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山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修水:山村最后一户移民“把家挑出大山”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刘菁 赖星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2-27
   腊月二十八,离除夕只有两天了。在鄂赣交界的江西省修水县溪口镇榨下村的山顶上,最后一户人家这天要搬下山进城过年了。记者一大早爬上山头,跟随他们的新年搬家路。

  从县城坐车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半山腰的榨下村,而夏家住在大山的最高处。沿着泥泞陡峭的山路向上爬了40分钟,我们终于站在了夏家那座土坯房前。山路上零星散落的几处住房都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锁。半个月前,榨下村的大多数村民都兴高采烈地搬下山,住进县城边移民小区的新家里。老夏家是山上唯一一户还没搬的。

  老夏叫夏甫平,今年59岁。从他爷爷那辈起,就住在这座山头。20多年前,老夏亲手盖起了这座有5间屋子的土坯房,两个儿子在这里长大,4个孙辈在这里出生。

  看着小儿子夏先良快手快脚地打包准备搬下山的家当,夏甫平双手抱膝怔怔地看着,瘦削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几间屋子里,除了一台老式彩电和洗衣机,就是两张床和一些生活用具。

  榨下村群山环抱、林木繁茂,海拔约800米。老夏天生带着山民的特质:生在深山,习惯单家独户;一年到头难得下山,几乎从不进城;种田养猪,自给自足。老夏挺满足这样的生活,即使全村其他户都搬下山了,他还不想动窝。 HULING

  夏先良告诉我们,政府为了改善深山区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征得村民们同意,在县城边建起了移民安置小区,让大家下山安居。和父亲形成鲜明反差,夏家两个在外打工多年的儿子巴不得早点下山进城,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山里单调艰苦的生活。

  “你看这里交通不方便,卖木头的钱还不够把木头拖下山的钱。前几年我买了一台洗衣机,3个人抬上来花了一个小时。”28岁的夏先良一边把大红的被子塞进打包袋一边说,“我17岁外出打工做泥水活,一年有5万元收入。为了孩子上学就得进城!”

  按照人均不超过35平方米的标准,夏家一家10口人在县城移民小区摇号买了3套总面积200平方米的新房。大儿子夏先毛的新房在年前已经装修好,准备迎接一家人过年。“我们城里这3套房,卖出去少说也值100万,不比在山上住土坯房好?自己在县城买房,哪买得起?”小夏不满父亲迟迟不搬的态度,大声地对父亲说。实际上,政府确定的安置房价格是每平方米1350元,另外夏家还领到各种搬迁建房补贴约10万元。

  听到“100万”这个数字,老夏有些惊讶,停顿一下小声说:“山上空气恁好!”

  夏甫平的妻子胡玉梅一声不吭。上个月,胡玉梅在家里突发心肌梗塞,救护车开到山下就是上不来,几个人用担架把她抬下山,两个多小时才送进医院,医生说再晚10分钟就没命了。

HULING



  渡过这一劫难,胡玉梅不再反对搬下山,只是说:“在山下,我做什么事?不能养猪养鸡、不能种田种菜。”

  “我们住的小区就要招保洁工,一个月1200元工资,想不想干?”来帮助老夏搬家的榨下村村支书夏国虎告诉老夏这个信息。老夏一听来了劲,追着问了起来。

  “你们下山可以帮我看看店、带带孩子嘛!”夏先良过了年不打算外出务工了,经过一番考察,他计划在县城开一家卖建材的店。他憧憬着年后的新生活,也想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还是过了年三十再下山!”看着儿子下山的背影,老夏扭头返回了老屋。城里的新生活有些诱惑,但想到要告别住了大半辈子的山顶,他实在不舍。

  临近中午,太阳把山里的寒气驱走大半。山雾散尽,眼前景色清透辽远,暖黄色的土坯房显得温暖、深沉。夏甫平躬身回到属于他的一角,向外眺望,等待新年的到来。

责任编辑:刘菁 赖星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