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我县启动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并将其列为年度十件为民实事之一。三年来,全县新增蔬菜基地2946亩,扶持发展规模养殖逾2000户——菜篮子”工程:让老百姓拎得更轻 建“菜园子”保“菜篮子” 如何通过建“菜园子”保“菜篮子”,让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成了本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 2010年以来,县政府开始启动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每年在三干会之后召开全县蔬菜生产的工作会议,并将商品蔬菜生产列入到各乡镇年度考核项目。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开展蔬菜生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确定了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全面推进的商品蔬菜生产基本格局。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畜牧水产业发展,落实了国家关于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标准化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升了生猪养殖积极性。先后引进了江西国鸿集团和九江博莱公司进驻我县从事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通过“公司+农户”和典型示范带动了一大批规模养殖户发展。 本文来自修水网 根据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结合现有商品蔬菜基地的分布情况,按照城郊基地和乡镇基地同步发展的目标引导发展。城郊基地以征村、竹坪、杭口、四都等县城近郊乡镇为重点,以供应县城居民蔬菜消费为目的组织开发;乡镇基地按照集镇人口规模,结合适宜条件和辐射区域组织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壤、水源、区位、人力、投入等影响生产的综合因素,对新基地的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以确保建设质量和快速发展。三年来新增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946亩,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000余亩,比三年前增加30%,县内蔬菜自给率常年平均已到40%左右。先后引导和鼓励发展了23个母猪生产基地,5个万头猪场,50个生猪养殖小区。 县水利、国土、物价、工信委、农业开发办、扶贫办、农业局等涉农单位,积极为蔬菜基地提供相关的基础配套服务。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作为商品蔬菜基地扶持资金,用于大棚、农机具、灭虫灯以及沤肥池等配套补贴,近三年全县共计投入287.04万元,新增钢架大棚624套,有效地促进了蔬菜生产的设施栽培水平和机械利用水平,提高了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以及复种指数。组织大户集中培训,编写《实用蔬菜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手册600余册发放给生产者。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等一系列科技培训平台,开展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等业务培训,积极培育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加强修水杭猪、修水黑山羊、黄羽乌鸡等良种提纯复壮,本地品种开发利用;积极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等外来生猪品种,开展二元和三元杂交,提高畜禽养殖效益。为降低菜地农药用量,在财政扶持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为安坪、竹坪、征村等蔬菜基地配套安装了物理灭虫灯;帮助县内18家较大的蔬菜基地和专业大户组建了“修河春”蔬菜生产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开展蔬菜农超对接和直销,为平抑市场菜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来自修水网 多方“给力”平衡供需 菜篮子”工程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快速增长,种植养殖基地面积逐年缩减,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菜篮子”价格起伏不定,平抑价格作用也越来越弱,主要表现在投入不足、劳力欠缺、灾害损失和市场对接“四个制约”上。特别是本土蔬菜量小、品种不全,无法与大市场接轨,生产安排和供应安排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一旦产过于求时只能亏本贱卖或弃收地头,生产效益无法保证。同时畜禽水产生产总量还未满足我县城镇居民的需要,畜禽产品从外地调入30%,水产品从外地调入7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轻,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培训,加强宏观调控,坚决执行《蔬菜产业发展意见》,加大对蔬菜基地建设和专业户的奖补;严格征占城郊菜地用地单位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并纳入蔬菜产业发展基金专户,用于菜地占补平衡建设;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做好蔬菜基地排灌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提高蔬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修水杭猪、修水黑山羊、黄羽乌鸡等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生产发展。加大对反季节栽培设施的补贴,对用于反季节生产的钢架大棚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养殖水平,采取多形式加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等科技培训。切实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认真搞好春秋两季防疫,积极开展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增设批发市场,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蔬菜交易市场的建设。引入竞争,允许从县外调运蔬菜对自销市场的供应进行补充,支持各种经营主体组织县内蔬菜进入外埠市场;做好直销摊位、门店等服务协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化解中间环节过多、生产与销售利益倒挂的矛盾,解决产销脱节的矛盾,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 内容来自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