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啦啦啦,‘双井之春’我爱她。”在第28届修水“双井之春”音乐会决赛现场,3000多名观众整齐地高呼口号,气氛热烈。修水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城乡充满着文化元素。 竖起群众文化的牌子 2010年对于胡伟来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双井之春”音乐会被评为全国第十五届“项目类群星奖”,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百名“群文之星”。 该市“双井之春”音乐会从1984年起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8届,从首届仅有50人参加,发展到今天成千上万业余音乐爱好者参加,一个个山里娃从偏远山村登上了县里的“星光大道”。县文化馆馆长樊仕华介绍,“双井之春”已经成为群众文化品牌,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舞台。 保持文化活动的连续性,让它产生良好的文化效应,形成群众文化的品牌。修水春节联欢晚会于1982年开始举办,如今已连续举办了29届;“修河之波”艺术节,于1986年在修水县首倡,如今已经举办了15届;修水茶文化节连续举办了3届……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搭好文化唱戏的台子 近年来,修水县致力于群众文化建设,每年都要投入近百万元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电视剧《大宋才子黄庭坚》开机仪式、龙舟大赛、“我们走在大路上”万人歌咏会、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等大型文化活动,参加群众数以万计。 该县还在最近3年投入近12亿元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建、扩建了黄庭坚纪念馆和秋收起义纪念馆,打造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马家洲公园和大洋洲公园,新建了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完成了蓝家祠堂、周家祠堂等古建筑的保护修复,目前,规划展示馆、文博馆、图书馆、档案馆和演艺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启动了黄庭坚故居建设工程、茶文化生态园建设工程等。 良好的文化设施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2011年,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累计接待观众39万人次。公园文化、广场文化成为群众生活的主要元素,在县城的五杰广场、南门头广场、城南广场、杨树潭广场、东盟小区广场、青云苑、秀水长廊、马家洲等,到处都有群众活跃的舞台,天天都有节目表演。 探索特色文化活动的路子 xiushui.Net 近日,记者随同县文化局的同志来到修水县港口镇洞下村,远远就听到锣鼓声,村里正在演出宁河戏《宝莲灯·劈石救母》,戏台前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村民们看得如痴如醉。剧团的同志介绍:“为挖掘保护宁河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们成立了港口宁河戏剧团,一年来,在修水和毗邻的湖北通山、崇阳等地义演近百场,观众达数万人次。” 为了传承全丰花灯、宁河戏、十八番等地方特色文化,修水县分别成立了各种艺术团体,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的形式,开展特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厂矿活动。2011年已完成送戏下乡386场,受益观众约107万人次。 特色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目前,该县已挖掘和整理出宁河戏传统剧目260余个,移植、改编了古装戏120余出,新编历史剧20余本,创作现代戏10余台,记录、整理了戏曲腔谱6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