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有句俗语,叫“茶箱下河,被子成坨”,意为满船的茶叶运出之际,来自遥远北方的山西商人们也该卷起铺盖随船北上了。在这里,采访组找寻着晋商茶路之旅的辉煌史迹。 古街巷曾是繁华茶市 在修水县境内,晋商收购运送茶叶的地方:一处位于县城,茶船从这里沿修水河运往九江汉口;一处就在漫江边上的杜家庄,茶船从这里出发,驶出大山,驶入九江和汉口。 断垣、残壁、古宅、荒草,这是现如今杜家庄村一条古街巷的真实写照,然而,在200年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繁华茶市。这条古街巷现在只有一家住户,这家住户仅有一位78岁的老人。老人是客家人,名叫罗世贵,清代中叶祖辈从福建搬迁至此。那时,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 通商票印证茶贸辉煌 在清代,晋商票号因为长途跋涉不便携带大量现银,在异地交易结算时,通常使用票号发行的银票支付交易。在修水县,记者意外得知,至少在明末清初,当地茶商在进行茶叶交易时,就已经开始使用“茶叶通商票”来进行交易了。 修水县茶叶产业办公室高级评茶员刘艳南拿出一本“茶叶通商票”的照片,“通商票”上方是轮船漂洋过海的情景,下方是茶商交易的场面,印刷时间为民国元年。“当地商人到山西、到山东、汉口交易,不用带银子,只要带这个票,那边也认。”刘艳南解释,这本票是2011年的8月,大椿乡一个老百姓在收拾旧衣服时偶然发现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宁红茶满载晋商信誉 “我家江南采云腴,落皑霏霏雪不如”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咏茶名句。在黄庭坚故里双井村,修水县著名的产茶基地之一,也是当年晋商的茶源之一。 刘艳南推测,当年晋商应该都是茶叶专家,不但会栽种茶叶,也精通茶叶品评。因此,晋商才能由茶叶行家变成市场赢家。而始于清代中叶的宁红茶,便是晋商销往欧洲的主要红茶品种。“伴随晋商的鼎盛,宁红茶也走到了历史的高峰。”宁红茶名品龙须茶制作工艺的第8代传人李新华说,当时的晋商主导的九江茶市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行规,可见当年宁红茶在晋商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晋商不仅要将真正的好茶卖给商人,还会把辨别优劣的方法也教给他们,这成为维护晋商良好信誉的一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