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全丰的了解不多,印象较深刻的就是全丰的枣子与学子。每年到圆枣收获时,总听到旁人说起,去全丰打枣子咯。我曾多次吃过友人从全丰打回来的圆枣,当地人称之为米枣。一口下去,口齿生香,甜润无比。又因职业关系,我知道近些年县里考入北京大学的学子,接连都是全丰人。考入国内其他名校的学生,全丰籍的也很多。 仔细品读全丰二字,总感觉此地应是物阜民丰之处。师友杨君的讲述印证了这样一种感觉。杨君说,在唐宋时期,全丰有很多手工作坊,比如布坊、酒坊、米坊、药坊等。也就是说此处全是坊,简称“全坊”。后来此地手工作坊衰退,而“坊”与“丰”在当地的读音相似,为了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就把“全坊”称之为“全丰”。 在全丰一座万寿宫的大门上,镶嵌着一块“全德豊功”的石匾,又是对全丰二字的更深的阐释。 全丰二字还是很吸引人的。杨君说,她的爱人是上海知青。当时这些知青可以选择去上奉或者去全丰。结果一百多个知青看到上奉,觉得这个地方会很高很远,而全丰应该是全面丰收之意,会盛产粮食,所以就选择来到了全丰。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上奉的粮食生产要比全丰好。正是有了全丰的美名,才吸引了那么多的女知青,才有了杨君的这段美好姻缘。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雾中登大湖山 大湖山,顾名思义是山上有大湖。它位于修水崇阳交界处,海拔1200多米,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此次登大湖山,虽是阴雨天,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湖山的另一种美。 大湖山是群山环绕之中的一座高山。山路蜿蜒崎岖而不陡峭。我们是从一户人家的屋旁开始登山的。此屋较偏僻,我们行至于此,已耗费多时,眼前突现一户人家,内心有点吃惊。路过土屋时,主人对众人说:“你们是爬大湖山吧,先喝杯茶吧。”因路程远,时间紧,大家只得谢绝主人的好意。但此处民风之纯,可见一斑。 从土坯房子旁的一条羊肠小道往上走,我们先是看见一小片板栗树林。板栗早已收获,树上空留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地上留有一些被雨水浸湿后开始腐烂的板栗毛球。穿过板栗树林,是一片茶籽树林。茶籽树上开满了白花,有的树上还有留有一两个茶籽。走了一段路,与我同行的卢君说:“你看,我们越往上走,这山上的树就越来越矮了,开始出现灌木了。我去过许多高海拔地方,那山上植物景致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经他这样提醒,我发现真的如此。好久没有亲近自然了,对自然竟如此生疏,实在惭愧。 xiushui.Net 越往上走,雾气越大,慢慢的能见度就低了,登山的队伍也就愈来愈长了,有些人就落在了后面。在山脊的一个小坡上,部分人驻足歇息,等待那些后来者。浮起的云雾环绕着行人,仰望大湖山,一切都被云雾遮挡,路一直往上延伸。大家都说是行走在天路上,我权且把它当做一重天罢了。在一转角处,有一大石头,一分为二,像被剑劈了一下,和黄龙山上的试剑石别无二致,只是个头小了些而已。循路而上,没走多远,一片一米多高枯黄的芦苇映入眼帘。因为有雾,看不清这芦苇的面积。熟悉大湖山的人说,就这些草的面积有几千亩,此种自然之景称为高山草甸。大湖山草甸的壮观丝毫不亚与大家熟知的武功山。虽然今天不能感受到大湖山草甸的震撼力,但雾中眼之所及皆为草景,且寒风吹来,呼呼作响,让我想起了千军万马,想起了东晋时,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故事。我们暂歇与此,似到了第二重天。 同行的有一小孩,其父看到此景,教儿子吟起了《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之诗句。牛羊没有出现,在草中倒看到了一些结了果的毛栗树,随手摘来就能解饥。还有一些巨大的石头,零星地散落在草中,其状如虎似象。