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在沿江路上散步,有两位老人手里摇着蒲扇从我身边走过。突然看到多年不见的蒲扇,让我想起了母亲,还有母亲的蒲扇。 几十年来,母亲用过的蒲扇一把又一把,像珍珠,串起我点点回忆。 我家在三都镇,屋后的地坪里有棵老樟树,很粗大,树干要二三人才才能抱拢,树高二三十米,远处望去像一个巨人擎着一把大凉伞。枝繁叶茂,能覆盖200多平方米。 大树的不远处有一口池塘,塘里的水很清亮,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诗情画意⋯⋯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母亲的蒲扇下度过的。 我家靠地坪近,出门便是,母亲搬上竹凉席让我卧着,她就坐在我身旁,一边给我扇风驱赶蚊子,一边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 本文来自修水网 周围坐着的姑姑、婶婶、伯娘、叔婆,她们白天要去田地里干活,晚上也“闲不住”。手里拿着针线活,借着皎洁的月光搓麻线,或纳鞋底、袜底。 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之人,记忆力特好,会讲很多民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等等。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母亲手里的蒲扇不快不慢地摇着,为我驱逐蚊子,送来凉爽的清风。让我感到幸福、惬意。 如今,当我看到蒲扇,仿佛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的老家,卫生条件差。夏季“三伏天”晚上,气温很高,蚊子又多,穷人家买不起蚊帐,只有用锯木屑和马蓼草来熏蚊子,呛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 待“熏蚊烟”渐渐小了,时间也很晚了,母亲才哄我一块进屋睡觉。入睡前,母亲用蒲扇不知疲倦地为我扇呀扇,直到把身上的汗水扇干了,等我甜蜜地进入了梦乡,她才安静地歇息。 HULING 年复一年,母亲的蒲扇,护着我熬过炙人的酷夏,寄托了对儿女的多少希望,凝聚着她对未来生活和前途的多少祈盼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有了电风扇,母亲还是坚持用蒲扇纳凉。她说:“电风扇耗电又不安全,摇蒲扇既省电,又锻炼了身体。” 岁月悠悠,老家当年那棵老樟树已不复存在了,池塘也缩小了许多。如今我家早年进城了,母亲也在86岁那年作古,我也已进入耄耋之年。 想起母亲最后用过的一把蒲扇,大概用了五六年,由白变黄后来变成了灰色的,直到1989年她去世。当年在清理余物时 ,我竟然把它丢掉了,未能留作纪念,如今想起来实在可惜。 现在蒲扇也很少有人用了,被现代家电一一电风扇、空调所代替。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的蒲扇和对我的那颗滚烫的心。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修水网 傅朝玄:男,笔名:傅鹰、桑叶,江西修水人,先后在党政和财贸金融部门任职。业余爱好:读书、写作、摄影。一生勤奋好学,乐于思考,喜爱文学,坚持写作。参加市、省和全国经济金融思政等方面的理论研讨会和文学创作座谈会21次。在全国各级20余家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文稿1000多篇,摄影图片160余幅。其中: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320篇(首),论文81篇。有29篇(首、幅)作品获奖。有11篇文章被编入国家正式出版的《中国经济文库》、《中国金融文库》、《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获奖成果精选》等10多部大型图书。著有《岁月沧桑》二册(文学作品集与人生纪事集)、《养生文化》(随笔)一册。为单位和朋友编辑人物传记、长篇小说、革命回忆录等图书11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