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档案

旗下栏目: 红色修水 修水古建 修水文物 古树

寻梦难忘前度事 ———陈寅恪故居

来源:修水热线 作者:wolong 人气: 发布时间:2007-12-25

xiushui.Net




1947年陈寅恪在新林院53号寓所内

  陈寅恪在清华园的故居共有三处,即照澜院(南院)2号、西院36号以及新林院 (新南院)53号。

  对于国学大师陈寅恪来说,在清华工作的13年,在其一生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一生历经磨难与坎坷,惟有在清华工作的这段时期,生活安定、心情愉快、读书研究环境条件倶备,因此研究成果最丰盛。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学生,都可以感受到陈寅恪对清华所怀有的一份特殊情感。

  天赋迂儒自圣狂 读书不肯为人忙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父三立,均为戊戌时期著名维新人士。1902年,刚满12岁的他即随兄长衡恪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因病回国,后考入复旦公学。1909年起,先后赴德国、瑞士、法国留学。1918年冬,陈寅恪又赴美国,入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重赴德国,进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及东方古文字学等。十多年的艰辛求学,为日后成就一代学术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其他人不一样,陈寅恪留学海外十多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执着的追求。他读书不以取得文凭为目的,而是以增进学识为归旨。对此,凡是了解他的人,无不钦佩他的人品、博学与卓识。好友吴宓后来回忆道:“宓始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友人,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人之同于吾言。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同样,在德国一起留学的同学中,陈寅恪也是获得一致称赞,被公认为“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xiushui.Net


  1925年,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在研究院筹备处主任吴宓的积极推荐下,清华聘请时在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等一起成为国学院导师。

  灿灿池荷开正好 名园合与寄吟身

  1926年7月,陈寅恪来清华报到,暑期过后正式开课。他为国学院学生讲授“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和“梵文”。自此,清华成为他学术事业的开启之地。

  与其渊博的学识相比,陈寅恪的个人生活则显得格外单调。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留学海外十多年,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花在了求学、治学上,以至无暇顾及婚姻大事。他到清华时已36岁,仍孑然一身,对此状况却毫不在乎。到校不久,他就搬至照澜院2号,与住1号的赵元任一家为邻。当时的赵元任正为书多屋小而发愁,陈寅恪便将屋子的一半让出给赵家使用。赵元任夫妇在生活上对单身的他也非常照顾,陈在结婚前,一直在赵家吃饭。

  不用为生活烦忧,课余又有吴宓、王国维、赵元任及其他学者往来频繁,“晤谈对奕,互相切磋琢磨,十分欢洽”。在朋友的帮助下,陈寅恪终于觅得理想伴侣唐筼女士。1928年8月,两人在上海成婚。从此,结束了单身生活的陈寅恪,在妻子体贴入微的关心与照顾下,在清华专心著述、讲学。1933年,学校在西院扩建后,陈寅恪一家搬进西院36号。
xiushui.Net


  安定的生活环境,优越的治学条件,陈寅恪将全部身心投入于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取得累累硕果。从1926年至1937年这10年间,他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与序跋,后来在战时发表的论著,其研究工作也多是在此阶段内完成的。他的研究工作享誉中外,成为日本及欧洲汉学家所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北归默默向谁陈 一角园林独怆神

  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同样将陈寅恪这样一位怀有抱负与追求的学者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就在北平沦陷不久,一生忧国忧民的父亲含恨离世。国难,家恨,加之多年来用眼过度,陈寅恪的右眼视网膜剥离。为了早日逃离沦陷区,他放弃治疗眼病,匆匆告别生活了11年的清华园,带着家人历尽千辛万苦一路追赶南迁的学校。

  抗战胜利后,1946年10月,陈寅恪夫妇带着小女儿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清华园,这一次他们住进新林院53号。陈寅恪不顾双目已近失明,仍坚持在家为历史系和中文系的学生开课。由于眼睛看不见,他将书斋起名为 “不见为净之室”。据他的学生王永兴回忆,那时“先生对工作时间很严格,每天早八点开始,十点,休息二十分钟,我陪侍先生在窗前的阳台上散步,阳台的东头是一丛月季,西头是一丛丁香,东西来回走着,有时先生问我院中花草树木的情况,他心情很愉快”。 本文来自修水网

  由于多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陈寅恪夫妇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除陈寅恪双目失明以外,夫妇俩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建议适宜在南方居住。1948年夏,陈寅恪接受了岭南大学的聘请,1948年底一家人乘飞机南下,永远离开了清华园。但永远割舍不了的是他对清华园深深的眷念:“寻梦难忘前度事,种花留与后来人。”
责任编辑:wolong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