陶渊明是有影响的田园诗人,自从《桃花源记》问世,关于桃花源的争论没停止过,无数文人墨客和研陶学者,为寻找桃花源而苦苦考证,或寻故纸堆里的片言只语,或借民间口头的飞短流长,以为证据而大行其道,就连远在千里之外,山高路险的贵州、四川,都用陶渊明说事。粗略统计,全国有不少于十个地方争桃花源,而沾点边的只一二个。想与桃花源扯上关系,二个词很关键,那就是“武陵人”,和“晋太元中”。稍有点理由的当数湖南桃源和湖北竹山,晋大元中约公元385年前后,当时有“武陵”地名是衡量标准之一。竹山以前曾称武陵县,《隋书·地理志》载:武陵县公元589年才设置,非陶公笔下的桃花源。而常德桃源公元50年时候已置武陵县,这也就是今天常德理直气壮的原因,窃以为可信也不可信。至于有记中之山水、渔舟、鸡犬的村落很多,不足为据。
岭斜村古道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说起陶公名诗,莫过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距双溪绿柳不远五公里的岭斜村,有个地方叫南边,也称“南山”。就在岭斜亭子对面。四十年前,原是个生产队,现因交通不便不少人家已经移民。岭斜位于眉毛山下,海拔约五百米,有安乡通往武宁的古驿道。它云雾缭绕,景色秀丽,朝夕鸡犬相闻,四时鸟语花香,层层梯田拾级而上,房屋瓦舍错落有致,闻名一时的南山八景:“月山霞映、南岭雾横、曲溪鲤化、碧潭龟浮、官堰优渥、泉洞沸腾、渔台昼钓、鸡笼晨訇。”可见南山之秀美。至今岭斜地方,遗存年代久远的围墙石坎,都是未经打造的卵石而垒,青苔斑斑、千年不坠,是为奇观。可以设想在这样的地方,作者面对南山而采菊东篱,写下千古名句,就不足为奇。
箔竹五柳殿前驿道、古桥、老树 修水网 明朝周季麟有《重建黄沙桥记》,说到这条源自岭斜太阳,汇于李村而流过黄沙桥的小河,曰:“溪水之至自太阳岭下,盘纡萦折三十余里,庄石峙其南,指荣在其北,两岸相距,怪石磋砢”,足见沿途峥嵘气象。油岭、箔竹、岭斜三条溪水汇于李村,而从李村向上而行的三条路,就是通往三地的起点。这使人想到“三径”一词。“三径”的出处有二,一是晋.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蒋詡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二是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该词原意指三条小路,后来引申为居隐者家园。我甚至臆想,这一带可能是他致仕后的隐居之地,修河某地,就是他笔下的桃花源,李村前的三条小路,或是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在他眼中,箔竹、烟坳、李村、油岭、岭斜就是他心中的家园,就是他理想中的世界。 李村村民都不姓李,大多是移民来的客家人,而地名由来已久。修水有四千年文明史,即使万海千桑,文化传承从未断绝,历史也终于留下蛛丝马迹。我认为,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大西南相比,与那些有点山水、便认为是桃花源的地方相比,修水更让人信服,更合乎情理。(卢曙光20171218)
本文来自修水网
岭斜登高 岭斜南山 岭斜南山 岭斜卵石围墙 高山流水 烟坳流水 烟坳山径 烟坳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