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利益不协调、管理不规范、人才短缺、资金贫乏等阻碍着合作社发展之路。合作社要长大、变强,还需更多的阳光雨露。 合作容易“合股”难,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目前,我县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停留在合伙型、契约型等“原生状态”。合作容易合股难的重要原因除合作社成立的随意性大、运作不规范外,还在于农户参合入股意识差。 县政协近日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视察情况显示:我县农合组织总体规模数量不少,但单体组织规模小,辐射面偏窄,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并不多,合作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经济实力较弱。被视察的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都在5—20万元之间。有的合作组织还只是少部分人之间的合作,市场经营组织功能较弱。 管理不够规范,质量有待提高 我县大多合作社重“组织利益”,轻“农户利益”,有的甚至为“组织利益”而损害“农户利益”,农户很少参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一位合作社社员表示,他从不知道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情况。 县政协经科委副主任车小明表示,我县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组建、轻管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章程、有制度、有办公场所,但只写在纸上,流于形式,形成虚设,经营运作、事务管理、帐目管理等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组建不规范等现象。 xiushui.Net 技术含量低,发展后劲乏力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四种创建形式:即“龙头企业”创办、能人大户领办、依托部门帮办、农村“两委”联办。组织成员和管理人员大多是普遍农民,真正清楚合作社如何规范运行的人很少,大多数人对如何办好合作社仍是雾里看花。 当前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合作组织人才。县委农工部新村办副主任杨爱卿认为,与其花大力气培育个体农民,促其学习技术、研究市场,不如将精力花在培育合作经济组织人才上,这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面临资金“瓶颈”,亟需源头活水 庙岭乡南山杨梅生产专业合作社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体系,但缺乏资金无法实施。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 目前,各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支持力度较小,加之信用评定门槛较高,农合组织通过融资实现借力发展的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