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档案

旗下栏目: 红色修水 修水古建 修水文物 古树

中国工农革命军

来源:修水热线 作者:wolong 人气: 发布时间:2006-10-16
    1928年8月21日,***中央在《中国***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中提出,“建立工农的革命军,这种军队之中要有极广泛的政治工作及党代表制度”、随后,创建了以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由我党创立并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9月,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又将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工农义勇队、工人纠察队、一农民自卫军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1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辖三个团,共约5000人。另有一支邱国轩的军阀残余部队愿意和工农革命军一起行动称为第4团,9月初参加秋收起义。之后,在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率领下,经过三湾改编建立了部队中各级党组织,实行民主制度,初步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10月下旬,进军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6月,***领导的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河南、陕西等省内许多地区起义的武装,多称工农革命军。他们在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根据地,成为***领导进行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1928年5月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

1928年5月25日,中国***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此后,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经过艰苦卓绝地斗争,先后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11陕、陕甘、湘鄂ill黔等革命根据地,依靠群众,实施正确的军事战略及指挥方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红军发展迅猛达到30万人。红军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从1933年至1934年夏,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10日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实施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1月***中央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在***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走过了漫无边际的草地、沼泽,爬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历尽了人间的难以言传的无数艰难困苦,于同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陕北,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3万余人。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军长征以后,留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坚持在琼崖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红军游击队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

xiushui.Net



红军总部成立的比较晚,1931年月,根据全苏大会决议及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以朱德为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所有中华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1933年5月12日,中革军委奉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命令,决定在中革军委转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时,在前方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由军委主席朱德兼总司令,周恩来兼总政治委员。直接指挥方面军各军团,各独立军和出发在作战地域及其前线附近红军、地方武装。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参加中革军委任军委副主席,并接替周恩来同志的红军总政委一职。

    在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总部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于1936年10月28日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的行动。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1月初改由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1937年2月25日改由左权担任),杨尚昆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15日,中央军委给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发电指出:“一切具体布署及作战行动,各兵团首长绝对眼从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之命令,军委及总部不直接指挥各兵团,以便适合情况不影响时机地战胜敌人。”这时红军总部仍以朱德为总司令,张国春为总政委。 HULING

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

1930年3月18日,党中央给鄂豫皖边特并转红军31、32、33师师委及全体同志信中指出:“在目前要配合湘鄂赣等省首先胜利的工作准备,无疑的要把31、32、33师红军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原则之下联系起来,将这三师编为红一军。”同年4月间,组成了党的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1军前敌委员会。会后,即组建了红1军军部,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兼前敌委员会书记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红31师同时改编为红1军第1师,师长徐向前,政治委员李荣桂。随后,前委留红1师在鄂东地区游击,军部东进皖西之商南,于南溪将红32师改编为红1军第2师.师长漆德伟.政治委员王培吾。5月间,军部率红2师东进皖西,与红33师在六安会合,从32师抽调两个团与33师合编为红1军第3师。师长周维炯,原师长张明改任3师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由张明暂代。另外,以原第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合编成红1军独立旅,廖业棋任旅长。全军三个师一个旅共2100余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

红2军是1930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湘西红4军编为红军第2军.直到6月,湘西红4军才得到中央军委决定.红4军遂改称红2军。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辖第4师和一个警卫团,共人枪2000余。与此同时,红2军与鄂西之红6军共同组成红2军团。 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

军史上同期有两个红3军,即赣西南红3军和湘鄂西红3军。赣西南红3军的前身为该地区之红6军。本来中央在整个扩大红军计划下,决议将赣西南2、3、4团红军及第1、2大队组织红军第3军,并决定以蔡申熙为军长。但是,在中央下达指示前两个月赣西南这几支武装已合编为第6军了,并由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后陈毅任政委),下辖1、2、30队。1930年4月26日,中央回信给总前委,指示红6军在湘鄂西已另立,赣西南红6军应仍改为第3军。7月,改称红3军,编入红一军团,黄公略仍任军长,8月由蔡会文任政委。湘鄂西红3军,其前身为红2军团。1930年10月冲央曾计划将全国红军重新编为7个军.湘鄂西的红2军团被编为第3军。军长贺龙,代政委赤英。3军编有7、8两个师.7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8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7师下编19、20两团。19团团长覃苏,政委郑炽昌;20团团长罗统一,政委吴凤卿。8师下编23、24两团,23团团长赵炎,政委吴协仲;24团团长贾鸣钟,政委江毅夫。3军军部直辖一教导团,团长汤慕禹。全军共人枪5000左右。此外,段德昌所率9师亦属红3军编制,师长段德昌,全师共1000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史有两支。一支是朱毛领导的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28年4月,南昌首义之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在井冈山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4军。

本文来自修水网



按照湘南特委指定,4军由“朱任军长,毛任为《党代表,朱部编为第10师,毛部编为第*师,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朱兼10师师长,宛希先任党代表;毛兼第*师师长,何挺颖任党代表;另立一教导大队,陈毅任大队长。”两个师下辖六个团:10师辖28团、29团、30团;11师辖31团、32团、33团。全军兵力约万人,枪三千。不久,成立红军12师,陈毅改任师长。5月底,由来阳、郴县、资兴、永兴的游击队编成的30团、33团相继回原地,井冈山之红4军只剩下军部和四个直辖团,即28团,团长王尔琢,党代表何长工;29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后叛变);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32团,团长袁文才,副团长王佐,党代表陈东日,全军共6000余人。

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红4军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积累了宝贵的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的经验。

1929年1月,红4军主力下井冈山,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部队改编为纵队,建立了政治部组织.先后有毛泽东、刘安恭、李任予、陈毅等担任军政治部主任。此后红4军同当地人民武装转战赣、闽、粤,粉碎“三省会剿”,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在福建上杭抗古田村,召开了中国***红军第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系统地总结了红4军建党建军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1930年春,以红4军为基础,扩编为红军第三军团。 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斗争中,继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击退敌人“进剿”后,成功地击破敌第二次“进剿”。敌人第三次“进剿”中,红4军主力首先歼敌27师师部,尔后同宁冈的部队击破敌人“进剿”。随后,红4军主力在向永新急进途中,与敌79因遭遇,红28团即从正面发起攻击,第31团一个营向敌侧后迂回,经2小时激战,全歼该敌。继而,乘敌不备进攻永新城,再歼敌27师师部和27团1个营,击伤敌师长杨如轩。龙源口地区4个团仓皇向吉安撤退。此役,红4军以4个营兵力歼灭敌1个师部、l个团另1个营,胜利击破了赣敌第三次“进剿”。接着,以红4军为主力,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反“进剿”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次、第二次反“会剿”和同红5军共同进行的第三次反“会剿”,创下了“大柏地战斗”,“长汀战斗”、“龙岩进攻战斗”等著名战役。还在进军闽西后进行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会剿”作战,出击粤东和在江西吉安之水南地区进行的著名“水南战役”等。

另一支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西红4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1928年3月上旬,周逸群、贺龙等到达桑植洪家关,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3月,由贺龙出面联络当地土著武装,先后在桑植、石门、咸丰、鹤峰等县建立了十数支游击队。总数达3000余。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并进占了桑植县城。4月初,敌军进攻,未及整理,几经战斗,部队大部溃散,贺龙和周逸群又被敌隔开,联系受阻。贺龙亲往桑植鹤峰边界之红土坪一带收集散部三、四百人重组革命军。6月间猛增至1500余人。7月,奉湖南省委指示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湘西前敌委员会。前委由贺龙、陈协平、李良耀、贺锦斋、张一鸣组成,贺龙任书记。前委成立后,即进行红军的改编工作。7月中,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贺龙,政委恽代英(未到职),参谋长黄楚。下辖第1师,是4军的主力,约七、八百人,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此外,有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等人率领的几个支队、大队,全军共约1500人。1930年7月,红4军与鄂西之红6军在公安会师,改称红2军。中旬,在普济观会议上决定组成第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为政治委员。9月,***中央派邓中夏任政治委员。 本文来自修水网

参加之著各战斗为“南岔、赤溪战斗”进攻战斗。此役歼湘军团以下2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南岔、赤溪两战役获胜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红4军扩编为5个团和一个特务营,约4000人。

