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的初中教育 内容来自xiushui.Net 2、1977年(恢复考试制度)以前的初中教育(1967.2—1977.6) 一九六七年二月,“文化大革命”的烽火,已燃遍港口这个偏僻山区,学校被改名为“港口五七中学”,学校校长由徐占印同志担任,教导主任是周耀枢,学校为全公社中小学的领导机构,负责全社学校的管理,如教师的管理、调配、培训等。学校规模仍设有初中和小学两部分。一九六八年起,学校学制初中改为两年,小学改为五年。初中为两个班,初一初二各一个班,每班人数在30~40人,小学部也只有四个班,其中三、四年级为复式班。初中课程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一九六九年二月—一九七一年一月,学校校长为王学杰,教导主任是田忠焕;一九七一年二月至一九七五年八月,学校校长为徐占印,教导主任是田忠焕,一九七三年九月,田忠焕任副校长,黄国珍任教导主任。一九七一年学校将小学拆开,改为军事建制(仅一年),开始增设高中部,初、高中均为“二、二”制,初中为两个连,高中为一个连(仅有高一年级),每连两个排,在籍学生增至250多人。学校新建了一栋两层共六间的土坯房,总面积扩展到3亩多,学生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一九七三年二月,高中部又并入溪口中学,高中停办,学校建制重新恢复班级制。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一九七五年下半年,学校班子由县文教局予以调整,黄国珍同志任校长,黄崇善同志任教导主任,卢启凤同志为总务主任。学校经当时的港口公社批准,新征用地两亩多,学生在总务主任卢启凤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取土搭砖、烧砖、砍树、锯板,花很少的资金,新建教室八个,并购买了原港口村罗坊、红塅两组座落在本校校园内的一栋收晒房作为学校教师住房,扩大了学校规模,课程设置除原来的科目外,增设了英语。学生也由原来的四个班扩为六个班,在校学生共 360多名。 一九七六年下半年,学校经县文教局批准,恢复高中部,将本校初中毕业生全部免试录入高中。学校因教学用房紧张,分设卢坊分校,在原卢坊完小招收一个初中班,史称“小学附设初中班”。生源来自冷塅以上区域,有40余人。分校办学两年,毕业学生40余人。卢坊分校校长由卢天文同志担任,教导主任是唐先飞同志。 3近期的初中教育(1978.2—现在) 一九七八年二月,学校随着形势的发展,实行拨乱反正,恢复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改名为港口公社中学,领导班子和领导职能不变,这一年六月,首届高中学生顺利毕业,成为港口中学办学史上唯一的一届高中毕业生。一九七八年八月,学校高中部又撤并到溪口中学,高中再度停办。同时,卢坊分校并入港口公社中学,从而结束了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历史。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一九八二年九月,根据修水县教育形势的发展,县教育局决定全县中小学分家,中学作为独立的学校机构,不再管理小学。此时学校规模已达到九个班。一九八四年因乡镇建制改革,学校改名为“港口乡中学”。一九八八年九月,学校主要领导更换,黄国珍校长调溪口教育组工作,校长由易先木同志担任,卢象坤任副校长。至一九九三年九月,易承华任命为港口中学校长,童晖俊同志提拔为副校长。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起,学校又改称“港口镇中学”,同时将全镇小学的管理收归中学,统领全镇。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逐年增加,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至一九九八年学校已至鼎盛时期,拥有18个教学班,仅初一年级就有8个班,学生人数达1288人,教职员工65人。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加之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逐年增多,其适龄子女也被带至打工地学校借读,学生人数骤减,目前,学校仅有八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仅456人。 4、学校发展历程 从建校开始,至二○○九年的近五十年间,港口中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办学道路。建校初期,学校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探索老区办学的新路子,更新旧的教学观念。学校开设了劳动生产技术课、劳动课,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开设了政治课,经常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阶级教育、时事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学生多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学校在思想、文化、组织等各方面均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元气大伤。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部分教师受批斗。一九六八年九月,卢联山、黄利文、卢才生作为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搞“三结合”,成立革委会。强调教育同三大革命实践相结合,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批判“智育第一”,实行“开门办学”,实现“四个面向”,支援农业生产。号召学生以农为荣,扎根农村,动员广大学生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到农村接受锻炼。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进入恢复、整顿和发展的时期。