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两度出任村支书,三十多年时间,无论时光流逝,职位变迁,他一心为民、造福百姓的情怀始终没有变。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黄溪村从有名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县的“示范村”,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黄溪’让我长高了30公分”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马坳镇黄溪村采访,五组60多岁的村民方维国劈头盖脸地说:“别看我的身高只有1.56米,可‘黄溪’两个字让我长高了30公分。”见到记者一脸狐疑,方维国笑着解释道,有好几次外出,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马坳黄溪村,他们总要认真地说:‘哦,黄溪的,修水有名的地方。’听完他们赞许的话语,内心充满甜蜜的我,刹那间觉得高大起来……”方维国领着记者来到他家位于黄溪中心村二期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房前说:这就是我的家,以前住的是一层的低矮房屋,出门是高低不平的泥巴路,两旁长满野草,如今这里就像城市一样,规划整齐的街道,新颖别致的房屋,繁华热闹的街市……与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方维国说:“黄溪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支书徐万年,他心中时时刻刻装着我们老百姓。” HULING 今年58岁的徐万年,20岁那年担任黄溪大队书记,因工作突出,1990年被提为副乡长、区企办主任。上世纪90年代,他毅然辞去副乡长一职,创办“万年综合养殖公司”,成功建立起“猪-沼-禽-鱼-果”生态经济链。2008年完成销售额2600万元,纳税60万元。养殖公司先后获全县科技兴农示范户、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畜禽养殖500强;徐万年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养猪状元”、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当选九江市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全市“光彩之星”、全省金融十佳“守信标兵”。 “徐万年在外创业多年,他脑子灵活、见多识广、办事公道、心肠热乎,能带领我们脱贫致富。”2008年,黄溪村进行换届选举,徐万年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黄溪村党支部书记。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徐万年带领大家,修路、建新村、发展产业,一年一个样。 “投资1500万元建设中心村;发展桑园、蔬菜、花卉苗木、茶园等产业;引进落户了黄溪二级水电站、汇津纯净水厂、黄溪五金厂、恒丰木竹制板厂、风铃兔业、菊花加工厂等6家企业、资金达亿元,安置村民就业近400人;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建小学综合大楼、30亩的村公墓区、黄溪连接柯龙线进村公路和黄溪大桥……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徐万年的带领下,黄溪村一天比一天变得强大,黄溪人‘长高’了,前来我们村参观学习的本县和外县客人络绎不绝。”谈起黄溪村的变化,村长方小华激动地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徐书记让我们告别了务工生涯” 在七组村民陈小华的种蚕饲养室里,记者见到他正在为蚕室通风。陈小华喜滋滋地说:“今年我一季春蚕就挣了2万元,很是划算。”2011年以前,陈小华一直在浙江务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那时每月工作3000多元,除去租房、吃饭等开销,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存款。去年,他三季种蚕纯收入6万余元,平均每个月5000元收入,开销却只有1000元左右,不仅省了钱,还能照顾家人,两全其美。陈小华坦言:“能有今天,多亏了徐书记,他让我告别了务工生涯。” 在徐万年看来,要让村民致富,就必须有产业支撑。蚕桑一直是村民致富的产业,可由于技术等原因,村民们养蚕不仅不能致富,而且常常亏本。徐万年带领村两委班子作深入细致调查,充分听取民意,决定从抓技术辅导着手,一方面对小蚕实行共育;另一方面派人到县有关部门参加培训,蚕桑产量得到很大提升,村民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全村的桑园面积由原来的80亩迅速扩展到现在的800亩,去年还建立小蚕工厂,一年分十批次养种蚕3000余张。村民方建国夫妇一直在外务工,2012年回家栽桑养蚕,今年养种蚕30克,春蚕收入2万元,在黄溪,像陈小华一样因蚕桑告别务工的村民共有10多人。在发展蚕桑的同时,徐万年还组织村民发展苗圃、蔬菜等产业,受益群众达30余户。村民孙江湖是港口镇山区移民,以前也在外务工,现在是黄溪村梦之绿苗木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组建,现有苗木基地200亩,去年实现部分受益,收入6万余元;村民方进军夫妇长年在外务工,在徐万年的帮助下,2011年种植蔬菜100亩,去年产值70万元,今年春节收菜收入20余万元,所产蔬菜销往县城许多超市,很受消费者青睐。 修水网 村民方慰春也是务工人员,2011年底回乡投资近30万元创办黄溪超市,每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谈起黄溪村近年来的变化,他感慨万分:以前黄溪村只有一家小卖店,现在像自己一样的超市就有8家,小型商店39家。他说:“徐书记是‘百姓书记’,他为了我们起早摸黑,搭建了许多创业平台,这些年我们村回乡搞产业、开店面、办厂的村民超过了100人,我在内心为他打上100分。” “在家门口我们就能就业” 村民方雪花在中心村开了一家早餐店,每天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她请来一个伙计帮忙,年近70岁的老父亲帮她管账。早餐店的品种很多,有包子、油条、粽子、面条、汤粉以及各种汤类……应有尽有。方雪花说,现在中心村人口有近2000人,每天早餐营业额有600到800元不等。方雪花说:“我是黄溪人,以前在外务工,后来在原东津乡集镇开了一家早餐店,近几年黄溪村在徐书记的带领下,建设得越来越漂亮,回乡创业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现在像我一样的早餐店就有三家,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60多岁的方丁山卖了一辈子的猪肉,他告诉记者,三、四年前黄溪村一天销售不到50斤猪肉,现在一天能销售到近300斤,做猪肉生意的人由原先的2人到现在已有5人。 HULING 在黄溪村,只要你愿意干,没有找不到的活。在梦之绿苗木种植合作社基地,一群50至60岁左右的妇女正在除草。68岁的刘牡菊坦然地说:“没有徐书记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在黄溪,像我这样一个老婆子,一天也能挣到80元,而且不是很累。”在方进军的蔬菜基地,66岁的刘菊香等10多名村民正在地里摘着蔬菜,每天的收入也在80元左右。村文书方志春说:“如今黄溪村已见不到闲人,农忙时节在田地里干活,农闲季节在家门口打工,这些都是都是在徐万年的带领下,全村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