鄂豫皖红4军是由该地区的红1军与红15军合编而成的。1930年10月18日,党中央指示鄂豫皖边区特委及红15军军委,将两军合编为红4军,由于红1军开出红色区域,合编未果。1931年1月中旬,红1军与红15军在商城南部长竹园会合。随即将两军合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原红1军第1师与15军第1团合编为第10师,师长蔡申熙,政治委员曹大骏兼,副师长刘英,下辖28、29、30团;原红1军第2师与15军第3团合编为第11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下辖31、32、33团;活动于皖西之原红1军3师第7团改为独立团。全军共约12500余人。1931年11月上旬,红4军与红25军共同组成红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平江起义以后组成的。平江起义主力部队是彭德怀率领的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共2500余人,步枪1500支,重机枪4挺,迫击炮1门。另该师第1团第3营(起义后又逃跑了)及师的随营学校。胜利起义后的第三天,部队即奉命改编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彭德怀为红5军军长兼13师师长。滕代运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下辖1、4、7团及一个特务连,一个机枪连,一个炮兵连,共约2000人。第1团团长雷振辉,党代表李灿;第4团团长陈鹏龙,党代表黄公略;第7团团长兼党代表黄纯一,副团长贺国中。平江暴动后,又改编为五大队。此后,红5军到九宫山一带整编。与平、浏、修、铜赤卫队混合10大队改编,平江留3大队,浏阳留2大队,余5大队在1928年12月由彭德怀、膝代远率领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1930年6月,红5军与以红5军第5纵队为基础扩编的鄂东南红8军会合,按照中央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两军组成红3军团。

HULING



红5军与红4军会合后,投入了第三次反“会剿”斗争。按红4军前委、湘赣特委、红4军军委、红5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红4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先求打破敌之封锁,解决经济困难,待敌“会剿”开始后,则在外线作战,以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留红5军和红4军第32团坚守井冈山。在优势敌人猛烈进攻军事要冲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中,并向山军民英勇奋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因黄洋界、八面山阵地相继失守,为保存有生力量,彭德怀、滕代远率队突破“会剿”敌军封锁寻找红4军主力。红5军一部和红4军32团转入深山老林继续与敌周旋,到2月底蒋桂战争爆发,进攻之敌大部撤走,坚持斗争之井冈山军民举行反攻,恢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地区,遂宣告湘赣两省之敌第三次“会剿”破产。

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

史载同期红6军共有3个。一是鄂西长阳红6军,成立于1929年7月,军长李勋,副军长陈寿山,参谋长李子俊,部队共编为两师,第1师师长刘良臣,第2师师长陈子清。全军共3000余人。红6军组成后,分三路开赴沿头溪,打败大土豪邓甲山,首战告捷。8月间,红6军在资丘遭敌伏击,部队损失惨重,军长李勋等77人遇难,部队溃散,红6军至此即告结,束;二是赣西南红6军,是由赣西南红军游击队合编而成的。1930年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遂);l。l月18日至21日,***赣西、湘赣边特委和红5军军委在遂川之零四圩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湘赣边特委和赣西特委合并,集中由红色游击队和游击纵队等江西红军独立第2、3、4、5团编为红军第6军。红5军及时派出43名有活动能力之骨干参加6军工作。军长黄公略,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担任红6军政委(后改为陈毅担任),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红6军下辖3个纵队,开始以旅的名称,柯武东、罗炳辉等分任旅氏,李文林、曾炳春、刘作述等分任政委、书记,不久改为纵队。第1纵队长柯武东,政委李韶九;2纵队长罗炳辉,政委王如痴;3纵队长徐彦刚,政委刘作述。1930年7月,红6军改为红3军,编入红1军团;三是鄂西红6军、是由鄂西红军中央独立师改编的。独立师前身系鄂西洪湖地区由周逸群、段德昌领导的几支革命武装。后合编成中央独立师,段德昌任师长,下分两个纵队。1930年2月5日,按照鄂西特委的指示,鄂西中央独立师1、2纵队于监利汪家桥会师改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长孙德清(继由旷继勋任),政委由周逸群兼任。6军下辖3个纵队,1纵队司令员段德昌,政委王鹤,下辖4个大队;2纵队司令员段玉林,政委许光达,下辖3个大队;3纵队是由当地“神兵”改编的,特委派任司令,全纵队共有3000余人,因在长阳游击交通不畅,与军部联系较少。红6军还组织了党的前委,正式委员7人:孙德清、段玉林、段德昌、徐昌贤、张传贤、王鹤以及中央派来负责军队党务工作的一位同志;后补委员3人:许光达、李子扬、王一鸣。1930年7月,红6军与红2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2军团。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

是1929年12月11日,广西百色起义时建立的。这一天也是广州起义纪念日。广西百色起义在党中央派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等同志到广西开展艰苦的工作,逐渐争取了广西省绥靖司令李明瑞,并掌握了李部武装后,胜利举行起义的。参加起义部队有广西省政府警备第4大队、教导总队一部以及后改编的第8大队全部和第5大队第5营,共计2000余人。起义后即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下辖1、2、3纵队。1纵队由原警备4大队编成,司令员李谦,政委沈静斋;2纵队由机关枪营、特务营及地方武装合编而成,司令员胡斌(后为冯达飞),政委袁任远;3纵队由韦拔群领导的东山、凤山一带的农民武装编成,司令员韦拔群,政委李朴。经党中央批准,红7军组织了七人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红7军组成后,在前委和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下,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疯狂进攻,坚持了右江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秋,红7军奉命北上。此后主力转战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历尽艰辛,行程1.2万里,于1931年2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7月3日,进入中央苏区,编入红3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

史载红8军有3支,一支为广西龙州红8军,该军由广西龙州起义部队编成。它的主要成分是由俞作豫率领的广西警备第5大队。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一说何世昌任政委)。下编3个纵队,分别由何家荣、宛旦平、王飞虎任纵队长。红8军成立后,有力地策应了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但不久就遭到国民党李宗仁部的进攻。由于部队分散,又刚刚组建,加之敌我力量悬殊,部队损失惨重,全军由2000人精减为百人。同年秋,这100多名干部、战士经过艰难转战到达右江地区编入红7军;另一支为鄂东南红8军,该军是由李灿、何长工率领的红5军5纵队转战鄂东南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1930年1月2日,中央巡视员了解到红5军第5纵队由赣入鄂发展壮大很快的情况后,指示“除原有5纵队外,阳新一带原有的红军编为第六纵队。新由15旅哗变来的编为第7纵队。暂时归第5军指挥。”但是“应当于最近将来准备扩充另编一军(8军)”。1930年4月,党中央致信湖北省委正式提出;“鄂东原有的第5军第5纵队,中央已决定扩大为第8军(军长与政治委员中央已另有决定)。”当时,由于部队负责人李灿两次负伤,久治未愈,何长工在上海开会前后达三月之久,中央拟派黄公略为红8军军长因故未到职,红8军一直未得正式成立。全国红军会议后,何长工等由上海返鄂,落实全国红军会议精神正式成立了红8军,军长何长工,政委邓乾元,下辖1、2、3纵队,分别由刘文棋、程子华、谢振亚任司令员,彭雪枫、郭一清、黄克诚任政治委员。红8军成立同时,与红5军组成红3军团;再有一支为湘赣红8军。该军系独立1、3两师改编。1932年3月14日,中央给湘赣省委写信,指示省委扩大现在红军为一个军。根据中央指示,湘赣省委以红军独立1师和3师为基础组成了红8军。兼代军长李天柱,代政委王震。因李战伤未愈,以冯达飞代军长,归3军团指挥。因为缺乏干部,没有成立军部。同年10月,中央派蔡会文、肖克到湘赣领导军事工作。10月底,组建了军部,将正、3两个师的政治部合编为军政治部。11月,又将1、3师抽出之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军司令部,并设立了军医处。部队也进行了改编,l师改为22师,3师改为24师,独立师编入8军为23师。红8军军长肖克,湘赣军区总指挥蔡会文兼政委,政治部主任李朴。三个师师长分别为谭家述、杨茂、戈勇,三个师的政委分别为王震、谢国喻、胡楚文。全军共计2200余人。1933年6月,红8军改编为红6军团第17师。 HULING

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 

史载红9军有3支。一支为鄂北地区红9军。由襄、枣、宜等地红军游击队组成。首先建立的是红9军第26师,鄂北特委杨秀吁担任师政治委员,张香山担任师长。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打下蔡阳、璩湾、古城三市镇后部队枪支猛增至三千有余。后因政委杨秀阡战斗中牺牲,致使部队连连受挫,大伤原气。1931年2月,中央又派赵侗、何尚志就任师长和师参谋长,不久不幸阵亡,继由程组武任师长。此后,部队屡战未胜,26师几乎溃散。1931年春,均县暴动革命武装,发展到200支枪,改编为红9军第2纵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不久,即改编为红9军第25师,师长汤穆禹,政委朱勉之。1932年春,成立红9军军部,总指挥张木千,继任曹明文,参谋长韦克择。不久,红25军即由房县转移到洪湖地区,编入红3军9师,26师改编为各县游击队,红9军番号即行取消;另一支为闽西红9军,是1930年3月,应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改编的,其主要成分系闽西各县赤卫队。军长邓伟任,政委高静山(后邓子恢),政治部主任陈正,参谋长郑益。红9军共编5个团。龙岩编第1团、上杭编第2团,永定编第3团,连城编第4团,武北、汀南合编为第5团。红9军共约3000人众,2000多支枪。1930年4月,党中央指示闽西地区红军改编为12军,红9军番号遂取消,改称红12军;再有一支是红4方面军下辖的红9军。1933年6月,根据红4方面军军事会议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于7月上旬开始整编,4方面军下辖之12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第9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辖有25、27两个师,25师下辖73团、74团、75团,27师辖79团、80团、81团。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

