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业润桑梓 小看炎凉勤为民——纪念父亲幸春舫九十诞辰 父亲出生在幕阜山区边远的修水小城,自幼聪隽好学,七岁能拉琴唱京剧,八岁会修钟表。因祖父英年早逝,他不得不弃学和祖母一道担当起养家糊口、抚育弟妹的重担。十二岁的他继承父亲的照相业时还没有照相机高,只得用板凳垫脚,站在凳上营业照相,一时在小城传为佳话。 本文来自修水网 父亲业余生活丰富高雅,摄影京剧继承父趣。他把祖父创办的京剧俱乐部搞得有声有色。每当夜幕降临,寂静的小城响起阵阵锣鼓声,这便是春舫家俱乐部里京剧票友们在国粹中陶醉。我记得1986年我偕父亲去北京治病期间,修水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蜚秋先生在对朋友介绍父亲时,总称他为自己的启蒙老师,虽是谦词,想来也许不无道理。 父亲离我们而去已整整四年,即将迎来他九十诞辰。我想值得一书的还是他利用科学技术,艰苦创业,为修水近代工业的孕育和发展所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 上世纪初,修水当时的工业还停留在磨坊、油榨坊、染坊手工操作的原始阶段,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父亲看到商人们用原木扎成排,把稻谷、茶子等外运挣钱。从这些丰富的山区资源中他看到了无限商机。于是他再也不满足照相馆的小打小闹,决计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番更大的事业,他当时想到的是粮油加工和木材加工。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在我儿时记忆中米厂的经营管理全由母亲负责,爸爸整天一身糠灰,满手油污和工人们在工厂里忙乎。几多夜半三更,机器不响了,爸爸起来又得忙个通宵。工厂的发展状况规模我只记得每天吃饭得开三、四团桌。有一次权作粮仓的房子被装满的米胀裂欲倒,不得不抢建新粮仓。我记得一次几佰担大米水运到涂家埠,遇风浪出了事,妈妈心痛的哭了。我记得解放初我家的帐房先生曾对我讲“若再让你爸爸经营几年,修水半条街都会是你们家的”,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从这些儿时的片断记忆中可见一斑。 厂子发展了,父亲雇用了几十名工人(现在也可叫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其中有破产的农民,街上乞讨的流浪汉,有四川王陵基部队遗弃的老兵和没爹没娘的孤儿。这批人跟父亲几十年,学到文化、掌握了技术,解放后都成了修水各厂矿业务技术骨干或领导,甚至政府官员。这批被资本家“剥削压迫”的工人在“文革”中无一不成为幸春舫的铁杆老保。由此可见父亲平素为人和处世.他们尊称父亲为“先生”“师傅”,从不叫老板。几十年,直到父亲晚年他们给父亲带来不少慰籍。 1949年他在县城中心,衙前街选址建厂,安装好从台湾运回来的机器。这时解放初的县人民政府希望他能和政府合作,他识时务地欣然献出了自己艰苦创业积下的全部产业,和政府组建修水联营加工米厂,父亲任副经理,全面负责生产管理工作。这时的“联营米厂”和“琴宾米厂”巳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新安装的大米生产线,只见黄灿灿的稻谷进去,通过输送带和升降机进入加工流水线,白花花的大米和分离出来的细糠谷壳从不同的出口流出。榨油机里只见茶子、油菜子进去,清亮的食油流出。这样的工厂,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国内还是不多见的。当时除全省粮食系统组织来修水开现场会外,江南几省都有人来修水这山区小城参观学习。爸爸也常被省内省外的同行请去帮助指导。 生产设备的先进,父亲技术的精湛,政府的全力支持,工厂企业呈现一片前所未有的景象。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的副产品——当时还无法利用的谷壳,真是“堆山塞海”给小城造成严重污染。虽然父亲发明的炊用糠灶在县城普遍应用,谷糠还是“泛滥成灾”。而生产动力所需燃料木炭,又消耗很大。