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山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农村文娱:钟鼓欢歌“不夜天”

来源:修水报 作者:朱修林 人气: 发布时间:2011-09-20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通过“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培育不走的文化队伍,注入时尚文化元素”,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欢笑里求知,在快乐中怡情,在和谐中生活——农村文娱:钟鼓欢歌“不夜天”

xiushui.Net

 

修水网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让农村文化生活“亮”起来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眼下正是吊瓜收获季节,庙岭乡吊瓜种植大户陈春华来到庙岭村农家书屋,查阅有关吊瓜后期管理方面的知识。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民要看书查东西方便多了,农家书屋里有许多科学种田和特色种养方面的书籍,而且还经常更换新的读本。

  为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新方法,切实开展送戏、送电影和送书籍“农村三项文化”活动,自2009年至今,共计送戏下乡867场,观众50万人次;送电影下乡11748场,观众200万人次;送图书30万余册,受益群众268万人次,费用630万元。通过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使农村文化生活真正“亮”起来。

xiushui.Net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政府“送戏下乡”,群众是享受的“看客”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为切实做好送电影下乡活动,县文广新局充分利用电影公司和乡镇文化站电影放映设施和人员技术力量,组织15支电影放映队伍到各行政村放映,并组织农民喜爱的《太行山上》、《英雄》、《喋血山谷》等46部爱国影片和《管好桑田养好蚕》、《森林防火》、《水稻育秧》等40部科教片,做到了农民喜爱什么就放映什么。为让农民朋友看到贴近实际、高品位、高水准的演出节目,县群星艺术团每年都要组织创作人员结合我县大政方针,创作、编排反映时代主流的节目送戏下乡,县文化馆还专门印制了《情系百姓》文化周刊,每年两期,送戏下乡时散发给观众,并印发《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电影)》宣传海报,让群众真正了解送戏下乡的目的和意义。演出团每到一处,群众都自发帮助搭建戏台,端茶送水,打扫场地。在征村乡熏衣村演出,小品《打麻将》博得台下阵阵掌声,村民刘大爷在演出后拉着演员赖显生的手硬塞给他5元钱,说:“你演得太精彩了,你的节目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远离赌博。”自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现已建成90余家,深受群众欢迎。庙岭乡庙岭村农家书屋现有藏书8000余册,为方便村民看书,书屋帮助村民办理了借书卡。该乡养猪大户胡育林是书屋的常客,他说,自己养猪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从书屋里学到的养殖技术。水源乡梅田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卢明才还收藏了40多篇当地小学生习作,原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他对前来借书的学生提出还书的时候要交一篇作文的附加要求。他说,我都60岁了,不求其他,只要孩子们能从书本中学到知识就心满意足了。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培育民间文化队伍 让农村文化生活“动”起来

修水网

  要使农村文化生活真正“动”起来,就要培育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我县把送文化下乡与建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队伍有机结合,在农村建起“铁打的文艺阵地”,培育“不走的文化队伍”,不断繁荣乡下文化,使农民深深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网

群众自编自演,成为文娱“主角”

修水网

  按照“一镇(乡)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农家书屋)、一人一册(书籍)”和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每个乡镇每年送戏8场以上目标,认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投资近500万元,建成14个乡镇文化站,另外19个正在建设中。在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我县还重视培植民间文艺队伍,让文化“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目前,全县共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队伍近200支,演出人员10000多人。县文化馆近年来先后多次举办文艺骨干和文化员培训班,培训乡土艺术人才100余人。各乡镇建立了腰鼓、太极拳等文艺团队。一些久违的传统艺术形式,像全丰花灯、宁河戏等,也重新登台亮相,深受群众欢迎,一些民间文艺人才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丰花灯,是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特别在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串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每当夜幕时分,花灯会不期而至,一路上彩灯逶迤、锣鼓喧天,蔚为壮观,成为我县农村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另外,我县还注重加强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县文广新局专门组织人员到乡镇村组,指导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每个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室。近日,在古市镇市民文化健身广场,记者见到正在广场跳健身舞的黄大妈,她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她都和集镇的几位女伴到广场跳舞。去年,古市镇投资320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的市民文化健身广场,成了集镇居民文化活动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各乡镇还结合新农村建设点,加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近年来,共建成10万平方米活动场所。这些新建的文化阵地,成了当地农民“求知、求技、求富、求乐”的主阵地。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注入时尚文化元素  让农村文化生活“活”起来

修水网

  9月16日,在渣津镇朴田村新建的1000平方米文化休闲广场上,村民熊琳正和伙伴们随着欢快的舞曲扭动着身子。一曲下来,满头是汗的熊琳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新建了文化休闲广场,过去晚饭后只能看看电视,打打麻将,现在我们有地方去了,可以到广场学跳舞,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责任编辑:朱修林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