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收,科技为先。在推进科技兴农战略中,“送科技下乡”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深受农民欢迎——科技点亮兴农“长明灯” “科技订单”受欢迎 “上次你反映的问题是茶苗出现了炭疽病,我们和省农科院联系后,介绍了代森猛锌和多菌灵两种新药,今天给你送来了,赶紧给茶苗喷洒吧。”近日,县科技局技术人员给福建客商林茂生的茶苗基地送来了新药,为他解了燃眉之急。林茂生去年在我县创办了竹坪繁育茶苗示范基地,目前茶园规模近40亩,年效益达20多万元。前段时间,林茂生发现部分茶苗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小黑斑点,几次施药都不起作用,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科技局反映情况应该能解决问题”,他拨通了县科技局的服务热线电话,科技局的技术人员到茶苗基地仔细检查“病情”后,马上帮他请教省专家并及时开出了“药方”。 以前,我县“科技下乡”活动采取统一配送书籍、统一传授知识、统一举办培训班等模式,由于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老百姓积极性不高。今年以来,我县转变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科技订单”,即围绕农民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以推动农业实用科技进村入户,开花结果。为此,我县建立健全科技队伍,科技局对全县36个乡镇的主导产业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每一位种养大户的产业规模、发展现状和存在困难,并搜集整理成册,建立科技需求台帐,对农民群众的需求进行归纳梳理,由科技人员广泛收集后并“备课”,以备日后所需。成立了由30多个相关部门1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村科普工作队。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与省农科院、林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联系,邀请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深入我县田间地头制定发展规划,解答难题。仅今年以来,我县已为各地农民送去科技书籍3万余册、科普宣传材料4万余份,举办各种培训班50多次。 修水网 “一对一”帮扶显成效 今年,县林业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刘浔建与四都镇高沙村黄时财结成了科技帮扶对子,实行“一对一”的科技帮扶。黄时财利用荒山种植了30多亩早熟梨,今年早熟梨开始挂果。近段时间黄时财发现自己的梨树挂果率非常低、果实生长也比较缓慢。他打电话给刘浔建,刘浔建立即到现场观察,确定是土地肥力不足和梨树栽种太密等原因造成的,并给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黄时财高兴地说:“ ‘一对一’的科技帮扶政策真好,让我们致富不愁技术,我们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 以前,“科技下乡”活动今天在这个乡镇,明天到那个乡镇,由于这种“走马灯”的活动没有针对性,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今年以来,我县创新工作方法,让科技人员与全县范围内的种养大户、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联系关系,实行“一对一”的科技帮扶。建立联系后,产业大户只要遇到技术难题都可以电话咨询,农民碰到棘手问题后,科技帮扶人员都会到现场提供科技服务。据统计,目前全县已有400余名科技人员与种养大户、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帮扶对子,让科技下乡服务尽量做到“常下乡”、“不离乡”,变“走马灯”为“长明灯”。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老科技”为农献余热 渣津镇东堰村的徐立秋是县老科协会员温盛满的帮扶联络点。徐立秋是当地的养羊大户,今年上半年,他一次性从山东购进了50只波尔山羊。可不久山羊出现精神不振,而且日见消瘦,前不久还死了两只。徐立秋束手无策,愁得连饭都吃不下、觉也睡不香。他便给温盛满打电话。温盛满通过对死羊解剖,认定山羊患有肺炎,而且饲料营养也没跟上。当天就为徐立秋制定了一个疗养方案。如今,剩下的48只波尔山羊只只膘肥体壮,徐立秋高兴地说:“真是感谢温师傅的帮助,要不是及时治疗,我的损失可就在2万多元了。” 近年来,随着许多老科技人员纷纷到龄退休,我县科技人员青黄不接,与老百姓对科技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为此,我县鼓励老科技人员发挥余热,在农村建立科技帮扶联络点,为老百姓发展产业发家致富提供科技支持。据统计,我县老年人科技协会下属的31个分会,每个会员都在农村建立了科技帮扶联络点。以由12名退休职工组成的县老科协畜牧水产局分会为例,他们与马坳镇万年综合养殖有限公司、义宁镇兴牧生猪有限公司、太阳升镇田园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科技服务关系,并且在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科技帮扶联络点,为农村的养殖大户提供防疫、饲养配制、繁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今年以来,县畜牧局分会累计接受电话咨询100余次,现场指导20多次,为养殖大户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