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地处湖南、湖北及江西三省交界位置,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后,修水成了长沙外围战的战场,8月4日,浔阳晚报记者陪同“追寻西充八百壮士抗战路”采访组一行,驱车赶到当年抗日的战场修水县进行实地采访,希望寻找到“西充八百壮士”的蛛丝马迹。 1、发生在修水的抗战:川军将士誓死奋战保卫长沙安全 修水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龚九森主任介绍说,从1939年9月下旬始,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一部从鄂南等地经修水多次企图进犯长沙。驻防修水白岭、路口、全丰一带的川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辖2个师6个团共计5000余人,在军长杨汉域的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步步为营、昼伏夜出、逐个击破等灵活战术,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在南楼岭、苦竹岭、七里冲、福寿岭和金峰山等地与日军激战,战线绵延10多公里,进行了10余次大小战斗,日军伤亡数百人。据初步调查,杨汉域部伤亡人数在1500人左右。1938年底,首任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率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驻防平江,二十军军部驻修水白沙岭。 1939年9月,日军6个师团10万之众分兵合击长沙,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关征麟部和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加以阻击。第一次会战,二十军在白沙岭、长寿街等地打退了日军,并多次侧击、伏击日军,破坏公路,使日军机械化部队无法前进,重兵器难以活动,补给护送也很困难。“敌如入沙漠,如陷泥泞,遭受不能解决之困难。”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扼制住了日军南下的势头,保卫了长沙的安全。 HULING 2、修水川军将士后裔:川军将士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救国战歌 经修水县相关部门联系,采访组一行寻访到了一名川军军医的后裔,今年60岁的钟阿姨。她的父亲是四川内江人,15岁从军,出川卫国,抗击倭寇,后在修水安家。钟阿姨说,她父亲所在的第七十二军是由王陵基领导的川军。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这支部队浩浩荡荡出川抗击倭寇。当时在父亲的这支部队里,有相当多的川军战士在出川时是穿着草鞋的。父亲开始隶属第七十二军工兵营军医,后属第七十二军第三十四独立师军医,卫生部主任,少校军衔。他所在的部队曾转战于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等地。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武汉大会战等战役,成功地阻截了日本鬼子,使万恶的日本鬼子不能继续南下。川军部队曾在萍乡市湘东地区成功击溃日本鬼子两次。当时的战事浩大,第五十八军损失惨重,第七十二军英勇救援奋战,消灭日军无数。 钟阿姨感慨地告诉记者,她父亲所在的川军部队出川抗战数年,武器装备并不十分精良,但战士抗击倭寇的战况却壮丽无比。川军在全国各地抗击倭寇的战场上死伤无数,川军的鲜血遍洒战场,川军的抗日行为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救国战歌。 3、未寻访到“西充八百壮士”坟墓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采访组成员表示没留遗憾 经过一天的实地寻访,虽然暂时没有在修水发现“西充八百壮士”的坟墓及相关史料线索,但是采访组表示,没有留下遗憾,他们在修水感受到了川军誓死抗战的精神、无数川军将士的英魂洒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正如采访组一位老师所说的:“川军不仅仅是四川的军队,更是全中国人民的军队。此次到修水寻访,我们还找到了川军将士的后裔,感觉特别亲切,通过继续在修水寻找,说不定将来会发现‘西充八百壮士’的新线索。” 寻访结束前,采访组一行实地探访了一位英勇的川军工兵营营长墓,这位营长名叫舒汉壁,早年求学于重庆军官学校,在南京工兵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川军二十一军少校营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舒汉壁随军出川赴前线,调任三十集团军工兵营长,率部转战于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前线,抗击日军多有战功。1939年湘北会战后,退守江西的武宁、修水一线。1940年12月,日军将舒营围困于白叠山、南山附近,舒营长率部孤军坚持三昼夜,在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的绝境下,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他虽多处负伤,仍坚持掩护残部突围。最后,在与敌人肉搏中,又被刺伤多处而被俘。 日军将舒汉璧拖至敌司令部,酷刑逼供。他怒目而视,拒不作答;继又厉声痛斥,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日敌恼羞成怒,将他割舌、刖足,乱刀砍死。舒汉璧牺牲后,其遗骸安葬在修水县义宁乡,为纪念这位英勇的“抗日烈士”,修水县政府于今年6月份拨专款,对烈士墓进行了修缮。 修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