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黄庭坚传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形神毕肖自可知 ——黄庭坚《写真自赞》赏析

来源:山风水韵诗刊 作者:程效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6-03
【原文】《写真自赞》①
  余往岁登临山水,未尝不讽咏王摩诘辋川别业之篇②,想见其人,如与并世。故元丰间作“王右辖”之句,以嘉素写寄舒城李伯时,求作右丞像③。此时与伯时未相识,而伯时所作摩诘偶似不肖,但多髯耳④。今观秦少章所畜画像甚类而瘦,岂山泽之儒故应臞哉⑤?少章因请余自赞。赞曰:
  饮不过一瓢,食不过一箪⑥,田夫亦不改其乐,而夫子不谓之能贤,何也?颜渊当首出万物⑦,而奉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忧。”若余之于山泽,鱼在深藻,鹿得丰草,伊其野性则然⑧。盖非抱沈陆之屈,怀迷邦之宝⑨,既不能诗成无色之画,画出无声之诗,又白首而不闻道,则奚取于似摩诘为⑩?若乃登山临水,喜见清扬,岂以优孟为孙叔敖,虎贲似蔡中郎者耶⑪?
  或问鲁直:“似不似汝?”似与不似,是何等语!前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后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⑫。此一时也,则鲁直而已矣。一以我为牛,予因以渡河而彻源底;一以我为马,予因以一日千里⑬。计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仓之一稊米,吏能不如赵张三王,文章不如司马班扬⑭。颀颀以富贵酖毒,而酖毒不能入其城府⑮;投之以世故豺虎,而豺虎无所措其爪角,则于数子有一日之长⑯。
【注释】 HULING
①      “赞”:是一种古代文体,有诗与散文两种表达方式,多用于歌颂和评述。本文约作于元祐四年,山谷当时在朝为史官。
②      王摩诘: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曾官尚书右丞,故文中又称其王右辖、王右丞。辋川别业:是王维诗歌名作之一,此诗写作者在辋川隐居时的田园生活,意境优美。
③      “王右辖”之句:即黄庭坚所作的五言律诗《摩诘画》:“丹青王右辖,诗句妙九州。物外常独往,人间无所求。袖手南山雨,辋川桑柘秋。胸中有佳处,泾渭看同流。”
嘉素:宋时质地好用于书写作画的缣帛。
④      不肖:不相象,不是很象。髯:两腮的胡须,亦泛称胡子。
⑤      秦少章:秦觏(gòu),字少章。宋扬州高邮人,秦观之弟。臞(qú):清瘦。
⑥      饮不过一瓢,食不过一箪:孔子赞学生颜渊之贤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用其意,见《论语·雍也》。

HULING


⑦      当首出万物:意为圣人为君,头首出于众物之上。见《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⑧      若余之于山泽:像我一样在山泽。深藻:此指水深处。鹿得丰草:鹿鸣志在得到丰草。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逾思长林志在丰草也。”
⑨      沈陆:即陆沉,无水则沉,谓陆沉,常借指埋没人才。怀迷邦之宝:谓贤人怀才却让邦国沉迷不振。
⑩      “既不”四句:无色之画谓诗,无声之诗谓画。此谓王维工诗善画,而自谦己无所长,长像形似,又有何用?
⑪      优孟为孙叔敖:优孟为楚国艺人。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优孟假扮孙叔敖去见楚庄王,王以为孙叔敖复活,优孟趁机讽刺楚王寡恩,王幡然醒悟,遂封其子。虎贲似蔡中郎:蔡邕,东汉名臣,累官至掌宿卫的虎贲中郎将。此处意为不能因有蔡中郎一样的光鲜外表,就自以为灵秀其里。为作者自嘲。
⑫      若甲若乙,不可胜纪:既像甲又像乙,此种情形太多,不能逐一记述。
⑬      “一以我”四句:意谓人在千变万化的自然中可化为牛、化为马,或其它东西,生命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见《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一以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本文来自修水网