我不知到它们在此守候了多少年,见过多少人。虽然爬山有一些时间,但要看到高山湖景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我们沿着前人走出的路斜行。因雾太浓,五米之内只闻人语不见人影。路的一边是山,另一边是几百米的悬崖峭壁,雾的弥漫之中,反倒没有了面对绝壁时的恐高症。也许有的时候,走进迷雾之中,路反而更好走了。糊里糊涂走,只要顺路走,心无旁骛,反而走得更安全。峰回路转,沿山而行,走到了一个怪石群处。此处路极险峻,若脚一滑,必至谷底。那些快行者,早坐此处,等待后面的慢行者。我想此处可看做是第三重天了。行至此处,有人已以手抚膺坐长叹了。想着脚下砯崖转石万壑雷,莫非当初李太白登蜀道就如我们今天登太湖山一样惊险。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本以为到了大湖山顶,但向导告诉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循着前人的足迹,踏着山脊继续前行,不知神游了多久,终于来到了神慕已久的高山之大湖。也算不清是几重天了。时近冬季,无湖可见。向导说:“我们在山的一处开了个口,没有蓄水,所以不见大湖。在几十年前,当地人填湖种树,湖的面积就小了许多。若蓄起水来,湖面是很大的。大家可以去踩一踩这长满茅草的湖底,那感觉就像我们平时踩泥塘底。”有几个颇有兴趣的人,走到中间,踩了几脚,土果真是软软的,若下脚重一点就会深陷泥潭。湖中有一股小泉缓缓流淌,水清澈见底。几个口渴之人,用手捧了几手来喝,对其他人说:“这水的味道比我们在平日里喝的矿泉水甜多了。”众人大笑。这没有污染的高山之水,如此纯净,当然好喝。一行人又来到了大湖山的泉眼之处。向导说:“我们把这泉眼奉为泉神。此泉为麻石底,有九个出水眼。天要下雨时,泉上冒气。”站在大湖山巅,立于泉眼之处,闭目遥想,心驰云天,感觉洞庭之水与鄱阳之水都与泉眼相通。 上图为春天大湖山之景 在干湖岸边,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绿色的黄花叶。假若在春天,黄花盛开,那是一种怎样的美景。我们都期待着春天与大湖山的美丽约会。此时,雾更加浓了,茅草稀了,毛栗树多了起来。下山之路的两旁都是毛栗树。有一位随行的村民告诉我:“今年毛栗结的果实不多。去年我捡毛栗卖60元一斤,卖了一万多元。有些人打电话来,我都没有。”这毛栗是野生的,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却是最绿色的食品,很受大家欢迎。但要捡上170多斤,那是需要怎样一种勤劳啊。听到村民如此说,我佩服起他来。大山里的人都很勤劳,大山也会滋养出人的大境界,与世无争。我们登山已耗时一个多小时了,肚子饿了,随手捡些毛栗子吃,倒是可以减轻饥饿之感。令人惊奇的是,在高山上竟然有一朵盛开的映山红。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来。可是此时已快冬天了,明天就是立冬,此花就更奇特了。除了映山红,路的两旁还有卧着的巨石,似在沉睡。在半山腰,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葱茏的绿草,这种草一般长在海拔低的地方,也只在春天疯长。不竟在此遇见,更让我觉得大湖山的神奇。在大湖山,你可以在一天之内感受到四季之变化。何处可比? HULING 也不知走了多久,有绿竹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知道快到山脚了。没有想到,大湖山又给了我们一种惊喜。我们看到了收割之后的梯田,冒着炊烟的几栋土房子,真正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站在土坯房子前,还能看到不远处之处青山吐雾而成云海之景。耳边是鸡鸣牛哞羊咩之声。恰有有一农人,在田中赶羊。部分田塍由一些石块累叠而成。此情此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难以比拟。修水山多,群山逶迤之中,不知藏有多少世外桃源。抛弃尘世的想法,到此种上几亩田地,隐居于此,是很多人心灵的追求,但仅仅是追求而已。 