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县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对全县14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开发式大扶贫,使扶贫村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有改善、新农村建设有新亮点、发展有产业、生产有技术、农民收入有增加的综合效果,55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纯收入人均增加150元,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10%降至8%。 整合资金,实现投入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一年来各贫困重点村依据扶贫开发规划,整合多方资金,建设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交通部门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共8650万元,修建砂石公路150公里,硬化公路350公里,新建桥(涵)10座,解决了148个村近20万农民交通难问题;整合扶贫资金和农民自筹款共126万元,新建引水工程16处,解决4500人的饮水困难,修复河堤1200米、水渠3000米,保护农田300亩,新增灌溉面积450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维修教育配套设施面积550平方米。 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并行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年来,有58个重点贫困村中的60个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投入专项资金84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900万元,进行改路、改水、改厕,使1800户8100人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生活。 修水网 发展“一村一品”,以产业“造血”扶贫,使贫困村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安排财政资金65.7万元,在各重点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产业脱贫致富。太阳升镇杨梅渡村养殖番鸭4万羽,养殖户1350户,人均增收205元;古市镇草坪村等地发展吊瓜种植500亩,种植户240户,人均增收800元。2008年,148个重点贫困村共发展茶叶600亩,蚕桑950亩,早熟梨1500亩,吊瓜500亩,养番鸭4万羽,养鱼10万羽,这些产业大多成为贫困村的支柱产业。 以“扶智”推进扶贫,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脱贫有了可靠技术。与县科技局、县委党校、妇联和农业局、茶叶办、蚕桑局等有关涉农部门配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技术骨干1800人次,培训农民12000多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推广良种良法,实地指导农民发展种养业;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三所职业学校)培训贫困村农民子女1100人次,使受训对象均有一技之长,达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