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儿子外出经商,从此杳无音信。15年来,西摆社区居民刘运梅经历老伴去世、儿媳改嫁,独自将孙儿培养成大学生——坚强奶奶 拾荒种菜供孙儿上大学 “我没有什么值得宣传,奶奶抚养孙子是一件很平凡的事。”见到记者,刘运梅羞涩地说。今年76岁的她是西摆社区居民,年轻时一直在四都镇的一所小学任民办老师。随着三个儿女长大成人,先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家人的生活清贫却幸福。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正月初九,和她一起生活的二儿子到深圳创业,从此杳无音信。1998年老伴去世,让这个家一下子失去两个主心骨。 1999年大儿子离婚后离家出走。2003年二儿媳改嫁,留下正在念初中的孙子小程,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当时已年逾六旬的刘运梅肩上。 刘运梅一直是民办老师,工资并不高,且夫妻俩需要供三个儿女上学,家中基本没有什么积蓄。1998年老伴去世,生活过得更艰难了。二儿媳改嫁前一直在娘家生活,孩子随奶奶生活,“说实话,我不怨她,毕竟是我儿子对不起她。”说起儿媳,刘运梅充满理解和怜惜。 转眼孙儿小程到了读书的年龄,为了增加点收入,刘运梅想到了种菜。但是县城不像农村,可利用的土地很少,通过多方了解实地查看,她在修河西摆街段物色到了一块地,干起了种菜的营生。60多岁的她,农家肥挑不动,化肥又买不起,便在集市上买了个小塑料桶,通过化整为零,走走歇歇的方式运送农家肥。为了使蔬菜保持新鲜卖个好价钱,又不影响孙子的学习,刘运梅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日复一日重复着永不变更的生活规律,摘菜、洗菜、卖菜、做饭、叫孙子上学…… HULING 然而卖菜的收入相对全家的开销依然是杯水车薪,刘运梅打算到集市上捡废品。开始时,她觉得很难为情,担心遇见熟人,便总在傍晚或者带孙子外出散步时捡点。“自己靠双手吃饭,不偷不抢怕什么。”慢慢地她也放下心里的包袱,只要有空便到县城捡起了废品。加上自己省吃俭用,日子过得虽然艰苦,但孙儿的学业终究没有耽误。 2006年,孙子考上了县城某高中,学杂费让刘运梅无法承受。她第一次找到二儿媳商量起了孙子的学费问题,看到婆婆这么多年的艰辛和儿子的努力,二儿媳答应了承担往后的学费。2009年9月,小程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临走时,却只买了“两条内裤和一条毛巾”便踏上了开往大学的列车,回想当年的情景,坚强的刘运梅流下了眼泪。 2010年,刘运梅二儿子的单位申请破产,原来的股份经重新分配后又分到2万余元钱。为了方便孙儿查找学习资料,刘运梅给小程配了一台电脑,考虑到孙儿在学校附近勤工俭学,通讯工具很重要,又拿出1000多元给小程买了手机。“我现在还能动,这些钱我要全部用在孙儿身上,只有他出息了,我们这个家才真正有希望。”刘运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