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裕老师的回忆录《青丝白发录》拜读多遍了。每次读毕掩卷,不仅通过书中所记录“小中见大”的史实了解到修水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而且从李老师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且为之奋斗所留下的串串足印中获取了受益终生的精神营养。 李老师是我从业新闻的启蒙老师,我们一直交往不断,迄今已历时三十余年。虽说对他老人家的为人为文比较熟悉,但对他七十多年人生历程的全面了解,还是在读过《青丝白发录》之后。 回忆的价值在于回忆内容的本身,《青丝白发录》是一本有价值的回忆录。正如胡斌先生在序中所言,“这是李宗裕同志一生事业最完备的记录,也是他一生各阶段历程的最忠实的报道。” 李老师可谓是“命中注定”与新闻有不解之缘。他自幼就喜欢读报,至今还记得入读初中时看过某报一版头条新闻的标题。解放初期一参加工作即热衷于“乐爬格子播春风”。他三进修水报社工作,23岁当记者,26岁当编辑,56岁出任总编辑。正是他对新闻的热爱产生出无穷的精神力量,才激励他对事业有了经久不衰与近乎狂热的追求。他忙了大半辈子,忙得常把食堂蒸饭的饭钵忘在办公桌上;他一拿起笔来就全神贯注,冬天上班时竟会被火盆燃着长棉大衣,脚板被燎起火泡;上世纪七十年代任县广播站编辑组长时,他连续六年主办基层广播站采编员培训班,每期一至两个月,从未休过星期天。1995年在报社退休后又连续审读修水报,致力于江西省县市报研究会的工作,且出版了新闻论文集《县市新闻业务求索》。忙,是他生活的节拍,是他生命的韵律,是他敬业光华的释放。之所以忙,是因为他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心。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青丝白发录》的回忆中亦提及我与李老师的交往,说我“念念不忘当年在业务培训班学习的岁月。”我怎会忘呢?正是1975年参加李老师主办的第一期培训班(学友们戏称为修水新闻“黄埔一期”),他给我们讲课,带我们下乡采访,在烛光下逐字逐句帮我们改稿,我才算懂得了“什么是新闻”和“怎样采写新闻”,从此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全县优秀通讯员,后来在乡镇做行政领导时也常提笔写稿,在县直部门工作时又成为修水报的特约记者,乃至1994年初被调到修水报任副总编辑。完全可以说,李老师是我走上新闻之路的领路人和导师。前两年我在上海某杂志社“打工”,每月给他寄刊物,他对我写的文章反复阅读,还回信点评鼓励,并指出文中因校对失误的错别字呢! 说来也巧,我与李老师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俩都无科班文凭,同属新闻战线的“土八路”;从业余到专业,都“得益于读书,得益于当党报通讯员”;性格都一样直爽,行文都一样力求严谨;以文为生,又同样有一种“笔耕辛苦心觉甜”的感受。他56岁出任修水报总编辑,我年近六旬仍在报社做些审读、策划、业务辅导之类的工作。同事们说我是“李宗裕的嫡传弟子”,此言不虚,我以此为荣。 内容来自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