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的命名,始于新世纪初,10年过去,曾经的“新生代”也已纷纷步入而立或不惑,他们的散文个性也日趋成熟和鲜明:王晓莉的目光从内心之我更多地转向了外部世界,她越来越关注普通百姓和世态万象,她总是能从那些卑微的日常生存中发现人生的美感与饱满(比如《怀揣植物的人》)。江子过去的写作比较多地关注小人物心里的暗疾,近年来,他以井冈山为写作根据地,主攻红色题材散文,收获颇丰。范晓波早年的写作被评论家解读为书写个人的青春史与生命美学,近几年,他对历史之痛和时代变迁有了切肤之感,发表了反思朝代更迭方式的长篇散文《终结者》(2009年中国随笔排行榜排名第四);安然和陈蔚文,过去,她们对艺术生活和时尚事件有着敏感的神经,近两年转而执著于从病痛和死亡的阴影里求证生命的坚韧与高贵(《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安全出口》);而李晓君总结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之后,坚定地宣称:“我有自己明确的写作方向,有自己的场域,所要做的就是沉静和扎根。”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用理想回馈大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有人说过,雄浑苦难的黄土地适合生长小说;湿润俊秀的江南则更容易滋养散文。江西在唐宋时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散文大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优势也影响到江西作家的审美方式。江西散文创作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江西的文化精英们在现时代对古代散文写作传统的呼应,而写好散文,也似乎成了江西作家们回馈这一方青山绿水的最佳方式。 本文来自修水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山水的濡染和先辈的影响,江西散文还有一个巨大而坚挺的“气场”。《散文选刊》前主编王剑冰曾在文章中称江西散文“一出就出一群人,阵容非常整齐”,“这些人的红火是十年间的事情,潮头汹涌,势不可挡”。他认为,“江西散文界的团结不可忽视,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捧场……就使得江西的散文走得很顺也很快。”6年来,江西省散文学会为推动江西散文的发展,每年都会举办一两次在国内散文界引起反响的主题活动,以开放的境界和开阔的视野为散文作家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出征的站台。这些活动把众多50后、60后、70后、80后散文家聚集在一起。大家忘记了年龄的悬殊、职位的不同,在平等、热烈的氛围下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因而才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启迪人、感动人、鼓舞人”的好作品,才有了“一出就出一群人”的奇迹。 修水网 他们还以大江网为依托,开办了“江西散文网”,将散文写作与网络媒体结合,扩大了江西散文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xiushui.Net
本文来自修水网
饶有意味的是,2011年1月江西散文创作的开篇,就是刘上洋散文集《高路入云端》的出版。这部荟萃了他近年众多散文精品的散文集,独独以“高路入云端”这篇文章的题目做书名,不正寓意着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上下求索,不断攀登吗?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高路入云端,这或许正是江西散文在新世纪第二个10年要迈向的理想与目标。 本文来自修水网
内容来自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