这时爸爸的脑子又转起来了。既然木柴碳化能成木炭,木炭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可开动机器。谷壳不也是纤维有机物吗,碳化和不完全燃烧也应该生成煤气。道理是简单,但这中间的化学反应过程想按人的要求进行可不容易。不完全燃烧氧气怎样控制。靠谷壳自燃加热又不能烧掉,温度怎么掌握,谷壳在高温下产生的木焦油蒸气进入机器又怎么办,等等。这些从书本上前人是不可能告诉你的。这些问题我想父亲设想之初不能不想到。可这时企业不是你资本家幸老板说了算,更容不得你像给儿子治病那样去冒险。要钱、要物、耗时费工,不成功怎么办,造成损失谁负责,他当时决定进行试验真不知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只能说他办成的每件事都是“胸有成竹”后,再下手。经过他一年的反复试验,一次次改进,这中间的日日夜夜我无法想象。最后他成功了,粗糠煤气发生炉问世了。开机器厂里不用买炭,谷糠也不是小城人无偿可以来挑的。省粮食系统把这一科研成果在全省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当时这私方资本家搞出来的东西,不可能给你奖金,不能大肆宣扬,更不会给你头上加一光环。但这一成果,要不是日后柴油的使用,电力的发展和谷壳的综合利用,我想虽比不上侯德榜法生产纯碱,但也不至于现在很少有人记得幸春舫在内燃机燃料系统改造上这一重大发明。要知道90年代有人搞成的稻草煤气发生炉的应用,比父亲晚了整整四十年,据我所知这种煤气还不能直接使用于内燃机。 xiushui.Net 在联营米厂期间,父亲还解决了从米糠,棉子中提取食用油的问题,为当时市场食油紧俏作出过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运动的深入,父亲从一个拿定息的资本家变成了领工资的工人技师。此文应政协之约本应只述至此,但想到父亲后半生几十年为党和人民所作的贡献要远大于他前半生的成就,不禁还想多说几句。 从1954年他主持创建修水人民发电厂到1979年从水泥厂退休的几十年间,他始终忍辱负重兢兢业业工作。埋头做事,低头做人,先后主持参与修水电厂,修水自来水厂,修水水泥厂的创建和改造工作,为全县各工业企业解决难以计数的生产技术难题。他收徒授艺,为修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一批批技术人才。他多次改造各种内燃机、发电机,使企业效益大大提高。他完成试制我县第一台发电机,电动机的生产,实施自来水打井沉圈作业法。完成内燃机活塞销渗炭工艺。水泥厂机立窑改造设计等百余项大小技术创新和革新工作。 文革中他打入另册,但工厂生产端的离不了他,多少“四类份子”被遣反下放,他只能“就地改造”。就连他一手完成的渗炭工艺,在向县革委报喜的大红喜报上却写着“连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幸春舫想都不敢想的事,咱们无产阶级革命派做出来了”。世态炎凉,人间的不公这只是遮日乌云,党和人民是知道他的。历史终会还其公正.他先后当选为县政协一至六届委员、常委,第六、七届县人民代表。县科委在撰写修水工业志时,尊称他为修水近代工业的鼻祖,我县机电技术一代宗师。 HULING 父亲的一生,艰辛坎坷,但也绚丽多彩,给我们留下沉甸甸的记忆和思念。我想我们的家族,他的众多学生,徒弟们,有必要进行好好地总结,总结他的思维方式,治学方法,钻研精神,还有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就。这些都有待我们认真进行研讨。这将不只是我们家族,乃至社会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父亲的一生是为事业不断求索的一生,是无憾无悔的一生. 早想为父亲写点什么,借政协约稿,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 2005年2月7日
幸筱舫 (作者系县政协常委)
(文载九江政协文史委编《九江近代名商》,修水报2006年4月28日《月末特刊》摘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