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江乡尚丰村,漫江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宁红茶的发源地,也是茶工祖师罗坤化的故里。素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美誉。现在大家所在的村叫“尚丰村”,当地人也把它叫“尚书村”。因为出过48名进士、10名将军、12名尚书的缘故。 前面是去年重修的莫家祠堂,莫姓在中国汉族姓氏排名第137位,莫姓来源于巨鹿郡,在今河北省平乡、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地区,漫江乡的莫姓家族都是由浙江金华迁过来的,特别是在宋朝出了12位尚书(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朝工部尚书莫援、吏部尚书莫俦、兵部尚书莫祯、工部和礼部尚书莫将。曾有“三代五尚书,公孙三太守,四十八进士,父子两尚书”之美誉。这座祠堂是在去年重修的,后半部分是200多年前老祠堂的遗址,前半部分是新盖的。 莫家家规十六则:“孝弟当务 宗族当睦 祠墓当展 族类当辨 各分当正 仁贤当奖 孤寡当恤 闺门当肃 勤俭当崇 文课当严 赌博当惩 奸淫当逐 横暴当遏 贼盗当攻 娼隶当屏 谤贴当究” HULING 这些人都为当时的尚丰村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其中的莫将是修水八贤之一, 1937年《八贤祠志》修成时,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兼任最高法院院长的居正敬题“莫少虚公像赞:才足匡时,而名弗彰;力可回天,而愿克偿。瞻遗容之肃穆,宜永荐乎馨香。” 在前面的深山中还发现了莫以忠的古墓,是2009年尚丰村的一村民发现的,后来打电话给县文化局,县文化局派专业人员来进行考察。据古墓碑文和《莫氏家谱》记载,古幕墓主人是元朝“义勇将军”莫以忠,莫以忠为莫将的第三代孙。在墓室里还发现一块正方形的墓志铭,据墓志铭上的文字记载,这是北宋知制诰兼御史中丞徐禧的墓志铭。徐禧的墓志铭怎么会在莫以忠的墓室里,这让文物专家感到意外。莫以忠与徐禧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徐禧是北宋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而莫以忠是元朝出生的重要人物。不在一个年代。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迷,期待着后人能解开它。 这是一个古樟群,最老的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林业局在这里挂了牌的,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现在这里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在这歇凉、喝茶、唠家常,非常愉快地生活在这个历史文化厚重的村庄。 前面是刘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距今有270年的历史,保存依然完好。建这个祠堂的人叫刘志山,建祠堂时已经有70多岁了,这个祠堂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历时三年多时间,整个祠堂分为三段,第一年才把中间这段完成,第二年建的是后段,第三年建的前面一段。据说这个祠堂建到第二年时,刘志山就仙逝了,后来是由他的三个儿子刘富基、刘贵基、刘显基继续做完的,建成后刘志山和他的三个儿子的画像都挂在祠堂里的,后来在文革时画像被烧毁的。当时这么大的工程耗费的银子也是很多的,刘志山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当时的富商,做茶叶生意的,普通人家是做不起这么大的房子的。大家看这里面的柱子,都是精挑细选的,从这些柱子可以看到当时树的样子,大的应该有近百年的树龄,并且相当的直。大家请看屋顶,有4条敖鱼做“挑”,敖鱼也是一钟神物,力大无穷,也是吉祥的象征。现在刘家祠堂里还住了几户人家,他们的祖辈一直住在这里面,左右两边都是厢房。这个祠堂有个其他做房子都不具备的特点,就是所用的每一块砖都是烧好后经过打磨的,砖与砖的接口都是天衣无缝的,大家可以用手摸下。大家仔细看这个祠堂的门框,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是正对着前方的,现在是偏改向了右边的,这里就有故事了,据说当时的刘家和前面的莫是不相往来的,连话都不说的,更不通婚,通婚都是解放后才开始的。刘家的祠堂是在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的,而莫家的祠堂是在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才建的,刘家祠堂建在先,莫家祠堂建在后,但是莫家祠堂正抵住了刘家祠堂的门,因为当时的莫家出过那么多位尚书,人也是比较强势的,刘家家族的权势比不过莫家家族,刘家只好把门框改了向,并且在莫家祠堂的正后方挖了一口塘,诅咒它,因为莫家祠堂的倒影倒在池塘里,当时有鸭子在里面游,莫家祠堂的倒影支离破碎,希望他早点倒掉的意思。 本文来自修水网 前面这座衣冠墓的墓碑是麻石雕刻而成的,在墓碑的左右还树立着用麻石雕刻而成的莫将和他父亲莫援的雕像,一左一右,站里在古墓两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村民们为了保护好这几块墓碑,将它埋葬在新建的学校的墙脚之下,这样才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墓碑和雕像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至今完好如故。从这些古老的雕像上,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千多年前的尚丰村人才昌盛的景象。随着历史的流失,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保留下来,也不是所有的文物还会有记载。几乎在漫江乡每一个古村都尘封着一段故事,只要你去慢慢挖掘,你一定为这些远古离奇的历史所沉迷。 辛苦各位领导了,谢谢大家的参观,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漫江乡来指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