史载红10军有两支。一支为赣东北红10军,由赣东北红军独立团改编的。在“猛烈扩大红军”的中央会议精神之下,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决定“浔阳、湖口、鄱阳一带红军应立即集中,正式成立第10军。猛烈扩大,以切断长江为主要目的。”1930年7月,按中央指示,赣东北特委决定正式成立红10军,21日编制完毕,22日举行成立典礼。军长周建屏,代理政委胡庭铨。因兵力不足,10军只编3个团,每团编6个连,每连80人左右,枪支63支,另编一个特务营。同时,组织了前委,中央指定七人为常委:周建屏、宣大统、李文滔、李辑三、方志敏、李上连、胡庭铨。指定胡庭拴担任前委书记。10月28日中央批示,邱伴林为特委书记,涂振农为军季书记,参加特委。邵式平任军政委,军长周建屏,方志敏专任苏维埃主席。红10军组建后,艰苦奋战,巩固和发展了赣东北根据地。1933年亚月25日,红10军奉命到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会师,被改编为红11军,归l方面军指挥;另一支为闽浙赣新10军。该军是由闽浙赣地区的赤卫队、警备师编成的。该军共计1500多人。王如痴兼任军长、政委。1934年秋,红10军与红7军团合编为红10军团,组成北上先遣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

史载红11军有两支。一支是由1927年11月至1929年11月鄂豫皖先后爆发的黄麻、商南、六霍起义武装组建的。成立于1928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7军在柴山堡的尹家咀召开会议。会上宣布改编工农革命第7军为第11军31师,吴光浩为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为党代表。师还成立了司令部,曹学楷为参谋长,全师共分4个大队。11月间,又成立了政治部,陈定候为主任。1929年5月,商南爆发起义,起义部队集中到班竹园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周维炯为师长,徐其虚为党代表,漆得伟为副师长。下辖两个团。8月,还成立了师司令部和手枪队。1929年11月初,六霍起义建立游击队后,1930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召开党团干部会议,宣布成立红军第11军33师,徐百川为师长,姜镜堂(张明)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特务队。1930年4月,依照中央指示,红n军31、32、33师改编为红1军;另一支是由1929年秋成立的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下辖的46、47、48、49、50团改编的。原来,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计划将东江地区红军编为两个军。1930年5月22日,中央军委写信,明确表示“中央不同意这一意见。因为现在红军,不是要多立军的名义,而是要充实每一军的内容……东江可以成立三师,为红军十一军”。于是,按照中央指示,红军总指挥部及下属部队“改编为中国红军第十一军第二师,共分三团,一教导营”。军长为古大存,政委为胡丙泰,参谋长为龚楷(后为严凤仪),政治部主任为罗欣然。1930年8月17日,红11军攻克梅县县城,收缴反动武装甚多,在东江一带声威大振。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

史载红12军有3支。一支为鄂东南12军。由大冶中心县委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部队组成,成立于1929年7月,共200余人,枪支100余支。由中央派出的谢振亚总负责。1929年秋,李灿、何长工率红5军第5纵队,由江西转战鄂东南,开辟根据地,扩大工农武装,红12军编为红5军第6纵队。1930年红8军成立后,又改称为第3支队,支队长谢振亚,政委彭雪枫;一支为闽西红12军,是由红9军改编的。军长武中豪(后由罗炳辉代军长),政委邓子恢(后为谭震林),参谋长林楚。红12军共编3个师(后改为纵队),师长分别为邓毅刚、胡少海、。1930年红12军编入红1军团;还有一支为闽西新12军。是1930年6月,由红20军、红21军合编而成的。下辖3个步兵团,1、2团共1100支枪,2600人,3团枪500支,人500余。代军长为贺沉洋,政委为施简,政治部主任为李力一。成立后便立即集中岩城,改编训练,准备11月30日前出击敌人,向漳州进展。闽酉新12军改编不久,中央派左权前去任军长。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后,新12军老12军会师并合并编制,仍称12军。代军长游瑞轩,政委黄苏。新12军直属1方面军建制,1933年6月间,新12军改编为独立1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

系由浙南地区农民武装改编的。1929年冬,中央派全贯真为浙南巡视员、浙南特委书记,担负地方暴动和组织13军的使命。经其努力,武装斗争发展很快。1930年6月,浙南特委决定在一个月内集中力量,扩大红军1万人,正式建立13军。这一决议得到中央的同意,并派两位懂军事的同志往浙南协助组建13军。8月间,13军正式成立于温州补溪,军长为胡公冕,政委为陈文达(又名柴连福)。红13军建立后,战绩颇丰。据《红旗日报》1930年8月24日报道,“浙南红军现有极大的发展,该处***干部曾召集臣海道十六县县委联席会议,讨论积极进攻计划。近已调集各方大队,与各县革命民众会合向乐清台州进攻。”8月31日,“红军一千余攻入给云县城……红军入城,开放监狱,及宣布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地少及无地农民,烧毁县署的文契,召集民众大会,肃清反革命,建立苏维埃。9月3日,自动退出县城”。后来,13军在敌人的进攻中失败了。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

系由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的农民武装改编的。1930年3月,组建了红14军军部,何昆为军长,李超时为政委,余乃诚为政治部主任。红12军下辖两个支队,通海地区红军编为第1支队,刘延杰为支队长;如泰地区红军编为第2支队,军长何昆兼任队长。红14军成立后,于4月16日,展开了进攻“老虎庄”的战斗,获得初战胜利。8月27日,为南通如皋交通要道的南通平湖市五楼桥,被红14军2师4团6营会同五六万农民所攻下。10月间,红14军主力部队被敌人打散,许多指战员壮烈牺牲,余下少数人转移到中央苏区,红14军至此即告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

史载红15军有两支。一支为徐海蚌地区红15军,是由1930年7月上旬徐海蚌地区爆发之农民起义武装合编而成的。陈资平为军长,下辖三师,以萧县之黄口、王寨、永固地区的暴动队伍编成第1师;以铜山县东黄集、太湖、贺村地区的暴动队伍编为第2师;以宿县西北的百善及县东的东三铺、也池铺等地的暴动队伍编成第3师。各师编成后,分别向萧县、铜山、宿县等县城发起进攻。但该军成立不久就在敌人进攻中失败了,军长陈资平不幸被捕,番号遂之取消;一支为鄂东南地区红15军。该军系由红8军攻打长沙部队一部和鄂东南各县游击队、赣东北部分游击队及红8军部分痊愈伤病员编成的4、5纵队改编的。军长为蔡申熙,政委为陈奇,政治部主任周吉可。下辖1、3两团,1团团长查子清,政委李奚石;3团团长黄岗,政委陈西。全军约千余人。活动于黄梅、广济、宿松、太湖等县。1931年1月,红15军与红1军在商城南部的长竹园会合,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中国工农红军第16军

该军是在1930年7月,***湖南省委为配合红3军团进攻长沙时决定成立的,其部队来源主要是湘鄂赣边境的红军,修水、合平、铜鼓等各县赤卫队。军长为胡一呜、副军长孔荷宠。红16军编成后,即遵照省委指示,配合5军、8军向长沙进攻。1930年7月27日下午8时,一举攻克了长沙。8月上旬,敌人反扑,红军退出长沙城。8月24日,红军1方面军分三路向长沙进攻,红16军奉命由军长孔荷宠率领配合平江群众尾追罗霖进攻永安市。此后,红16军一直战斗在湘赣地区。1933年夏,编入红6军团,缩编为16师,师长为高永生,政委为温锦惠。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

该军系指红8军。***青年团浏阳县委在告全县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曾提出,以独立红1、2师编为18军,配合红16军、红17军成立红6军团。这里所指红17军即是湘赣红8军。此时,在湘赣地区的只有16、8、18三个军,红6军团成立时,这三个军没有按计划改编为16、17、18军,而是编16师、17师、18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18军

由湘鄂赣根据地各县游击队改编。1933年2月10日,在浏阳县正式成立第18军。军长为严图阁,政委为徐洪。下辖52师和54师,全师共计3000余人。同年7月,红18军南渡袁水,到湘赣根据地与红6军第17师会合,编入第6军团,改番号为18师。师长、政委为原军的建制继任。 HULING

中国工农红军第19军

史载红19军有两支。一支为河北完县19军,于1930年8月,由河北完县爆发武装起义的农民群众组成,号称红军19军。其领导人为葛占农。红19军组成后,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还在红军中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加强红军纪律,由于敌众我寡,该军不久便失败了;一支为闽西旧县红19军。于1933年8月6日,由上杭、南阳、旧县一带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的。军长为叶剑英,政委为杨尚昆。19军成立后,立即投入中央根据地第4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6月,红19军改为12军34师,番号随之取消。

