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有4.5万亩,中药产业成为与蚕桑、茶叶并列的我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当前,要让中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中药产业:“破茧成蝶”正当时 中药产业成富民主导产业 庙岭乡小山口村村民余昌革今年种植吊瓜15亩,每亩产值2800元,纯收入近5万元。该村有吊瓜面积1300多亩,全村吊瓜产业总收入360多万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2300元。 11月以来,余塅乡正式进入白术收获季节。上源村三组村民吴平凡今年种植6亩白术,产值可达1.9万元。他细细盘算着:“种一亩稻谷,顶多1000元,种一亩白术,产值有3000多元,真是划算!”该乡按照“发展白术种植,打造白术之乡”工作思路,实施白术种植生产“千百十”工程,鼓励和扶持村民种植白术。据统计,余塅乡今年白术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值达300多万元。 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着力发展中药产业,鼓励和支持组建中药专业合作社,目前有中药专业合作社9个,社员300余人,其中古市镇青岭花椒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市先进示范专业合作社。鼓励建立药材基地,促使中药种植从零星散种朝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100亩以上的药材基地村有20多个。争取林业产业化贴息贷款扶持,今年到位贴息贷款500万元,惠及100多户中药种植户,在这些“复合肥料”催生下,我县中药产业开始茁壮成长。今年全县吊瓜、白术、玉竹、花椒等中药种植面积达45000亩,产值达4000万元。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发展遭遇诸多 “瓶颈” 大桥镇玉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冷寿春自2007年起开始种植玉竹,目前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竹500亩。玉竹属两年收获一次的药材,虽然每亩产值可达7000元,但每亩成本需要近2000元。冷寿春多次想扩大种植规模,无奈遭遇资金困难不能如愿,他说:“真希望有项目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我一把。” 其实,冷寿春的遭遇折射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据县药材办负责人介绍,中药项目扶助至今都没有纳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畴,很难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今年,只有县新村办预先安排15万元资金在部分新村点发展吊瓜产业。县药材办隶属林业系统管理,由于人员紧缺,平时只有4名工作人员,难以应付全县中药产业发展的诸多工作。县药材办工作经费每年只有县财政安排的1万元,资金紧张影响各项工作的运转,特别是想聘请专家、为中药种植户举办培训班等往往因资金原因搁浅。专业技术人员也面临“青黄不接”尴尬境地,县里只有4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均无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不了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不拘一格闯新路 11月18日,县工业园吴都工业区彩旗飘舞、锣鼓喧天,江西省神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企业是我县唯一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总投资1500万元,前身为县中药饮片厂,2004年更名为江西省神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07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工业园,今年10月份竣工验收,各项软硬件均达到国家GMP标准。 本文来自修水网 神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运营,为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县中药材发展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发展中药产业,必须创办药材经营、加工企业,延长药材精深加工链条,才能更好提高产品附加值。我县目前仅有3家药材经营企业和1家药材加工企业,创办药材经营和加工企业有很大空间。让产业“破茧成蝶”,就需实施中药品牌战略,走品牌支撑发展之路。目前我县中药材经营加工都属粗放型,尚无国家、省市著名商标。此外,建立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化基地,加强与高等院校对接,争取科研院所经费、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尤为迫切。可喜的是,目前我县车前子种植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争取到江西中医学院5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车前子产量由原来的每亩80斤增加到340斤,亩产值达1800元。但还要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化的支持和扶助,包括对种植户、经营企业及加工企业的扶助;要培训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技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