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洪灾给我县农业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确保灾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各受灾乡镇和相关部门正积极组织灾后生产自救,而作为农业基础的粮食生产和支柱产业的蚕桑更是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灾后重建:我县农业面临大考 本文来自修水网
天灾虫祸考验粮食生产
据县农业局统计:今年早稻和中稻种植面积分别达13.18万亩和29.33万亩,但受年初低温霜冻和此次洪涝灾害影响,二晚种植面积会略有下降,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压力空前。县农业局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刘运广认为:在当前全力开展灾后自救、“虫口夺粮”的同时,如何切实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确保今后粮食生产安全更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设施滞后失修
洪涝灾害首当其冲对原本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损毁。加紧修复大量损毁的山塘、拦水堰、渠道、河堤等水利灌溉设施,是保障今年粮食生产的当务之急;切实提升水利灌溉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更是任重道远。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大江大河大湖和小(二)型以上水库的综合治理投入力度,县财政也逐年加大投入实施了桃坪河、胜利河等“五河”治理工程,但对农村小水库、小排灌、山塘沟渠的小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较少。每年虽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但对修水这个山区农业大县仍是杯水车薪。
山口镇中桃村种粮大户肖玉华宝表示,现在农民种粮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农业基础设施设计更科学一些,建设水平要更高一些,灌溉能力更好一些,以便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xiushui.Net
太阳升镇农科所村通过实施万亩优质良田建设项目,原本易患涝灾的数千亩稻田在今年洪涝灾害中安然无恙。刘运广建议,应积极向上争取,加快推进优质标准良田建设,以项目实施带动水利灌溉设施改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单产产量。
农业保险有待上位
黄坳乡是我县粮食主产区,洪涝灾害特别是近期的病虫灾害造成该乡多家种粮大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前期的投入还没收回,灭虫、改种二晚又要投入,种粮大户们难以释怀。
据统计,洪涝灾害及病虫灾害使全县水稻受灾面积达26.84万亩,其中绝收面积5.5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预计在5057.8万元。蚕桑、棉花、畜牧水产养殖等也不同程度受灾。
“如果能给自己的粮食种植办一份农业保险就好了,少受点损失。”刘运广说。粮食减产绝收、牲畜死亡、桑园被毁……惨痛的损失面前,农民也对农业保险有更迫切的渴望。
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我省启动实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及有水稻、棉花、油料作物、柑橘和育肥猪等8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去年,我县作为粮食产量高产示范县被列入水稻保险试点。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县并没得到有效实施。该负责人指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风险的一个关键。它不仅可以为农民抵抗天灾、防范风险保驾护航,而且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发展潜力很大。” 本文来自修水网
预警机制亟待健全
病虫害每年都发生,但今年来势格外凶猛,其发生时间早、病虫害情严重、受灾面积之多、害情发展快等特点,是县农业植保部门始料未及的。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余春华说:“如果建立有更加健全的病虫害预警应急机制,防治工作就能更主动有效。”目前,全县病虫害预警监测点仅竹坪、渣津、山口、太阳升四个,远远达不到标准建设要求。而建设预警监测需要人员、物资等方面的保障。
“市场风险像自然灾害一样可怕,要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得太狠,国家给我们的粮食惠农好政策也被抵消掉。”太阳升镇种粮大户熊庆生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他呼吁,政府部门应该在市场风险的预警和预防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种养户摆脱望天收、望市场收的被动局面。
“农业是看天吃饭的产业,时刻面临自然风险的威胁。由于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民无法承受及独立面对这种风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加快推进,高投入、高风险时代已经到来。农民期待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灾害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 刘运广如是说。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