中国工农红军第21军

史载红21军有两支。一支为闽西红21军。闽西特委在1930年6月底将闽西最初之红军4军4纵队与12军1纵队合编为21军留问,人2000,枪千余支。军长先为邓毅刚,后为武中豪,政委李任予。红21军直辖5个纵队。21军成立后,奉命出击广东,连连受挫,1930年11月,该军与红20军合并合编为12军;一支为赣南红21军。其前身为信康独立营与龙南、安远、寻邬等地方武装编成的独立师。21军成立于1932年7月,成立后主要方向即在定远向三南与粤边行动。军长为刘畴西,政委为李井泉。1933年6月,该军与红7军合编为红3军团第5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22军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史载红22军有两支。一支为赣南红22军。1930年6月,红4军由间回赣时,在赣南将原有的26、27、28等纵队编成红22军。军长为陈毅,政委为邱达三。枪2000余,下辖5个纵队。属红1军团建制。红22军成立后,即同红35军及赣南地方武装连续攻打赣州,部队受到削弱,1930年底缩编为64师,师长为粟裕,政委为高自立;一支为赣南新22军。于1932年7月,由赣南独立4师和独5师合编的。军长为肖克,政委为梁锡枯,共2000余人。活动于赣南地区配合红12军开辟建宁、黎川、南丰的新局面。同年10月,中央军委又决定以12军在江西军部和36师与22军合并为22军,此时军下辖3个师。军长为罗炳辉,政委为m朱权,政治部主任为谭政。22军的使命主要向赣东、闽北发展,造成夺取江西首先胜利的东方一翼。红22军成立后,连下黎川、建宁、泰宁、邵武四个城市,与闽北苏区取得了直接密切的联系。1933年6凡红22军改编为第一军团第3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

1933年3月25日,江西军区五分区于赣南成立工农红军第23军。23军成立后,即在信丰之古坡等地打击地主靖卫团匪,连获胜利。1933年6月,红23军改编为20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史载红24军有两支。一支为山西平定红24军。该军为平定地区领导西北军一部发动武装起义后建立的,时间是1931年7月。军长为赫光,政委为谷雄一。中央还派来20个干部到24军加强军政领导。但当该军转战到河北阜平后,连战失利,郝光、谷雄一先后被敌逮捕杀害。红24军又转战入陕与敌展开斗争。此时,24军军长为蒲子华。最后因势单力薄,终于失败了;一支为鄂豫皖24军。1933年7月20日,博古在中央一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报告上说:“四方面军离开后,创造了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三个军,整理和恢复自己力量向敌人进攻。”经考证,该军实为红27军。

HULING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该军最早组建于1931年10月,属4方面军建制。军长为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3师、74师、75师。红4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留下25军一部坚持斗争。年冬,恢复25军建制。军长为吴焕先,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4师、75师。1933年9月间,红25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包围,25军被分割。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会鄂东仍保留25军番号,74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重新组建28军。半年后两军会合仍编为25军,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下辖74、75两个师。后中央指示25军又进行了改编,军长为程子华,副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参谋长为戴季英,政治部主任为郑位三。全军3000人。“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1935年8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9月18日,于陕北之水平镇25军与陕北26军、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

史载红26军有两支。一支为河北南部红26军。该军系1930年9月19日,河北东明、长垣两县及附近农民联合暴动后组成的。人2000余,枪800余支;一支为陕甘红26军。该军是1932年秋改编陕甘游击队成立的。番号为红26军42师第2团。政委为杜衡(后叛变),并兼42师2团政委。军师部均未成立,只组建了2团团部,参谋长郑毅(后为刘志丹),团下辖步兵、骑兵、少年先锋3个连,共200余人,150支枪。1936年6月13日,又将渭北、富平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4团,下辖3个连和一个骑兵班,共120人,80余支枪。1933年11月,正式组成红军主力部队红26军42师及其师部。师辖第3团、骑兵团。师部有司、政、供给机关和警卫连。师长为王泰吉(后为刘志丹),政委为高岗(后为杨森),全师共人枪500余。1935年9月,陕甘红26军与红25军、红27军共同组成15军团。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

史载红27军有两支。一支为鄂豫皖27军。是由4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集合留在该地之81团、英山独立团及霍山独立团和霍邱一个战斗营等部组成的,成立的时间是1932年秋。军长为刘士奇,政委为郭述申,副军长为吴保才,政治部主任为江求顺,徐海东为师长。红27军当时又称红军东路军,活动于皖南一带。不久,该军分别编入红25军和红28军;一支为陕北红27军。该军是由陕北独立师改编的,番号为第27军84师,下辖1、2、3团,师长为杨棋,政委为张达志。9月,该军同25军、26军合编为红15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史载红28军有两支,一支为皖西红28军。该军是1932年秋红4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后,由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省、道委负责人刘士奇、郭述申、沈泽民、吴焕先、王平章、徐宝珊、郑位三等同志,共同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省委、道委,组织皖西红28军。军长为廖荣坤、政委王平章,领导原25军特务营、224团、246团。翌年春,28军和25军会合,为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两军进行整编,28军改编为25军73师。后遭敌围截,25军被分割,徐海东率74师回皖西,重新组织28军,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郭述申,政治部主任为夏云华,下辖82、84两师,约3000人。1934年春,红25军到皖西,28军再次编入25军。后来,25军西征后,留下的部队又重组28军,归皖西道委书记高敬亭领导,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1938年初,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一支为陕北红28军。该军是1935年12月,中央军委指示陕北红军统编后组建的。共3个团零11个连,1200多人,步枪670支,轻机枪5挺。军长为刘志丹,政委为宋任穷。 HULING

中国工农红军第29军

史载红29军有两支。一支为川陕边29军。该军是1933年2月,奉***陕南特委成立红29军的指示,由川陕边游击队改编的。人2000众,枪400余支。军长为陈氵戈伦,政委为李良。下辖两个团,共10个连,军直有教导队、保卫队。不幸两月后,发生了“马儿岩事变”,陈伐伦、李良等21名同志被害,部队元气大伤。后红4方面军任命红29军政治部主任王大舜带40余人来找部队,汇合了留下的两个连,改编为陕南游击队,后撤至四川,改名为赤北县大队,归入红4方面军序列

中国工农红军第30军

这是一支由红4方面军原11师基础扩编的。军长为余天云,政委为李先念,下辖88、89、90三个师,下辖8个团。军部有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医院和一个包括炮兵、侦察、通讯、警卫等分队的特务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31军

该军系以原4方面军73师为基础,连同起义部队、独立团等,于1933年7月4日改编的。军长为王树声(原为孙玉清),政委为张广才,下辖90、92、93三个师。下辖7个团。军部设有司、政两部和经理处、军医院,以及一个包括炮兵、侦察、通讯、警卫等分队的特务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

史载红32军有两支。一支为东北地区红32军。该军是1932年9月应***满州省委指示,由吉林省磐石、海龙县农民武装组成的。共五、六百人。由李红光、孟洁民负责。11月间,杨靖宇受党的派遣到32军,负责领导工作。从此,32军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参军者日众,仅党员就发展至3000多人。1933年9月,该军受命改编为人民革命军第1独立师;一支为红9军团红32军。根据中央政治局毛儿盖会议决定,由红9军团改编的。军长为罗炳辉,政委为何长工,政治部主任为黄火青。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路线,南下逃跑,阴谋分裂党和红军,故先后撤换了32.军领导人以售其奸,均未得逞,甘孜会师前由李干辉任政委,朱明任政治部主任。红2、4方面军实现甘孜会师后,经过朱德、贺龙巧妙斗争,又把32军从张国焘那里要归红2方面军。1936年10月,32军随红2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伟大战略转移。 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

系依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由川东游击军改编的。从1929年4月起组成的川东游击军第1路军,几经反复到1930年7月26日又成立了第3路军。由于“左”倾路线影响和敌人围攻,部队损失严重,1931年夏,四川省委在成都召开会议,决定重组川东游击军,总指挥为王维舟,并任川东军委书记。下辖3个支队,设总指挥部于宣汉东南芭蕉场附近,此后,声威日震,活跃于川东。1933年10月,川东游击军同4方面军会合于川东,月底即宣告组成33军,属4方面军序列,军长为王维舟,政委为杨克明。下辖三个师。97师师长王波,98师师长冉南轩,99师师长蒋群麟,全军共约1万余人。1935年11月,与红5军团合并为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34军

该军是1933年由升钟寺独立师和原川陕军区的几个独立师组成。红34军下辖2、3、5三个师。2师师长丁武选,3师师长徐长勋,5师师长袁克福。升钟寺独立师后改为师,吴世安带33军1个团改称为4师。34军成立后,部队始终没有集中起来。所以,不久这个番号便撤销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35军