县教育局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黄国珍同志被提拔为学校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在人事问题上,实行合理调配,着力解除了许多教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先后提拔了一批骨干力量,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全校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工作着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严格按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教研活动步入正轨,经常举行县、区级公开教学活动,获得广泛的好评,较好地完成了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此期间学校新增面积五亩多,新建教室八间,教师住房10间,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xiushui.Net 1984年学校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校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成立了党支部,黄国珍同志兼任党支部书记,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在工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都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1982年起,学校多次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学校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制订了新的“校规校纪”、“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等,通过勤检查,常对照,严整顿,学校各项工作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1986年至1990年的四年间,港口中学两次被县教育局评为“文明单位”。 1988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黄国珍同志调溪口教育组工作,易先木同志从布甲中小学调任港口中学校长。卢象坤同志任副校长,黄崇善同志为教导主任,童晖俊同志为副教导主任。1988年至1993年的五年间,港口中学师生在校务会的领导下,以争创全县农村一流中学为目标,使学校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教学上一举摘掉中考三年中师升学“剃光头”的帽子;改建教学楼一栋(6间)、新建教师住房六套,赢得了上级的多项殊荣:1990年获“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学校被评为“修水县德育先进学校”和“教育工会先进单位”;校长易先木两次获“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修水网 1993年9月至1999年8月,这六年是港口中学发展的鼎盛时期。1993年9 月,易承华同志从布甲调任港口中学校长,童晖俊、廖中正、陈本德、黄雄、卢仙桃等分别任过副校长。1995年新建教学用房六间,改建厕所一座;1996年间,学校新建教工宿舍一栋,两层20间;1997年改建一栋三层共12间的综合大楼,1998年2月与政府争取到学校门口的一块地皮,新建教工宿舍一栋(一层六套)。至此,港口中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拥有18个教学班(其中初一年级8个班),在校学生总数达1288人,教职员工65名。校园占地达10亩,建筑面积扩至8000多平方米,校园面积基本达到现在规模。这一时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1995年中考评估,港口中学进入全县第五名,1997年全县庆“香港回归”文艺调演,学校选送的舞蹈荣获一等奖。1995和1997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998年投资10万多元完成了学校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的橱柜、桌椅、书架等设备的添置,购进了近万册图书,同时与九江十二中结为兄弟友好学校,受赠电脑一台,图书两千多册。在用人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学校、老师实行双向式选择;在活工资资金分配上实行全额浮动制,实行按劳取酬,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学校的这些做法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拥护,活工资分配方案在全县教育系统得以推广。 修水网 1999年下半年,县教育局调整学校管理体制,中小学再度分开。8月23日,县教育局提拔廖中正同志为港口中学校长,原副校长陈本德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溪口中学梁学华、本校的卢仙桃两位同志分别担任港口中学副校长之职。次年,布甲中学夏朝阳、港口中小卢作霖换任为本校副校长。新的领导班子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大胆提出了“走适应、发展、改革之路,创全县一流农村中学”的发展思路,全校工作呈现“有序、民主、高效”的特色,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1999年至2003年的近四年时间里,港口中学大力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方位开拓前进,创造了新的辉煌:1999年获县教育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0—2001、2001—2002连续两个学年度荣获全县“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 2001年下半年,学校为改变学生住房拥挤的局面,经报请镇政府同意,准备在校内原有的荒坡处新炸开地基,新建一栋学生宿舍。由于炸石平基工程量大且极不安全,镇政府决定在集镇外围的规划地内,划拔450多平方米地基,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次年3月落成,新建钢混结构学生宿舍一栋,四层32间,气势雄伟,时为当时港口的最高建筑,极大地解决了学生住房紧张的难题。但由于离校园较远,学生管理又成为困扰学校领导集团的一块心病,于是学校领导想办法,设点子,不等不靠,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于2002年7月将学校一栋低矮且质量较差的教师住房和已经确定为危房的八间老教室拆除,腾出一部分地基作操场,在靠街的地基上,新建一栋五层的学生公寓,于2003年7月落成,2003年下半年顺利交付使用。