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修水,有山有水,好山水可以养好茶。 有山有水可以入诗,有茶方可静坐,惟静坐才可品诗的。 修水人的寻常日子泡在茶里,一天不喝茶,日子就很难过。男人喝,女人喝,老人喝,小人也跟着喝,即便有人不喝茶,也要泡上一杯放在桌上,闻闻茶香,摆摆样子,也算是一种喝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好客的修水人却把茶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修城的街巷,平仄有韵、曲折有致,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古巷的青苔上有记忆,有故事,有回味,有深长的遐想。深巷里的小吃店,买小笼哨子、艾米果、油条和稀饭;还有杂货店、理发店、时装店、书店和网吧,来往这些街巷,多是年轻人的笑容,走路的姿态,彼此招呼的样子,才知道古巷也有新容。偶然,走过的时候,来往的行人,或是不约而同到哪里狂欢去了,人很少,可是欢乐的笑声,仍然源源从屋里传来,彷佛每天,他们笑过以后,日积月累留下来了。 有笑声的日子是闲适的,修城的闲适是让好山水惯的。修城一日比一日嘈杂起来,人流中有修河水面一般轻柔的美感,久了,城还是略微有些让人烦闷,烦闷的人喝上一杯修水茶突然平和了,老实了。傍晚时分,屋顶的上的鸽羽泛着红色的光,转一圈又回到玄瓦的顶上栖息,暑热被撇在山水之外,这时候,广场搭了茶摊,约上三五知音小聚,一杯菊花豆子茶,渐入境界,平和心绪,让人品味清醇,洗心净垢。一杯菊花茶(只要两三元钱),坐上很久,吃烧烤,吃葵花籽,吃花生米,可以悠闲地看美丽的修水姑娌,也可以读书,看报,直到有了倦意便椅子上打盹睡觉,有茶的日子惬意得很。 修水网 修水其实出产好的绿茶红茶,但大家都喝菊花豆子茶,谁都好这口,喝了几百年,哪怕生活怎么年轻,这喝茶的习俗就是变不了。为什么不理会那些出了名的“双井绿”和“宁红”,修水人自己也很难解释。 修水茶的风味,别的地方享用不到。外人说起修水时,只念起了修水姑娌和修水茶,大约修水女子的美丽和修水茶的醇香相得益彰的缘故吧。我说的菊花豆子茶,其实原料并不那么简单,除常规的菊花芝麻豆子外,还有花生、炒米、腌制的姜、萝卜条和柑桔皮、桂花、茶芎、花椒等,有被称为“什锦茶”之说。炎热的夏天,这不仅可以解渴,还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盐份,菊花清心降火,生姜温中补气,花椒去湿防寒,柑桔皮化痰止咳,茶芎澄血祛风,萝卜去郁下气,花生芝麻润肺。修水人称喝茶为吃茶,端上一碗茶,往往是“上不见水,下不见底”,里面的内容不知道有多少,喝茶之后,饭可不用。 修水这样的小城,有一点京派的味道。看山看水,栽花种菜,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修水城狭,种花种菜的地块并不多,有人家就把菜地花田搬到楼顶,充分利用空间。其实不种花不种菜,修水也是绿的,那些山就在近前,山上的松木一律郁郁葱葱,推窗可见,仿佛是挂在家中的画屏。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城在青山秀水中静静地蛰伏,城外的十里秀水,美绝、妙绝、灵绝,若非身临其境,如何领会世间有如此洗涤灵魂的山水。在修河边静坐,喝一杯菊花茶,仿佛能听到久违的心跳,都市的喧嚣,人世的烦恼,名利的诱惑都随水而去。 那些青绿的山,灰白的屋舍,都泡在修河中,犹如一杯清香醇厚的修水茶。 修水茶把菊花、芝麻、豆子、花椒、萝卜干全泡在一起,修河就把修水的山、树、屋、人、浮桥全泡在一起。有了水,所有的一切生命都在滋长,花木长的好,南崖的崖壁上也布满了青苔。人的气色也好,水灵这个词用来形容修水姑娌再恰当不过。水滋育的物品也比山外的更为味道,香菇板笋是山里产的,比外面的更香,至于葵花籽、黄豆子、玉米子、甚至小白菜、白萝卜、鸡鸭鱼肉,都比山外的有味道。修水人喜欢香醇的口味,修水人都过着香醇的日子。 过浮桥走走,那味道也极好,一道浮桥,踩上去晃晃悠悠,把你送到对岸,去灵岩寺烧香,站在南崖山看县城的倒影,倒影最好入画的,修水一城其实都可以入画。从幕阜山奔流下来的清澈江水,千百年来与修城人的血液溶合在一起,修江的水是平和的,一如修城人平静的生活,处世不惊,悠游闲适。 修水网 修水是一杯茶,泡出了闲适、悠游和香醇的味道。我时常想,一个人在修水呆久了,是不愿意离开的,会彻头彻尾变成一个闲适散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