红35军是应1930年夏赣南行委第3号通告的决定成立的。11月19日赣南特委又发出八号通告,明确了各级编制,重新任命了领导人。军下辖3个师5个团及一个特务营。赣县、兴国赤卫军合编为第1师第2团;瑞金、于都、桥头部队合编为第3团;寻乌、安远部队合编为第2师第5、6两团;原7、8两团及独立营合编为第3师第7团;寻乌赤卫队编为红35军独立营。军不设师部,由军部直接指挥。军长为邓毅刚,原军长罗贵波改任政委,原政委邱达三调任赣南暴动总指挥,副军长为曾毅生,参谋长鄢一心,廖水、朱左芬为参谋,秘书长为刘一平,军部副官长肖云,政治部主任谢嘉禧。同时成立军委,由罗贵波、邓毅刚、谢嘉禧、商辑伍、曾方春等,罗贵波为书记。红35军成立伊始,即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战争,发挥了很好作用。第3次反“围剿”中,红35军配合各地群众武装,先困敌于崇贤、东固间,继而,同红军主力聚歼敌于莲塘、良村、黄陂、老营盘等地,毙歼敌3万余,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3次“围剿”。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l军团 

该军团是1930年6月19日应中央苏维埃代表会议和红军代表会议关于整编红军的指示,由井冈山红4军并集合闽西和赣西南地方主力红军合编而成的。红1军团总指挥为朱德,政委为毛泽东,政治部主任杨若彬参谋长朱云卿。下辖红4军、红3军、红12军。红4军军长为林彪,政委为彭清泉(后为罗荣桓),参谋长为曾士峨;红3军军长为黄公略,政委为陈毅坏在职,后由蔡会文继任);红12军军长为伍中豪(后为罗炳辉),政委为谭震林,参谋长为林楚。全军团共两万余人。再有,由闽西、赣南、赣西南地方武装编成的红20、zi、22、35等军亦先后属于红1军团建制。红1军团改编后即受命北上,夺取南昌、武汉,于6月22日总指挥部在订州发出了“开赴广昌集中”的命令,准备配合江西工农群众,夺取九江、南昌。7月初,红1军团将地方红军留原地开展斗争,率3、4、12军经广昌、樟树,8月1日到南昌对岸牛行车站,举行“八一”武装示威,随即挥师湖南会合红3军团,并合编为红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 

该军团是由湘鄂西的红军合编而成的。其前身为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成立时间为1930年7月7日。总指挥为贺龙,政委为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为李克明,并组成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下辖两个军,红2军军长由贺龙兼,政委为朱勉之;红6军军长为旷继勋,政委为段德昌。红2军下辖第4师,师长为王炳南,政委为陈协平;红6军下辖第16师、第17师,16师师长为王一鸣,政委为王鹤d师师长为许光达,政委为李剑如。红2军团共1万余人。1931年3月,红2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在湖北长阳县枝拓坪将部队改编为红3军,直到1934年9月,才又决定恢复红2军团番号。1936年7月,红2军团与红6军团及其它部队合编为红2方面军。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是由湘鄂赣红5军、红8军合编而成的。时间为1930年6月间。军团总指挥为彭德怀,总政委为滕代远,参谋长为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彭德怀任***第3军团前委书记。军团下辖红5军、红8军,5军军长为邓萍(兼),政委为张纯清,政治部主任为吴溉之;8军军长为何长工,政委为邓乾元,政治部主任为柯庆施。全军团共万余人枪。6月底,3军团挥师南下,勇夺崇阳,强攻岳州,激战平江所向无敌,战绩显赫。7月间,湘赣边独立师扩编的16军成立。编入红3军团。值得大书一笔的是1930年7月27日,红3军团的5、8、16各军攻进长沙,扩大了红军影响,猛烈震撼了敌人阵营。而后又有计划地撤离长沙至平江、测阳一带休整。8月23日,在永和市红3军团同红1军团会师合编为红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团

即红4方面军。红4方面军和红4军团兼有称谓。鄂豫皖地区的红4方面军是1931年11月初成立的。在12月下旬其攻克鄂东重镇黄安获重大胜利后,《红色中华》报道中即称红4方面军为“红军第4军团”。史载此时在鄂豫皖地区活动和取得上述战绩的红军非4方面军莫属,故红4军团即是红4方面军无疑。

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

是原国民党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之后改编的。1931年12月14日,由赵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领导的宁都起义爆发,并获得成功。起义军共1.7万余人。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支有生力量,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下编13、14、15三个军。军团总指挥为季振同,副总指挥为董振堂,政委为肖劲光,政治部主任为刘伯坚。第13军军长为董振堂(兼),政委为何长工;14军军长为赵博生,政委为黄火青;15军军长为黄仲岳,政委为左权。红5军团组成后,立即开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归入红1方面军建制。肃反扩大化中季振同被错杀,总指挥改由董振堂担任。后参加长征。1935年7月,红1、红2方面军会师以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仍由董振堂任军长,编入左路军开始西征。1937年1月,红5军主力与六倍与己的敌人血战甘肃之高台,军长董振堂以下20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只有极少数人辗转回到陕北。 修水网

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

是在1933年8月12日,由湘赣地区红8军、红16军、红18军合编而成的。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以任弼时消克、王震三人组织6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为肖克,政委为王震,参谋长为李达,政治部主任为张子意。军团领导机关成立后,下辖17、18两师,17师师长、政委均分别由肖克、王震担任,政治部主任为张子意(兼);18师师长龙云(因伤重改任旷朱权代理),副师长为彭辉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甘泅淇,参谋长为谭家述,军团总计7800多人。1934年10月,红6军团与红2军团在黔东地区会合,归2、6军团总指挥部指挥。1936年7月2日,编入红军第2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团

是1933年7月由原赣东北地区南下的11军改编的。计编20、21、34三个师。1933年10月28日,军委正式命令成立红军第7军团。军团长为寻淮洲,政委为乐少华。1934年7月初,红7军团在瑞金改编为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闽东、浙南等地,于10月间转入赣东北重溪与刘志丹领导的红10军会合,按中央指示,合编为10军团,继续北上抗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团

是应朱德指示:“二十一及二十三师编为八军团”,于1934年9月21日开始改编的。红23师是1934年2月28日,由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改编的,全师1000多人枪。红21师是1934年9月1日,是由61团、62团、63团(原江西军区赣江团)等部编成的。共一千三百多人枪。该军团成立后属红军第1方面军建制。军团长为周昆,政委为黄苏,参谋长为唐溶(后为张云逸),政治部主任为罗荣桓。红8军团下辖21师、23师。21师师长、政委为周昆、黄苏(兼);23师师长(不详),政委李干辉。两师各辖3个团。主力红军长征过湘江时石军团受到严重损失。1934年11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改编8、9军团,并分编21、23师,不久,军委指示8军团并入5军团,8军团番号至此取消。
修水网


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团 

1933年10月28日宣布成立,是以中央根据地的3师、14师以及独立1、4团合编而成的。军团长为罗炳辉,政委为蔡树藩,参谋长为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湘舲。红9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了中央根据地的第5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反“围剿”失败冲央红军开始长征,红9军团在右后侧担任掩护全军转移的任务。遵义会议后,部队进行整编,何长工继任军团长。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决定1、4方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9军团划归左路军,9月改编为32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

是应中央军委指示:“七、十两军团应即合编为十军团”之后于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军团长为刘畴西,政委为乐少华。下辖19、20、21三个师。19师为原7军团改编,师长为寻淮洲,政委为聂洪钧,参谋长为王如痴,政治部主任为刘英;20师由红10军改编,师长、政委由刘畴西、乐少华兼任;zi师也是由红10军改编,师长为胡天桃。中央军委指示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主席为方志敏,随军团行动。并决定粟裕为军团参谋长,刘英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红10军团成立后,从赣东北苏区出发,北上抗日。12月间,在安徽古竹溪遭数倍于我的敌军袭击,部队损失惨重。1935年1月,方志敏等率领部队在返回赣东北苏区途中,被敌人团团围住,经激战,方志敏被捕,红10军团仅存粟裕率领突围的8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 HULING

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

是1935年9月17日,***鄂豫省委和***西北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的。根据会议决定,将红25、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军团长为徐海东,政委为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为刘志丹。军团下辖75、78、sl三个师,分别由原来25、26上7军编成。全军团共7000余人。1935年10月1日,红15军团在劳山战役中,歼敌东北军第110师近两个团和师直属队全部。10月25日,又南下鄜县攻克榆林桥,歼灭守敌第107师4个营。11月间,红15军团编入红1方面军建制。