上图为秋末大湖山脚下之梯田 HULING 上图为春天大湖山下的梯田 余氏祠堂的故事 全丰镇的余氏宗祠,在修水革命史中留有辉煌的一笔。在1927年秋收起义前夕,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师第一团三营曾驻扎于此,同当地农民自卫队一起打下了曹家,史称“全丰起义”。余家子弟余经邦就是此次起义的领者之一。他在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1928年初,党组织派遣余经邦回家乡重组农民自卫军,发动革命。为彻底摧毁封建势力,修水党组织决定开展杨祠暴动,再次攻打曹家。杨祠暴动声势浩大,这使反动土豪十分惊恐。于是他们秘密策划串通西乡商人、余经邦的舅舅胡少庵,希望通过胡少庵用钱来收买余经邦。没想到余经邦当即召开群众大会,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并将胡少庵游街示众。敌人奸计不成,又勾结修武铜靖卫队对杨祠暴动组织者联合进行剿杀,并四处通缉余经邦,并扬言“活捉余经邦者,赏光洋一千元,取其首级者,赏光洋五百元。”当时地方反动民团在深夜包围了杨祠。而此时杨祠里正有70余人正在开会。敌人用火力封锁大门,余经邦等几个人从窗户跳出,余经邦故意说:“余经邦跑了,大家快去追啊!”经此一役,余经邦毫无畏惧,仍乔装打扮,同敌人进行斗争。1929春,余经邦接到上级指示,要打入湖南白军内部从事策反工作。接受任务后,余经邦一直心事重重:自己已经被敌人熟知,如果仅仅靠乔装打扮打入敌人内部,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识破,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他想来想去,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毁容!彻底改变自己的本来面目!于是,他设法弄来了一小瓶浓硫酸,对着镜子,毅然地一点一点的弄在自己清秀的脸上。顿时,他只觉得脸上火烧火辣的,一阵阵钻心的疼痛,但他却强忍着剧痛,一声未吭。看到这样他的妻子痛哭流涕,余经邦开解她说:“现在我们这点痛苦这点牺牲算什么呢,无数的共产党员已经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后在革命工作中被叛徒出卖,就义时23岁。 HULING 余氏宗祠一进三重,第一重是一个戏台,第二重是正厅,第三重放的是余氏祖牌。全丰余氏是从修水黄沙长茅迁居于此而繁衍生息的。从长茅一世祖在宋朝入修水时算起,已经是三十几代了,人丁兴旺,俊才辈出。此祠堂除了作为余氏族人宗族祭祖之所,还是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水宁河戏(春林班)及全丰花灯的演出场所。你难以想象平日里在田中劳作的农民,穿上戏服,化好妆,登台一个亮相,其演出的艺术水准和央视播出竟不相上下。在传统戏曲的熏陶下,全丰镇的居民艺术修养似乎也高了一个层次。在余氏祠堂听了一出《秦香莲》的戏,这是平生第一次现场听传统戏,那韵味悠长的腔调之中,真的会让人感觉似乎穿越了时空隧道,为戏中人物而喜而悲。让我钦佩的不仅是他们以草根的身份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他们一直信守几百年前祖先与他人签订的演出契约,年年出演,无怨无悔。在明朝时期,余氏先祖余法广、余法显擅长医术,常去周边县市治病救人,以其圣手仁心赢得百姓认可。后来余氏兄弟创建了戏班子,大家都信赖他们的人品,纷纷邀请他们前去演出,还与之签订契约,生怕他们不去演出。余氏兄弟对众人说:“请大家放心,只有戏班子还在,我的后人依旧为你们演出。”当时签订的契约有几百份。几百年来,余氏子孙信守承诺,除了文革时期中断外,一直演到今天。宁河戏班不仅活跃在修水县各乡镇,还巡演在湘赣边界,到过湖南汨罗市,湖通城、崇阳,江西武宁等地,一演就是一个多月,每年演出200多场,大大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HULING 他们默默遵循祖先的规矩,和我们现在讲的诚信,不正是一脉相承的么。
围炉夜话