⑭      万化:万物。何翅:何啻、岂止,此处“翅”通副词“啻”。稊米:小米,此喻极微小。赵张三王:见《汉书·王吉传》:“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即王吉之子王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司马班扬:指文史大家司马相如、班固、扬雄。
⑮      颀颀:长长的样子。酖(dān)毒:酖同耽,沉溺、延迟之意,指贪图富贵如同服毒。
⑯      世故:世态人情。豺虎:豺狗、老虎,此喻像豺虎一般凶恶。见《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数子有一日之长:数人发挥才干而占上风之时。见《贞观政要·任贤》中有载:王珪曰:“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赏读】
  黄庭坚这篇自题肖像赞,书写收放自如,文含释道机趣。为便于阅读和理解,拟借助《金刚经》中所谓 “四相”之“三相”来作对应解读,即“人相、众生相、我相。”从“似与不似”的视角来看,此“三相”与原文分三个自然段表述的内容,也算是大体吻合和多所关联,且听以下分解: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一、有关“人相”,即由“此”而观“彼”之形状,亦即佛禅所谓以分别心看待别人。窃以为,这里所说的“人相”,可解读为赞文所提到的王维画像。作者一开头即说到自己特别喜爱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恨不得与其同处一世、一同隐居辋川别业、一同弹琴作画和吟咏赋诗。于是,就请当时尚不相识的大画家李公鳞手绘了一幅王维肖像,悬于家中,以便诵其诗、通其意、观其像而如见其人。如此久之,又稍感此幅右军画像有些瑕疵,即两腮胡须画得偏多了一些。拿去与好友秦觏收藏的一幅王维画像作比照,两者竟如出一辙,不单是胡须偏多,而且画中人均偏瘦一些。故不忍问少章道:“难道隐居山野之士就该是清瘦的吗?秦觏不得其解,反提议作者试着为自己画像题一赞,或许转换一下视角,就有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真切观感。
  二、有关“众生相”,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即众多个“人相”的汇合。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众生”之相,即不能看透世间的因果际会,却执着于眼见的“众生之相”;二是把众生当作有别“我”的异相来看。黄庭坚乃禅宗黄龙派高僧入室记名弟子,他很有见地依循禅修“从戒入定”再“从定开慧”来例解众生迷途。比如因境界和格局的差异,面对简陋清贫生活,普通农夫与孔子高足颜回感受就大相径庭,前者难脱烦恼,后者不改其乐。由是观之,又似鄙人穷则独善避于草野,浮鱼自知潜于深水,鹿鸣志在得到丰草,可见人皆喜富贵而厌清苦,大抵芸芸众生的本性就是如此。就算是外形长得与王右军相似,也不能将诗写成有色之画,或把画绘成有声之诗,倘若到年老还未能参透人生的真谛,又能有何作为呢?再说登山临水,众生往往偏爱名大形胜之地,岂不知不具优孟那样的智慧,就算拥有蔡邕一般的光鲜外表,亦难以灵秀其里。故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区分自身与外在现象的似与不似,认清自己只是一个特定的个体,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可助力众善奉行,诸恶勿作,进而摆脱一切执念,进入无烦恼的境界。
修水网

  三、有关“我相”,乃“四相”中除“寿者相”外的第一相,也是最基础、最重要和最难破除之“相”。身为禅宗居士的山谷,自是深谙其中三昧。他先是以局外人的语气发问:“画中人像不像你?”然后是作者一连串的似问非答的阐述。一句“似与不似,是何等语”的感喟,既否定了前述那句不确切的提问,又暗寓了“知‘人相’易、识‘我相’难”之常理。生之何如?在山谷看来,恰如乃师东坡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指人生本是一个迁流不息、生灭无常的过程,作为个体的我,亦无时不刻处在生命长河之流转变化中,没有恒常不变的个体存在,过去的黄鲁直不可数计,将来的黄鲁直亦难以胜数,它似我非人、似人非我,而我之为我,只存在于刹那之一时。即文中所述:“此一时也,则鲁直而已矣。”不仅如此,过去之我与现在之我,画中之我与生活中之我,既同属一生命之流,又各生分别,不尽相同。这就涉及一个似与不似、像与不像的问题,即禅谓生灭无常,相续不断,没有恒常不变的存在。山谷在此借题发挥,坦言自己如“太仓之稊米”而微不足道,更不如史上的“赵张三王”和“司马班扬”有经天纬地之才能,但稍感欣慰的是:自己尚能开释而悟道,不致于迷失自我。如庄子所谓的“一以我为牛”和“一以我为马”,原意是不辨物我是非,作者在此借用并有所增益。表明对于前者自己尚能“因以渡河而彻源底”,坚持自修以超脱尘根;对于后者则“因以一日千里”,而追寻物我两忘之境。
xiushui.Net

  上述这些取益于释道的见解,无疑对于黄庭坚立身处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之明瞭了自我在万物造化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即“计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仓之一稊米。”从而能从容处世,坦然面对种种波折,形成一种兀傲自信,淡泊名利,随缘自任,超尘脱俗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能在文章最后不无自得的宣称:相比史上许多前辈卓越之吏能文才,固然是自愧弗如,但我之兀傲豁达的襟怀,又估摸着是前人所未必有的。比如说“富贵酖毒”、“世故豺虎,”皆有让人手足无措之祸患,前人视之如洪水猛兽,而我却能坦然面对而不受其害。所以,尽管山谷一生仕途蹭蹬,怀才不遇,到了晚年反受文字所累而两遭贬谪,但是,无论身处何种艰难困苦之境,均能因任自然和置生死荣辱于度外。
  此外,需要指正的是:有的黄庭坚诗选版本,误将此篇三段式赞文拆分成诗三首,连同山谷写于不同时期的另两篇题自画像赞,拼凑合编成题为“黄庭坚写真自赞五首”,并解读为山谷创作的一组古体杂言诗。其实,此种编排至少失当之处有二:一是另两篇赞文,虽也是自题画像赞,但与本篇赞文内容并不兼融,况且二者写作时间上不同,另两篇赞文约写于元丰六年(1083),本篇《写真自赞》约写于元祐四年(1089),时间相差有六年之久。二是古体赞文有诗歌与散文两种表达方式,显然本篇《写真自赞》包括另两篇赞文,均采用的是散文而非韵文的叙写方式,硬将不押韵的赞文凑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只能算是按诗体编排的分行散文。 xiushui.Net
  最后,还需补充说明一点:古代文士无今人照相的便利,将摹画人物肖像称作写真,故请人为己画一幅画像也常常是郑重其事,而且非大名鼎鼎的画家不请。何也?一言以蔽之曰:要画得像我,即山谷文中所谓“似不似汝。”读过这篇三段式的《写真自赞》,当可知作者充内形外之渊源所自了;亦当明白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似与不似”,原本就是一个无正解的假设命题。
责任编辑:程效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