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前身为红1军团和红3军团。1930年6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1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3军团在鄂东南成立。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几经转战,3军团攻进长沙又主动退出长沙;二军团进攻文家市全歼敌戴斗垣旅。8月23日1、3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团即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书记为毛泽东。组织第1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为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为杨岳彬,参谋长为朱云卿。联席会议还决定组成红1方面军总前委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总前委书记为毛泽东。l方面军辖1、3军团,两军团领导由原建制继任。1军团辖3、4、12、20、22五个军。3军团辖5、8、16三个军,全方面军共计3万多人。1931年11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1方面军,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参谋长为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为王稼祥。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方面军辖3个军团,共有兵力7万。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1方面军总部。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为朱德,总政委兼方面军政委为周恩来,方面军参谋长为叶剑英,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为杨尚昆。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和红4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复称红1方面军。后红1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北,同红15军团会师,15军团编入1方面军建制。抗日战争开始后,红1方面军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HULING

红1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1、2、3、4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5、第7、第8、第9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4万之多。后来,尽管有王明“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未能打破第5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但红1方面军不愧为主力红军,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终于在1935年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是由红2、6军团及红32军合编而成的。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县之木黄,由贺龙领导的红3军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领导的红6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3军改称红2军团,2、6军团干部进行了统一调整。此时,没有成立红2方面军。但2、6军团,已结成一个整体,进行战斗。1935年2月1日,遵义会议以后,中央及军委电示2、6军团,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肖克、王震为委员,主席为贺龙。军分会统一指挥2、6军团行动。此后一年中,进行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1方面军的长征,部队发展到1.7万多人。同年*月19日,2、6军团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包围,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主力先去转战湖南、贵州、云南等广大地区,经历了近百欠大小战斗,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终在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红4方面军会师。7月初按中央指示,2、6军团组成红2方面军,经朱德、贺龙巧妙工作,原由红9军团改编的32军也由红4方面军划出,归红2方面军建制。2方面军总指挥为贺龙,政委为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委关向应。2、6军团及32军领导由原建制继任。红2方面军成立后,经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应、刘伯承等的斗争和红4方面军指战员的要下,张国焘被迫放弃反对***中央的活动,同意红2方面军北上。10月红2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地区,与红1方面军会师。之后与其它红军部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战斗,“西安事变”后,又参加了反击何应钦的“讨伐叛逆”军事行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继续谱写着伟大的历史篇章。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前身为鄂豫皖根据地的红4军和红25军。1931年10月底,红4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红4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的胜利。此后,红4方面军又扩充为4军、9军、25军共三个军6个师。同年10月,4方面军主力在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实施第4次“围剿”开始前,脱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至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大规模的围攻。部队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先后扩编为4、9、30、31、33等5个军,总兵力达8万余人。尔后,又取得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红4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1、4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1、4方面军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蒸违抗***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擅自率领第4方面军南下,并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此后,第4方面军经半年苦战,虽取得了攻占丹巴、宝兴、天全、卢山等城镇的胜利,但始终未能立足,1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6月,与2、6军团会合。张国森被迫取消伪中央,同2方面军北上。10月,l、2、4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第4方面军一部渡黄河西进,遭到失败。其余部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129师。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根据中央的战略布署,1934年夏,在日军加紧准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以重兵实施第5次“围剿”时,为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调动钳制国民党军,减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红7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率领下,直驱闽浙赣皖边。7月7日,6000余众之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瑞金出发,经福建长汀、大田、尤溪、谷口、水口,直逼福州近郊。此后该部相继转战于闽东、闽北、浙江和皖赣边,曾一度攻占罗源、穆阳、庆元、清湖、常山等城镇,宣传了抗日主张,扩大了红军和***的影响。11月初,抗日先遣队转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10军会合,奉命编为第10军团。红7军团编为17师、红10军团和地方部队编为20、zi师。接受中央军区指挥,继续担任抗日选遣队的任务。之后,红10军团奉命率20、21师进至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地区活动。创建了浙闽边新根据地,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领导红10军团的行动。1934年11月,同19师在皖南汤口地区会合,迎南北进逼之敌,不幸在潭家桥伏击战中失利,师长寻淮洲牺牲。后10军团在敌优势兵力堵截中转战于皖浙赣边地区,损失严重.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向闽浙赣根据地转移时,又在德兴县港头村遭敌伏击,被截为两段。先头部队千余人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突破封锁,进入革命根据地。主力2000余人,被敌20个团的兵力合国于怀玉山区。经7昼夜激战,指战员大部牺牲,方志敏被俘。2月,进入根据地之部队经过整编组成了500多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挺进师,师长为粟裕、政委为刘英。此后,红军挺进师转战至浙南,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作者及来源不详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先后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方的一些武装起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四年,党先后创建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一九二七年十月由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创的。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两军会合后,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五月,湘赣边界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毛泽东任书记的***湘赣边界特委。会后,成立了袁文才为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毛泽东任特委书记后,由陈毅担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十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谭震林任边界特委书记。十一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重新组织党的前委(此前,前委于三月被取消),毛泽东任书记。同月,红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后,朱德任军委书记。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会剿”,根据地得到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两县一小部,遂川县北部和酃县东南部。同年十二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由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合成。一九二七年十月至一九二八年三月,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了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一丸二八年三月和六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了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建立了红军游击队。一九二九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到达赣南、闽西,在上述起义和根据地的基础上,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年六月,赣南、闽西地区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红四军(军长林彪,政委彭清泉)、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政委谭震林)、红二十军(军长刘铁超,政委曾炳春)合编红一军团;同年八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一九三一年一月,***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同年十二月周恩来到任前,项英、毛泽东先后任代理书记)。一九三一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十一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叶剑英、刘伯承先后任总参谋长。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率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编为红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委。根据地最大时辖有二十一个县城,二百五十万人口。一九三三年五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任命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长征前红军发展到六个军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委黄苏;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共十余万人。一九三三年一月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一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军事“围剿”,被迫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留下的一小部分红军在项英、陈毅、贺昌、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下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战争。 xiushui.Net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一九二八年初,贺龙、周逸群国到湘鄂西,在一九二七年九月段德昌、段玉林等领导当地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发动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和湘鄂边起义,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四军(以后改称第二军)和红六军。一九三○年七月,两块根据地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二军(军长贺龙兼,政委朱勉之)和红六军(军长邝继勋,政委段德昌)合编为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周逸群。一九三○年九月十二日,邓中夏到洪湖任***鄂西特委书记及红二军团政委。不久,为了统一领导鄂西及湘鄂边地区的工作,成立了***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因邓中夏随军行动,由周逸群任代理特委书记兼联县政府主席。此外,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九年,巴(东)、兴(山)、(秭)归地区和襄(阳)、枣(阳)、宜(城)地区的***地方组织,领导群众起义,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和红四十九师、红二十六师。一九三一年三月,***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夏曦任书记。同月,红二军团改成红三军,转战鄂西北,创建了鄂西北根据地。一九三二年一月,关向应到湘鄂西任红三军政委。到一九三二年夏,湘鄂西根据地发展到包括二十多个县的地区,红军和地方武装约三万余人。一九三二年秋,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三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根据地,在湘鄂川边流动游击。一九三四年六月由湘鄂边转至黔东地区,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 xiushui.Net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东江地区。一九二七年十月,***东江特委领导广东海丰、陆丰等地农民,在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的配合下,继四月、九月两次起义之后,再次举行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及其附近地区。不久,彭湃回到海陆丰,任东江特委书记,领导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一九二八年一月,广州起义部队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叶镛,党代表袁国平)进入海陆丰,加强了海陆丰的革命力量。到一九二八年四月,根据地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失败。部分红军转到附近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二十余县的地区,拥有约三百五十万人口,红军达四万五千余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一九二九年五月,徐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河南商(城)南部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舒传贤、周娟之、余道江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皖西根据地。他们各建立了一个师的红军。一九三○年四月,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兼前委书记;六月,成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为主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一九三○年十一月,鄂豫皖边特委改组,曾中生任书记。一丸三一年一月,红一军与蔡申熙、陈奇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委。一九三一年五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一九三二年一月,成立***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一九三二年十月,主力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留下的红军重组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王平章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一九三四年六月,中央派程子华来鄂豫皖根据地,担任军事领导工作。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转移北上后,留下的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等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 HULING

 

琼崖革命根据地

 

