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按照“扩基地,强龙头,树品牌”的思路,全力做大做强宁红、双井和神茶“三大品牌”,重振茶业辉煌。但我县茶产业发展中依然面临种植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不大、企业带动力不强、资金技术与资源整合难等问题——茶业发展:还需“强筋健骨” 重塑品牌 茶业雄风再显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是“宁红”茶原产地和主产区。 受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茶业在上世纪末一度低靡,茶园面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0万亩一度锐减至不足2万亩,企业经营艰难。2002年,修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之一。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将茶叶列入生态农业建设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使一段时期处于低谷的茶业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它列为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项目强力推进,采取“整合项目、部门操作、以奖代补、结算到户”的扶助方法,逐步建立起“政府扶助引导,市场运作主导”的发展模式。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茶树良种453个,为全县优质茶基地建设搭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平台。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将全县划分为宁红茶区、双井茶区以及眉毛山、黄龙山、五梅山高山茶区等“五大茶区”。对原有的23个乡镇集体茶厂以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转变了经营机制,引导新增茶叶专业户自我整合,茶园面积从2009年不到6万亩,扩大到今年的10万亩。“宁红金毫”、“宁红百年红”、“宁红龙须茶”及“双井春”、“双井草茶”、“双井雀舌”等茶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大增,价格飙升,销量翻番。我县还先后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江西省茶叶生产十强县”、“中国名茶之乡” 、“全国特色产茶县”等荣誉称号。 修水网 今年,全县茶叶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壮大宁红集团、南洋茶叶两大龙头,做优宁红、双井、神茶三大品牌,建千亩以上高标准示范基地10个,产茶10万担的要求,在龙头企业培植,基地建设,产品品质提升,招商引资上项目,品牌创建和拓展营销空间等方面下足工夫,全年实现产茶4870吨,产值2.36亿元,完成新扩茶园8000亩。“宁红”和“双井绿”品牌价值再次提升,分别以7.24亿和6.84亿元品牌价值列全国百强公共品牌前列。 重振辉煌 尤须破解“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县茶产业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表现为茶叶品种布局不合理,茶园管理粗放;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低,品牌意识差;加工技术薄弱,产品档次较差;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等。 我县茶业要爬坡过坎,就须破解制约“瓶颈”。首先要加大基地建设,向规模要效益。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茶,推广良田种茶,做好扩建茶园土地流转工作,扩大茶园规模。严格管好现有茶园,做好茶树的修剪、施肥、除草、防虫、治病等管理工作,加速中低产茶园改造,建好良种茶苗基地,解决新扩茶园的苗木自给问题。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开拓市场的领头羊。大力支持茶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鼓励企业走科学、绿色和高效的发展之路,加强对种茶制茶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其次,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2003年前后,我县茶叶商标多达20多个,针对茶叶商标多、小、杂,且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状况,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广泛调研,借鉴先进经验,决定整合品牌,组团闯市场。通过政策性引导,将全县红茶、绿茶分别整合到“宁红”和“双井绿”两大传统名优品牌下,让全县各茶厂共享其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放大品牌效应。同时,对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跟踪服务,按照“引进、整合、扶持”的原则,加快培育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江西宁红集团和江西南洋茶业有限公司两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培育成产销结合,农贸一体的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加强茶叶质量监管,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茶叶制成品的农残量及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允许标准以下。再次是要建立茶叶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尽快建设一个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茶叶综合交易市场,在重点产茶乡镇建立鲜叶交易市场,将茶叶经销商集聚到茶叶交易市场经营。以品牌促产销,强化茶叶销售、加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开拓县内外销售市场,3—5年形成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有位次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监管、服务作用,形成行业合力,建立茶叶连锁营销网络,鼓励茶叶经纪人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办茶庄、设专柜,搞活茶叶流通。与此同时,完善茶产业行政管理机构,加强茶叶生产指导,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