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感触 科举制一度抛起中国知识分子的狂热,她成了社会精英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惟一跳板;也是招贤纳土的残酷竞争。故此,历代帝王将相对儒家敬若神明;而莘莘学子对仕途必修的诗赋所倾注的精力几近空前,这一制度留给我们盛唐文化和宋代词典,的确起到促进作用,歪打正着创造了中国文化的全盛时期。 数字化生存为特色的高科技网络年代,文学人被越发的边缘化越感困惑,这仅是心态的不适。大凡有这种失落感的作家,务必有两个方面的追求:或对传统文化的执著或对网络文化的迷恋。这都是一种正视的姿态。多元选择必然影响着文学创作,文学也必然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她不可能在历史车轮中安享天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受人青睐! 网络世界魅力无穷,文学人要想立于绝对优势,依赖创作技巧显然不够,今天文学星空不乏许多写作高手无人问津的严峻事实已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至于一次性文化消费忧患无疑是死胡同的选择。 犹如泡沫经济,人们过于浮躁,这不再是圣人忧患的年代,而是典型的好莱坞年代。写了一本书便想名垂千古,便要著名起来,便要达到多少码洋以标榜社会效益,便要裹成懒婆娘的破脚布展开系列电视连续剧。我们不应被"伟大"吓得畏惧不前,感到个人力量的渺茫,但决不应卷入世俗漩涡不能自拔。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作家情结有时造成作家短视。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码文字犹如码钞票。作家一旦拥有这种快感,自然列入"写手"行列,自我宣判与作家无缘。有道是"著书皆为粱稻谋",著书立说也是产业化的职业,明码标价理直气壮。然而我们反思的不是码字是否是劳动,创作需不需报酬,但作家写作这种特殊劳动自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中的确没有"终身"制,也就难以"专业"化。 罗马原始山羊咩咩叫声发展成歌剧艺术;民间口头的乐府诗至今产生的魅力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无不是时代文化规律的产物。《仿效基督教》和世外桃园曾拥有的崇拜者,正是作品符合当时安享人生的社会现象。今天的文学人到底该思考什么,的确提出了严峻的现实问题。 xiushui.Net
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