2002年暑假,学校开源节流,新修高质量的水泥球场一个,改变了学校原来那低洼不平的球场状况,极大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HULING 在管理上取得新的突破后,学校又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此期间有三位教师通过成人高考、在职进修完成大学专科课程,有4人通过在职函授完成大学本科课程。学生的学科成绩,也在不断攀升,2002年中考,进入县重点中学26人,取得超历史的最好水平。 2003年9月,学校领导又有更换,县教育局将溪口中学的梁学春同志调任港口中学校长,夏朝阳、卢作霖仍为副校长,次年,夏朝阳同志为学校党支部书记,不再担任副校长职务。从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的几年间,学校偿还了学生公寓的大部分债务,争取到新建水冲式学生公厕的项目和改建学生食堂的义务教育基础工程项目以及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实施工程项目,高标准配备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和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设备。2008年上半年,借迎接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东风,学校行政人员通力合作,新增水泥球场一个,添置了一套近万元的钢化玻璃栏板的高档篮球架。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人数从1000多人降至500多人。至2008年春学校走入低谷,县教育局及时给予了班子调整,调东港中学校长陈琼同志来港口担任校长,新提拔何四喜、周青弟同志为副校长,新任命卢大荣、罗周兵、兰伟明三同志分别为教导、政教、总务主任,实行班子人员大换血,学校工作在短时间内重新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新班子上任伊始,即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将争取的厨房改造工程改为教学综合楼工程,在原5、6号教学楼的地基上,新建四层20间教室、8个办公室的综合大楼;又积极向县争取到学生食堂的立项,2009年暑期已建成交付使用。 修水网 “风雨兼程五十载,击节弦歌无限情”。港口中学从1960年下半年草创落成,始奠乾坤,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修水老区一所功能齐全、管理良好、教学质量上乘的农村中学。全校现有学生456人。现有教师39人(含离退休人员3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6人。有2人被评为九江市教学骨干教师。学校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教学楼1幢、综合楼1幢、学生公寓楼1幢,教师宿舍楼3栋,学生食堂1栋。学校行政机构现设有: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并设有党支部、工会、学生会、团委会等党团群组织。 “千年古邑多俊才,港中校友竞风采。”港口中学的历届毕业生中,在祖国各地任工程师和中学一级教师的达200多人,任高级职称的有近百人之众,其中成绩最突出者:在九江职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任副教授的有卢洪生、程兴国;在修水县外和本县等中、小学在任和曾任领导职务、获中高和小特高职称的有卢小东、卢理云、童晖俊、卢继保、黄国珍;在本省和外省担任处级或副处级领导职务的有卢宝云、卢璟云、卢祖送、卢大彪;原南京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中国记者协会会员、文学作家、福建《厦门日报》记者、副总编黄忠诚;原福州军区某部副团级干部、福州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福州市干休所所长金建华;原江西井冈山旅游管理局人武部部长程光华;广东佛山市地税局局长蔡英旺;湖北石首市人武部部长黄良红;铜鼓县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兼股长童恢秋;九江堤防管理处副处级干部卢洪珪;在上海、广州、杭州、福鼎、柘林、修水等地任主任医师的有卢小兵、黄崇富、黄小华、唐益江、龚文泗、黄列虎;还有福州军区某军事医学研究室主任郭小娟;在县国土局、统计局、农业局、人事局、卫生局、城乡规划局、财政局、县人民银行、公路段任副局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行长的有卢作友、黄民钢、夏勤宝、夏万喜、夏爱民、廖祖益、夏俭荣、卢凤菊、廖忠军;在县人大选举联络委员会、农工委员会、县纪委调研室任主任的有黄良富、卢小波、涂佑清;在修水黄坳乡、九江市农科院、庐山植物园任乡长、高级会计师、园艺师的有卢有才、卢毅力、卢大美;成为知名民营企业家的有卢洪华、黄雪冬、黄祖福、卢作华;中国20冶金建设公司机械工程师卢青;留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攻读工学博士学位的徐路遥;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博士生赵三根;广东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生程小军;在读硕士生有龚子平、卢伟、程加友、童敬党、童心、廖琦、卢小垂等二十三人。更多的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正在作出不平凡的贡献。港中五十年,桃李满天下! HULING 五十载沧桑砥励,半世纪风雨兼程,始建于1960年的港口镇中学,将在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委会的带领下,以饱满高昂的政治热情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以敢争天下先的胆量,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快改革步伐,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创设优越的办学条件,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立足育人根本,强化科研特色,追求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为把学校办成我县一流的农村初级中学开拓前进。 本文来自修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