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幅员辽阔,建县历史悠久。但由于交通闭塞、山高路远,大部分商业活动都是处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原始流通状态。 直到清朝未期,县城都只有区区数千人口,百十来个商业店铺,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商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二商场,你还有印象吗? 到一九零九年县城成立商会,店铺逐渐多起来了。从东门到西摆大小店铺600多家,形成了一条青石板、合面铺的商业街。这些店铺都各有特色聚在一起。 西摆街处在河边便于水运,是经营木业、茶业的好码头;卫前街主要经营粮食和酒坊;万坊街则是打铜打锡的手工业;衙前街小商品摊位多;鹦鹉桥布匹百货业为主;黄土岭聚集着许多京果铺;东西城门口以旅馆饭店居多;独树一帜的老道前,有两家最大的百货和京果店,还有县城最大的金银珠宝店。 修水网 任凭惊涛骇浪,不管沧海桑田,岁月在你脚下依然静美如初。 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本地人多是做土特产和小商品生意,大的店铺都是南昌、高安、奉新人做老板。当时坊间有句流言:“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到修水当老板。”可见当时本地经济是多么落后。 当年这条商街店铺林立,名号众多。有庆和、裕隆厚、大升祥、益和祥、洪广顺、福昌、源益等。这些店业务量大,直接到南昌、武汉、安徽等地采购商品,然后集中到永修县的吴城镇经水路转运修水,修水的茶叶和山货又通过修河这条水路销住外地。 这条商街虽然从清末就已形成,但由于战乱的原因半个世纪以来,大概只有二十来年的繁华光景。 这段历史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从清末到民国十六年,社会安定,商业兴旺,水路畅通,外地茶商都蜂拥至修采购茶叶,茶农富裕,购买力强,这条商街也日见繁荣昌盛。不仅纯商业得到了发展,就连钱庄和当铺从西到东也有十几家,现在西摆和黄土岭还有”当铺巷””当铺坪”的说法。第二从民国十七到民国三十四年这一时期,内乱不断,时局动荡,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地处前线不远,日机轰炸,一夕数惊,部分商店,纷纷搬迁,修水商业更是日益萧条。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你就这样仰视,走过百年,听风听雨听故事。 从史志的记载,有几家代表性的商店半个世纪的变迁,就可以知道这条商街的兴衰。 “庆和”商店,于清光绪年间开业,老板南昌人,店址在老道前,店里有二十多个伙计,生意做得很大,主要经营绸缎、布匹,还有日本进口的俗称东洋货。但在大革命时该店老板害怕跑回了南昌,将商店托给别人打理,后彻底关门了。 “裕隆厚”商店,民国初开业,老板是奉新人,店址在卫前街,有一千多平米面积,在当时算是很大的。主营土产、南货,经营资金有上万银元,据说当时”广信帮”有二十多条船为该店运货。生意兴隆,声誉很高,后又开设‘振兴钱庄’,联合当地政府发行纸币。 是谁,在这里吟诗作对;又是谁,在这里笑傲江湖。 “源远泉”南杂店,店址在老道前,民国十六年开业,民国二十四年在西门口又开了一家分店,包括老板有八人营业,抗战期间曾迁到吉安一段时间,后又搬回,直到解放后并入公私合营。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同和祥”京果店,于光绪二年开业,主要经营糕点有茶饼、麻仁饼、椒葱饼、薄切糖、寸金糖、大麻枣等。到民国十六年,由子承父业改店名为“金生祥”,后人称为糕点世家。直至公私合营。 “大升祥”是继”庆和”之后最大的布匹百货店,店址在鹦鹉桥,有五十二家股东,货源主要从南昌水运,有专门的经理、会计。直到一九五五年才纳入公私合营。 虽已是遍体鳞伤,但往日风采依稀可见。 “文人阁”文具店,主营文房四宝,采取前店后厂形式,毛笔是自制的,笔杆上刻有”文人阁”字样,纸张是从外购进的。后来又办起了石印印刷业,有四五个机子,二十多个伙计,该店有百年历史,全县闻名,到解放后解散。 “黄源生”大药房,老板是樟树人,民国九年开业,店址在卫前街,有六七个伙计,是当时全县最大的药店,该店开到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止。 HULING “宝庆”银楼,于光绪二十六年开业,店址在衙前街上。主要经营金银首饰,有伙计上十人,与南昌联营,成色好,工艺严,基本垄断了修水市场。该店直到一九四九年才停业。 背负着岁月,带走的岂是沧桑。 如今只要到黄土岭、鹦鹉桥、老道前、万家坊一带去寻觅,还可以看到大量的遗址,它显现出这条商街当年的繁华。(文中配图均为现在的黄土岭、鹦鹉街) 一九四九年修水和平解放,县城没有经受战事,因此很快就恢复了市场。 一九五零年”国营修水商店”成立,这是解放后我县开设的第一家国营商业企业。当时它与其它私营商业一样,以零售为主。 所谓伊人,恰如背影,随风远去。 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用三年时间就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有的还”一步登天”直接变成了国营商业。在主要街道上完全由国营商业占据着,私营商业基本退出了市场。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购销政策,先是国营商业六大公司,然后扩大成九大公司控制着市场,任何人不得越雷池半步。 微笑总在灿烂之时,那么收获呢,就镶嵌在过往之间。 一九五三年开始粮油实行凭证定量供应,一九五四年对棉布、棉絮实行统销,按人口定量由国家发放票证供应。一九五八年以后市场商品供应日趋紧张,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越来越多。后来为了争取侨汇,对副食品和紧俏工业品实行凭侨汇卷供应。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动乱引起商品生产停滞倒退,市场商品供应紧张,特别是两派斗争闹得厉害时,县城最大的零售商店第一商场成了武斗的场所。集市贸易被关闭,店铺也大多关门,营业人员大批下放农村,商街变得冷白萧条。
本文来自修水网
让往事随风,让思念沉睡,让生命可回首。 改革开放后,随着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实行,市场物资开始丰富,许多商品逐渐敞开供应。到八十年代中期商品批发便打破了行政区划,不受条条块块限制,可自由选择组织货源。 我有幸在这浪潮冲击之时,见证了国营商业谢幕之前的辉煌。那时我在百货公司当业务经理,每逢国庆、春节都会举办物资交流会,以百货公司为首的几大国营公司,都把商品摆上街占据着主要街道,那两天这条商街会人头攒动、比肩继踵,高音喇叭里各种商品叫卖声真是热闹。 百货公司为了吸引客商,专门在上海长期派驻采购员,保证大都市的时髦商品通过船运不断到修水,在边界商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每逢春、冬时节都要开订货会,汇集了赣、湘、鄂三省毗邻九个县六十几个单位的采购员,都来修进购上海商品,这时公司门口便车水马龙,客商络绎不绝。 古住今来,经济的兴衰起落无不与商业的繁荣萧条密切关联,商业劳动者也同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一样,如春蚕织茧、如蜜蜂酿蜜,为经济的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孩子,奔跑吧,走过斑驳的岁月,去看阳光盛开的样子。 解放后半个世纪,修水的国营商业活跃在这条商街上,从开始时的七个人一个店,发展到一千四百多人九大公司,为修水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国营商业退出了商品流通这个舞台。老商街改造成了步行街,这条商街越来越延伸扩展得更长,现代化的超市和各具特色的商店遍布城南城北,但不管怎样,每当节假日,人们还是蜂拥到这条城北老商街来购物。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