曲终人散之时,夜已深。余君邀龚君夫妇、张君、万君与我至其家住宿。余君是本地人,求学之后工作于修水县城。一到余君家,余君就拿出谷酒让我们喝。修水人好客,客人来了就要喝酒,即使没有下酒菜,光喝酒都能让客人喝得尽兴。余君兄嫂贤德,煮了白鸡蛋、紫薯,烤了红薯,怕的是大家肚子不饱。余君回家,初中同学几十人都来看他。 我们围着火夜谈。修水农家,在厨房常见从屋梁上吊一根铁棍下来,在铁棍的下头做一个钩,把铝壶挂在铁钩上,下面架柴火。天冷时大家围在一起烤火聊天。每至腊月,铁棍上挂满肉,用火熏,就成了修水人家过年必备之熏腊肉。余君拿出几个口杯,倒上谷酒,杯杓之间,已有几分醉意。张君、万君等三杯两盏不在话下,而我只喝两口杯就认不清人影。似乎听到余君讲,在土地革命时期,余君的所在的村庄杉树坪,大家都住在一个余家大屋,光这个大屋就有十九个烈士。这些烈士中有父子、叔侄等,怎不令人敬畏。余君特别提到了胡雪英烈士。胡雪英是十里八乡一枝花,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她对来人说:“喜欢我就去参加革命。”后来她与一户人家指定了婚事,但从未与夫家谋面。她牺牲后,夫家钦佩她的人品,冒着杀头之险把她写进了族谱,并立牌供奉。 HULING 听完余君讲完革命先辈之事迹,夜已深沉。半夜时分,听到雨击瓦片、雨泽下注之声,后昏睡至天明。 清晨访英烈 在全丰镇上,一说到高师长,凡上了年纪的人都知晓。从余君家门口也可以看到当初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牺牲的那座山。 在知情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高咏生殉难的的地方全丰半坑上源。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十六师转战在全丰、画坪一带。在修水全丰的坑口遭敌保安团袭击,高师长因左臂负伤而被捕。在押往修水县城途中,他乘机打倒敌人逃走,夜幕茫茫,不辨路径,不幸坠入崖下的脚鱼(甲鱼)潭而壮烈牺牲,年仅26岁。据当地人说,高咏生威武高大,能文能武,四五个人都近不了高师长的身,而且高师长枪法准,上一辈的很多人都见过高师长。当初就是有一认识的人遇到高师长,叫了一声,高师长没有防备,被另外一人打了闷棍,因而被捕。当我们来到全丰半坑上源村后面的山,寻找到茅草丛中一九九二年修水县政府为高师长殉难处所立之碑。我们砍掉了茅草,终见石碑。石碑往上不远处,就是高师长牺牲的脚鱼潭。 山涧之水飞入水潭,哗哗作响。此潭深近三米,周围都是石壁。从高高的石壁上摔下来,不昏死也会被水淹死。可怜一代豪杰高咏生,革命事业未竟,魂断于此,怎不让我们这些寻访者悲伤。令人悲痛的还有高咏生的爱人李训贤牺牲在与全丰相邻的画坪。纪念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高师长,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曾在平江河西建立咏生县。平江县现在还有一个咏生乡。不过,高师长牺牲的地方,周围的人都过上了好生活,总算能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烈。 观音崖溶洞探险 全丰未开发的自然之景很多,观音崖溶洞就是一处。站在山脚下,能看到观音崖流出的一股水流,形成一水柱,一泻而下。溶洞的入口就在水柱上方。因天下雨,上山的路打滑,陡峭之处,若不借助棕绳,是很难上去。几十个人爬上看似不高的山路,都花了一个小时。 上图为远望观音崖之景 溶洞口的一些塑料瓶告诉我们,我们并非来此洞的第一批游客。洞口很大,有一棵棕树,清澈的水从溶洞里缓缓流出。溶洞里很黑,几个手电筒都无济于事。从洞口往里走十多米,就是水流冲击而成的钙化梯池。过了梯池左转,蓄水很深,鞋子已经起不了防水的作用了。脱鞋前行,水冰冷刺骨。洞中可以看到钟乳石。据说钟乳石是一年长一毫米,那么这洞中的钟乳石是经过了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年才与我们相会。在一些干燥的石壁上,可以看到一些游人留下的大名。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自取其辱罢了。观音崖溶洞的第一关,是一个小水潭,水潭上方是石块,水面与石块之间的空隙很小。