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2岁的丁豫生记忆里,村口曾立有一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十多岁的时候因家庭变故,他离开了村子,1979年当他再回村子时,纪念碑却不见了踪迹。30多年来,老人一直牵挂和找寻着这块纪念碑。 在修水县路口乡路口村,村民丁豫生带记者来到了当年纪念碑树立的地方,如今这里成了居民屋后的一块菜地。说起当年人们对纪念碑的感情,丁豫生仍记忆犹新。 【修水县路口乡路口村村民丁豫生】:树碑以后,南来北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车辆运输路过此地都要顿足、举目、瞻仰,触景生情,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表示信心,鼓舞人们革命意志。 当他再回村子时,纪念碑却不见了,这成了丁豫生心里一直的惦念。他四处询问打探并向民政、党史部门汇报,却一直没有线索。直到今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这块纪念碑。 【修水县路口乡路口村村民丁豫生】:当我发现这块碑还存在,藏于这个幽静几十年,心情豁然开朗,精神为之振奋,夜里做梦都觉得舒畅。 时隔数十年再见纪念碑,丁豫生哼唱起了小时候的红歌,来表达这份喜悦。 如今,抗战老兵后代和当地村民出资,在路口乡革命烈士纪念陵园旁修建纪念亭,安放保存这块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纪念碑为三棱柱形,麻石质地,高约3米,稍有破损。碑上文字依然可以看得清楚,正文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9个夹杂繁体字的大楷,旁边小字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七日,路口各界抗战健儿三周年纪念大会——杨汉域题”。杨汉域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长,1939年夏至1941年春,率军部驻扎在路口乡。 当时,杨汉域部队先后在此一带发起了“苦竹岭战斗、南楼岭战斗”等十几次战斗,赢得第一至第三次长沙会战外围阻击战的胜利,歼敌数百人。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70年,硝烟伴着悠长的马鸣声已随风飘散,历史在这一刻仿佛已经远去。我们要铭记着历史,更应该着眼于美好的未来。(施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