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社会关注的修水“天价乌木”归属权问题,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央视的关注。日前,经省野生动植物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该乌木树种为秋枫,但对于这棵古树的树龄及价值仍需等待专家的进一步鉴定。 9月10日,本报《“天价乌木”究竟该归谁?》的报道引起了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栏目的关注。9月14日,该栏目记者以本报报道为蓝本,对修水“天价乌木”的发现、挖掘和保护等做了详细解读。节目最后还就乌木的归属权等争议问题采访了法学界、文物界专家。多数专家认为,乌木包含了丰富的古生态信息,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当属于国有。也有个别专家有异议,认为乌木的认定和权属尚属空白,应采用国际法“先占”原则,谁发现归谁所有。 网友则多数支持“谁发现归谁所有”的观点。新浪微博发起“村民挖到千万元乌木到底归谁”的投票。截至记者发稿前,超过75%的网友认为乌木“不是文物,谁挖到谁得”,支持“国家所有”的不到10%。腾讯网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一半网友认为如果乌木属国家所有,政府应请专家估价,再依《物权法》规定,按乌木价值的20%奖励给梁财。 HULING 随着报道的深入,当地政府压力倍增,其坚称乌木收归国有的说法也悄然改变。昨日,乌木发现者梁财致电本报记者,称当地政府有领导责怪他“请了”央视记者来采访,并安慰他“政府只是暂时保管乌木,归属问题待专家鉴定之后再谈”。 现在,巨大的乌木静静躺在离西港镇政府1公里远的一个废弃厂房里,大门紧锁。不断有人打电话意图购买,都被拒绝,因为当地政府有意将乌木作为旅游景点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