琼崖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南岛。一九二七年十月,***琼崖(即海南岛)特委杨善集、王文明等领导安定、琼山、万宁、乐会(今属琼海)等地农民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和琼崖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春,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工农红军,成立琼崖工农红军司令部,冯平任总司令。同年七月,琼崖苏维埃政府成立,王文明任主席。同年八月,撤销红军司令部,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梁秉枢任师长,黄学增任政委。一九二九年七月,特委领导机关被破坏,八月,成立***琼崖临时特委(不久正式成立特委),冯白驹任书记。一九三○年以后,琼崖根据地有了较大发展。一九三二年秋,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遭受挫折,根据地大部丧失。一九三二年冬后,留下的少数人由冯自驹等领导在山区坚持斗争。一九三六年春,成立琼崖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全盛时期包括横峰、弋阳、崇安、开化等二十余县的地区,拥有约一百万人口,红军发展到万余人。一九二八年一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了江西横峰、弋阳农民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十月,福建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创建了闽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底,***赣东北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一九三○年七月,闽北党组织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十军,周建屏任军长,胡庭铨任代政委,不久邵式平任政委兼前委书记。一九三○年十一月,成立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书记;同时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一九三二年底,赣东北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十军同寻淮洲、乐少华率领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同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转移中因遭优势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在粟裕、刘英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包括湖南的平江、浏阳,湖北的大冶、阳新,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等二十余县的地区。一九二八年七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发动平江起义,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十月,***湘鄂赣特委成立,滕代远任书记。一九二八年十一月,红五军主力向井冈山转移后,重组特委,王首道任湘鄂赣边境特委书记,黄公略任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支队支队长,坚持湘鄂赣地区的斗争。一九二九年七月、一九三○年三月,彭德怀、滕代远先后两次率红五军返回湘鄂赣根据地,开展斗争。一九三○年六月,红五军(军长邓萍,政委张纯清)和红八军(军长何长工,政委邓乾元)组成红三军团,彭德怀任前委书记兼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七月,由湘鄂赣边独立师扩编的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政委李楚屏),编入红三军团。八月,红三军团主力与红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九月,红一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红十六军同地方武装继续坚持湘鄂赣地区的斗争。一九三一年七月,成立***湘鄂赣省委,李宗白任书记。九月,建立了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赖汝樵任主席。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在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斗争中部队损失很大,一九三四年秋以后,少数部队在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HULING

 

湘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位于赣江以西,袁水流域以南,大庾以北,攸县、酃县以东地区。自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与敌人进行了英勇艰苦的斗争。在冲破敌人的重兵包围后,红五军大部转移到赣南,井冈山曾一度被敌人占领。一九二九年五月,彭德怀、腾代远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湘赣根据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一九三○年,以江西永新为中心的湘赣根据地十余县革命政权先后建立。一九三一年八月,成立了***湘赣临时省委(不久,正式成立省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王首道任省委书记,袁德生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九三三年六月,省委书记改由任弼时担任。同月,湘赣根据地的红十七师与湘鄂赣根据地的红十八师合编,初建为红六军团。一九三四年八月,红六军团突围转移,进至湘南桂东地区时,正式宣布成立军团领导机构,由任弼石、肖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石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留下的地方武装在谭余保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湘赣地区的游击战争。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位于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洪水河流域的大部地区。左江革命根据地包括龙州、宁明、左县、崇善等县;右江革命根据地以百色为中心,包括恩隆、奉议、思林、果德、东兰、凤山、隆安、向都、镇结等县。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邓小乎、张云逸、韦拔群、雷经天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次年二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又领导龙州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俞作豫,政委邓小平,建立了左江革命委员会,王逸任主席。之后,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部成立,李明瑞任总指挥,邓小平任总政治委员。不久,在优势敌人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红八军余部转移至右江编入红七军。一九三○年十月,红七军奉命北上,于一九三一年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编入红一方面军。红七军离开根据地后,由韦拔群、陈洪涛等率领一部分武装,坚持右江地区的斗争。一九三二年冬,根据地完全丧失。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位于四川、陕西边界地区,是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转移至川北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王维舟等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它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最盛时的范围包括有二十多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红四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约八万余人。一九三三年二月,成立了袁克服任书记的***川陕省委和熊国炳任主席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六月,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参谋长曾中生。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留下的红军独立师在刘子才等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

 

陕甘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位于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一九二七年十月和一九二八年四、五月间,唐澍、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清涧、渭南、华县等地农民、士兵起义,打出了红旗。一九三一年十月,晋西游击队转战到陕北,同刘志丹等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间,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先后开辟了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政委高岗)和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师长杨棋,政委张达志)。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习仲勋任主席;一九三五年一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刘志丹任主席(后为马明方)。一九三五年二月,成立了惠子俊任书记的***西北工作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谢子长、刘志丹为首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了对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七月粉碎了陕、甘、宁、晋四省敌人“围剿”后,陕甘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联成一片。一九三五年九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组成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这时,根据地发展到近二十个县的地区,人口九十多万,主力红军和游击队发展到六、七千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 修水网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边界地区,以湖南的永顺、桑植和大庸为中心。它是一九三四年六月由湘鄂边转移至黔东地区的红三军和一九三四年十月自湘赣革命根据地转移来的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领导下创建的。同年十一月,***湘鄂川黔边省委和革命委员会成立,任弼时任省委书记,贺龙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红二军团(红三军改称)和红六军团在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发展到一万七千多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二、六军团全部撤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

除以上主要根据地外,中国***还先后创建过东江革命根据地、江苏的南通、如(皋)、泰(兴)游击根据地和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等。

红军番号表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1军:第1师,第2师,第3师;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3军:第7师,第8师,第9师;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12军:第34师,第35师,第36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5军:第13师,第14师,第15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7军:第19师,第20师,第21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8军:第22师,第23师,第24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3军:第37师,第38师,第39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4军:第40师,第41师,第42师;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5军:第43师,第44师,第45师;
江西军区红16军:第51师,第52师,第54师;
江西军区红20军:第74师,75师,78师;
江西军区红21军:江西独立3师,江西独立5师,江西独立6师;
闽赣军区第22军:福建独立7师,福建独立8师,闽北独立师;
闽赣军区红28军:湘鄂赣独立1师,湘鄂赣独立2师,湘鄂赣独立3师;
闽赣军区红35军:琼崖独立1师,琼崖独立2师,妇女独立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2军:第4师,第5师,第6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6军:第16师,第17师,第18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10军:第28师,第29师,第30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1军:第31师,第32师,第33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7军:第56师,第57师,第58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8军:第61师,第62师,第64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19军:第65师,第66师,第73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23军:少共国际师,湘鄂赣独立4师,粤赣独立22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32军:湘赣独立1师,湘赣独立3师,湘赣新独1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4军:第10师,第11师,第12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9军:第25师,第26师,第27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30军:第84师,第88师,第89师; HULING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1军:第90师,第91师,第92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3军:第93师,第94师,第96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4军:第97师,第98师,第99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24军:第79师,第81师,第82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29军:中央独立1师,中央独立2师,博生模范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36军:教导第1师,教导第2师,巴兴归教导师

红15军团第25军:升钟寺独立师,川陕独立4师,潜山独立师;
红15军团第26军:川陕独立1师,川陕独立2师,川陕独立3师;
红15军团第27军:陕北骑兵师,赤色警卫师,浙南挺进师;
红37军:右江独立师,建黎泰独立师,工人第2师


中国红军第四军序列如下: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
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
第十师师长:朱德(兼)
党代表:宛希先
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兼)
党代表:何长工
参谋长:王展程
第一营营长:林彪
党代表:熊寿棋
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后叛变)
党代表:杜松柏(后叛变)
第三营营长:肖劲
党代表:吴弼
第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
党代表:龚楚
第一营营长:朱舍我
党代表:(不详)

HULING


第二营营长:李光化
党代表:胡世俭
第三营营长:肖荣标
党代表:彭晒
第三十团团长:刘之至
党代表:(不详)
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因负伤由毛泽东兼代)
党代表:何挺颖
第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兼)
党代表:何挺颖(兼)
第一营营长:员一民、陈毅安(后)
党代表:毛泽覃
第三营营长:伍中豪
党代表:杨岳彬(后叛变)
第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
副团长:王佐
党代表:陈东日
第一营营长:袁文才(兼)
党代表:陈东日(兼)
第二营营长:王佐(兼)
副营长:刁辉林
党代表:康健
第三十三团团长:邓允庭
党代表:邝朱权
第十二师师长:陈毅(兼)
党代表:邓宗海
第三十四团团长:邓宗海(兼)
党代表:刘泰
第三十五团团长:黄克诚
党代表:李一鼎
第三十六团团长:李奇中
党代表:黄义藻

军直属单位:
教导大队队长:陈毅
党代表:(不详)
特务营营长:宋乔生
党代表:敬懋修
医院院长:曹(钅荣)
党代表:肖光球

南昌起义部队序列(1927年08月)


中国***前敌委员会

书 记 周恩来
本文来自修水网

委 员 李立三、恽代英、彭 湃
中央代表 张国焘

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

代 总 指 挥 贺 龙
前 敌 代总指挥 叶 挺
参 谋 长 刘伯承
政 治 部 主 任 郭沫若(郭沫若为到职前章伯钧代)

第20军

军 长 贺 龙(兼)
党代表 廖乾五

第 1师 师 长 贺锦斋
党代表 方维夏
第 2师 师 长 秦光远
党代表 陈 恭
第 3师 师 长 周逸群
党代表 徐特立

第11军

军 长 叶 挺(兼)
党代表 聂荣臻

第10师 师 长 蔡廷锴
党代表
第24师 师 长 叶 挺(兼)
党代表 颜昌颐
第25师 师 长 周士第
党代表 李硕勋

第 9军


军 长 韦 (未到职)
副军长 朱 德
党代表 朱克靖

教育团 参谋长 陈奇涵

本文来自修水网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序列(1927年09月)