要想过此关,需要人蜷缩着身子,贴着水面过去,弄不好全身都会浸到水里,所以身体太胖的人是很难过去的。过了此关就是一个小洞天了。顺着溶洞的水流往前走,没走多远,就是溶洞的一个落水口。要下这个口,必须借助梯子。下去之后,似无出口。返回到第一关之处,往上走,又是一个小洞天。此洞高几十米,石壁上似有一观音端坐像,大概就是观音崖名字的由来。观音像对面是一条仅容一人过的狭窄石缝,沿石缝走不到五米,虽有一个小洞,似不能再往前走了。同行的胡明星君,是江西力茂旅行社的负责人。他读初中时,老师曾带他们进过此溶洞。当时大家手拉着手,打着火把,还看到过钟乳石凳、石桌,几十年过去了,他也找不到当时的那条路了。我们大家只能折身而回。此次溶洞探险,让我想起了王安石游褒禅山。他也是入洞探险,没有看到洞中最美之景。我们虽然没有看到溶洞更美之景,但今天,极有雅兴的东方啸君在溶洞中吹奏洞箫,箫音在洞中回环,别有韵味,真是千年难得。 修水网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雨天下山更难。我们很多人是连滑带小跑下山的,虽然满脚泥巴,但登山之乐寓于己心。 宝山寺见古碑 全丰还有一古寺,名为宝山寺。此寺始建于唐,此后多次重修。寺前还有几块石碑。其中一块是宋代写的碑文,题目为《洪州分宁县宝山院记》,内容如下。 夫物有新,故时有因。革知因而不知革物。夫其则知革而不知。物失其均新则因之,故则革之,物之理也。循物之理,适时之变,穷则通,故则革,物虽愈久而无弊者,亦曰:惟其人而已。苟非其人,则因循苟顺之为。虽天与之,奇地载之,胜亦将泯灭无闻矣。 今西南去邑五舍有院,古号尚峰真客。唐兴建以来,失纪年代,甲乙焚修,随规继轨,或发或兴。至大中祥符真宗皇帝方赐额宝山寺,时主持洪端也。浣元无田税,端创置税钱,三贯有畸。端归寂后,徒弟相继主之。至甲子,僧怀雅,乃端之子也,领院十余年,顺寂,续者不力,炎毁继之。逮今,僧宝明,字晦之,师于怀雅者。甲戌承刘太后恩泽,浴发完戒。乙亥云游诸方参○先潓,乙丑归与化禅,寓拳道息心焉。 HULING 自三月二六日,令君翁太傅知宝明道德裱里宝山兴后,院事明。既受命至诚,一心闻擅,信丐金粟募工药材。不数年间,居圣有殿,徒弟有室,香积有厨,周环门庐总六十余间。至若钟鼓器具,靡不毕备,拓隘而宽益毕,而崇耸松竹以翚飞缫云烟之宏壮,不奢不俭,悉合中制。又庆门人四员,曰友诚、友和、善随、义缘,接续兴开。视昔为甚盛,谓非物故而能革时因而作新者乎? 呜呼,否泰以时兴废,以人然兴废之。道有难能者,非有知有谋孰能之。今明能尽知谋之,用以成其事。此固物得其时而亦时得其人者也。自时厥后,愿常得明之人以成洪端、怀雅之初志,则宝山其当兴而无发大泰而不否,谓非太恃之望欸。 熙宁九年,岁在丙辰,季春月望日记。 山南东○○○○○○○,理评事监州分宁县监酒税余公弼撰,将仕郎知分宁县尉孙大观,洪州分宁县事兼兵马都监张偓佺篆额,徒弟僧友诚、友和、○○○○ 是年首夏望日,当院徒○○○ 修水是禅宗胜地,庙宇颇多,各有特色。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到过宝山寺,不知真假。 东方君赠字 东方啸君是全丰出去的知名书画家。其治学专攻博涉,师古而不泥古,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其潜心国学数十载,识涉中西,旁骛九流,精研先秦诸子学说,多有自悟。其于传统青绿重彩之基础上融合油画、壁画、版画岩彩装饰画之技法与艺术特点,开创了具有鲜明个性之积彩画法。 修水网 有人言,东方啸先生书艺精湛,从魏碑唐楷入手,精研二王、米、赵、苏、黄、孙过庭诸家法度,兼攻汉隶,广收博取,兼采众长,渐成其灵秀雅致,清新朗俊之书风。其书作笔墨有度,体丰骨劲,别具面目。尤善行书及小楷,行书恍如飞鸿戏水,极生动之致,小楷婉雅秀逸,似曲水流觞。 吾等夜至东方君家。东方君应邀赠字。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龚君、傅君自作诗与周君自作对联,赠袁君“上善若水”,张君“闻一知十”。东方君为爱女弥月写下“弥月颂喜”之横批。余至东方君家,此横批落至吾前。上天赐缘,就得此四字,也为书法之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