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桥原盛名于宋代,据《长茅余氏谱》载北宋余氏余良迁入分宁安乡瑶村择宅时,经一寒士与吴瑞卿指点,某埚中一株古柏内空生长茅丈二,可伐该树作宅即阳穴。余良按其指点宅竣工后在大门楣上挂上《长茅堂》金匾,长茅由此而得名。 汤里温泉位于秀水南石桥下,明《宁洲志》载:长茅温泉仰出溪中如汤,昔人砌圆石池以便浴。泉日流量269,2吨,水温62摄氏度。温泉上之石桥,据《万氏宗谱》载:清雍正八年(173o年)建,万承风《长茅汤桥记》桥3墩4孔,以磨石垒砌,墩上安置挑石,每节桥面以三条石平铺,桥长35,5米,桥下有温汤,故名“汤桥”。 汤桥区区数十里范围建有四家书院,培元、成考、文台、金谷。书院之多甲分宁。北宋黄庭坚赞余氏曰:衣冠之荣甲分宁,名节之高甲于右江,姓氏之繁甲天下。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北宋光禄卿余良肱知宣洲治,其子卞爽并知名,民族英雄余介抗敌彪炳干秋,余府乌龙救主义感天地。 清代三朝帝师、太傅、翰林院侍读万承风及后代,人文蔚起,声名远播,其高风亮节,泽庇后人。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近代至解放后,万、许、张、龚、徐、熊、戴、黄、陈、林、王进士、举人、名宦、贤臣、名儒俊杰莫过于此。对历朝历代,贡献之大名噪全国。 汤桥原人民公社转乡后与黄沙桥乡合为黄沙镇。 物产颇丰,以粮为主,其余松杉、油茶、桐、棕榈、毛竹。当年西瓜远销武汉,日均销量数十万斤。土壤肥沃,酸性红壤,适宜种植粮食、大豆类各种经济作物。地下有高岭土,原陶磁厂设培元,现原料远销上海。 汤桥旅游佳境,历史文化厚重,民风淳朴,如能合理开发、挖掘,打造成江南名景完全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