前敌委员会

书 记 毛泽东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


总 指 挥 卢德铭
师 长 余洒度
副 师 长 余 民


第1团 团 长 钟文璋
党代表 
第2团 团 长 王新亚
党代表 张明山
第3团 团 长 苏先骏
参谋长 何 坚
党代表 潘心源(未到任)
第4团 团 长 邱国轩




广州起义部队序列(1927年12月11日)


广东省委


书记、起义总指挥 张太雷


军事指挥部


总 指 挥 叶 挺
副总指挥 叶剑英


广东省委军委 


书 记 张太雷(兼)(张牺牲后由聂荣臻接任)

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

团 长 叶剑英

广州工人赤卫队

总指挥 周文雍

第 1 联 队 队 长 刘楚杰
第 2 联 队 队 长 沈 青
修水网

第 3 联 队 队 长
第 4 联 队 队 长
第 5 联 队 队 长
第 6 联 队 队 长 徐向前
第 7 联 队 队 长
广 州 警 卫 团 团 长 梁秉枢
炮 兵 团 团 长
黄埔军校特务营 营 长 吴 展 


我军各时期部队简况及序列(02)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军 长 朱 德
党 代 表 毛泽东
参 谋 长 王尔琢
政治部主任 陈 毅(一说未设政治部)


第10师

师 长 朱 德(兼)

第28团 团 长 王尔琢(兼)
党代表 何长工
第29团 团 长 胡少海
党代表 龚 楚
第30团 团 长 蒙九岭(一说无此团)

第11师


师 长 毛泽东(兼)

第31团 团 长 张子清
党代表 何挺颖
第32团 团 长 袁文才

本文来自修水网


党代表 陈日东
第33团 团 长 邓允庭
党代表 旷朱权

第12师 

师 长 陈 毅(兼)

第34团 团 长 旷
党代表 邓宗海
第35团 团 长 黄克诚
党代表 李一鼎
第36团 团 长 李奇中
党代表 黄义藻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1928年07月)


中央军事部


部 长 杨 殷


第 4军(井冈山)

军 长 朱 德
党代表 毛泽东
参谋长 王尔琢
主 任 陈 毅

第28团 团 长 王尔琢(兼)
党代表 何长工
第29团 团 长 胡少海
党代表 龚 楚 
第31团 团 长 朱云卿
党代表 何挺颖
第32团 团 长 袁文才
党代表 陈日东


第11军第31师(鄂豫边)


军 长 兼 师 长 吴光浩
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 戴克敏
参 谋 长 曹学楷
政 治 部 主 任 陈定侯 修水网


第 1大队 队 长 晏仲平
党代表 王树声
第 2大队 队 长 廖荣坤
党代表 江竹溪
第 3大队 队 长 徐其虚
党代表 吴先筹
第 4大队 队 长 程昭继
党代表 江子英
第 4军(湘鄂边)


军 长 贺 龙
党代表 恽代英
参谋长 黄 鳌

第 1师 师 长 贺锦斋
党代表 张一鸣
文南浦支队
贺桂如支队
贺佩卿支队


第 5军第13师(湘东)


军 长 兼 师 长 彭德怀
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 滕代远

第1团 团 长 雷振辉
党代表 李 灿
第4团 团 长 陈鹏龙
党代表 黄公略
第7团 团 长 黄纯一
党代表 贺国中

我军各时期部队简况及序列(03)

中央军委 书 记 周恩来


第 1方面军(赣南、闽西、湘鄂赣)

总司令 朱 德
总政委 毛泽东
参谋长 朱云卿
xiushui.Net

主 任 杨岳彬

第 1军团

总指挥 朱 德(兼)
政 委 毛泽东(兼)

第 3军
军 长 黄公略
政 委 蔡会文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 4军
军 长 林 彪
政 委 罗荣桓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12军
军 长 罗炳辉
政 委 谭震林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20军
军 长 曾炳春
政 委 刘士奇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22军
军 长 陈 毅
政 委 邱达三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5纵队


第 3军团

总指挥 彭德怀
政 委 滕代远


第 5军
军 长 邓 萍
政 委 邓纯清
第 1师
第 3师

第 8军
军 长 何长工
政 委 邓乾元
第 4师 
第 6师

第16军
军 长 孔荷宠 xiushui.Net
政 委 黄志敬
第 7师
第 9师


第 2军团(湘鄂西)

总指挥 贺 龙
政 委 周逸群

第 2军
军 长 贺 龙(兼)
政 委 朱勉之
第 4师(辖第 10、第 11、第 12团)
警卫团


第 6军
军 长 邝继勋
政 委 段德昌
第16师(辖第 46、第 47、第 48团)
第17师(辖第 49、第 50、第 51团)


第 1军(鄂豫皖)


军 长 许继慎
政 委 曹大骏

第 1师(辖第 1、第 3、混成团)
第 2师(辖第 79、第 98、第101、第102团)
第 3师(辖第106、第107团)
独立旅

第10军(赣东北)

军 长 周建屏
政 委 胡庭铨

第 1团
第 2团
第 3团

第20军(闽西)


第21军(闽西)


军 长 胡少海
政 委 李任予


第 7军(左右江)

HULING




军 长 张云逸
政 委 邓小平

第19师
第20师
第21师


第11军(东江)


军 长 古大存
政 委 严汉章


第 2师


第13军(浙南)


军 长 胡公冕
政 委 陈文达

第14军(苏北)


军 长 何 昆
政 委 李超时

第 1师
第 2师


川东游击军(川东)


第 1路 司令员 李家俊
第 2路
第 3路 司令员 李光华


我军各时期部队简况及序列(04)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1934年10月)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 席 朱 德
副 主 席 周恩来
副主席兼总政主任 王稼祥
总 参 谋 长 刘伯承


第 1方面军

总司令 朱 德(兼)
总政委 周恩来(兼)
参谋长 刘伯承(兼)
主 任 王稼祥(兼)

第 1军团


军团长 林 彪 HULING
政 委 聂荣臻
第 1师(辖第 1、第 2、第 3团)
第 2师(辖第 4、第 5、第 6团)
第15师(辖第 43、第 44、第 45团)


第 3军团


军团长 彭德怀
政 委 杨尚昆
第 4师(辖第 10、第 11、第 12团)
第 5师(辖第 13、第 14、第 15团)
第 6师(辖第 16、第 17、第 18团)


第 5军团


军团长 董振堂
政 委 李卓然
第13师(辖第 37、第 38、第 39团)
第14师(辖第 40、第 41、第 42团)

第 7军团

军团长 寻淮洲
政 委 乐少华
第19师(辖第 55、第 56、第 57团)
第20师(辖第 58、第 59、第 60团)
第34师(辖第100、第101、第102团)

第 8军团


军团长 周 昆
政 委 黄
第21师(辖第 61、第 62、第 63团)
第23师(辖第 67、第 68、第 69团)

xiushui.Net




第 9军团


军团长 罗炳辉
政 委 蔡树藩
第 3师(辖第 7、第 8、第 9团)
第22师(辖第 64、第 65、第 66团)

第 2、第 6军团(湘鄂川黔)


(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第 2军团


军团长 贺 龙(兼)
政 委 任弼时(兼)
第 4师(辖第 10、第 12团)
第 6师(辖第 16、第 18团)


第 6军团 

军团长 肖 克
政 委 王 震
第49团
第51团
第53团


第 4方面军(川陕)


军 委主 席 张国焘
总 指 挥 徐向前
政委兼主任 陈昌浩
副 总指 挥 王树声
参 谋 长 曾中生


第 4军


军 长 王宏坤
政 委 周纯全
第10师(辖第 28、第 29、第 30团)
第11师(辖第 31、第 32、第 33团)
第12师(辖第 34、第 36团) 修水网

第 9军

军 长 何 畏
政 委 詹才芳
第25师(辖第 73、第 74、第 75团)
第27师(辖第 79、第 80、第 81团)

第30军

军 长 余天云
政 委 李先念
第88师(辖第262、第263、第264团)
第89师(辖第265、第266、第267团)
第90师(辖第268、第270团)

第31军

军 长 王树声(兼)
政 委 张广才 
第91师(辖第271、第273团)
第92师(辖第274、第275、第276团)
第93师(辖第277、第279团)

第33军

军 长 王维舟
政 委 杨克明
第97师(辖第289、第290、第291团)
第98师(辖第292、第293、第294团)
第99师(辖第295、第296、第297团)


第25军(鄂豫皖)


军 长 徐海东
政 委 吴焕先
第74师
第75师(辖第223、第224团)
手枪团


第10军(闽浙赣)


军长兼政委 王如痴


第26军(陕甘边)


第42师(辖第 1、第 2团)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炮兵团


警卫团


彭杨军政干部学校
责任编辑:wolong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