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油茶面积快速扩大,但龙头企业带动不强,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瓶颈———油茶产业:期待满山飘香时 势头良好但难成气候 11月27日,记者在四都镇清水村清水油茶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碧绿青翠,茶农们正在除草施肥。清水油茶基地是该镇引进深圳金峰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油茶产业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面积4万亩,目前已栽种油茶苗1万亩。 茶油,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此外,茶油产品还广泛用于工业、医疗、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属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产业。我县地处赣西北丘陵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油茶。近年来,我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通过新造和低改相结合,促进油茶产品精深加工。目前,我县油茶林面积达10万亩,主要分布在黄龙、全丰、四都、黄坳、黄港等乡镇。为有效促进油茶产业发展,2011年我县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到2015年,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20万亩,其中建设亩产50公斤以上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1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0万亩。茶油年产量2万吨,产品精加工率达80%,年产值达2亿元。建设面积300亩的优良油茶品种采穗圃1个、优质油茶苗木生产基地2至3个,培植油茶精深加工企业1个,培植油茶大户100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或民营林场20个。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然而,随着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生产,我县油茶生产面临严峻形势,油茶林垦复面积减少,致使不少油茶林荒芜。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一些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油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加之油茶生长周期长,从栽种到挂果一般需要4年时间,加工茶油工序繁琐,目前家庭式作坊生产的茶油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有的群众心怀疑虑,持观望态度。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我县出台的系列政策,条款还不够详细具体,支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不足。目前,我县从事茶油生产加工的企业仅两三家,并处于传统模式,大多数农户以自家食用为主,缺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商品化生产。四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县群众种植油茶虽然时间较早,但种植分散,处于粗放型,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大部分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油茶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导致茶籽产量低、茶油质量差,达不到预期经济效益。 潜力巨大还需乘势而上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10年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省财政整合5000万元作为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九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油茶发展规划(2011-2020)》,设立专项基金,计划用10年时间,在修水、武宁、瑞昌等地新造高产油茶68.2万亩。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把油茶产业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油茶产业迎来发展春天。但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还有许多问题、矛盾亟待解决。 xiushui.Net 整合项目资金,解决发展投入。油茶种植每亩需投入资金1500元至2000元。大发展需要大资金,要建立发展油茶专项资金,鼓励乡镇、村组和企业发展油茶规模种植,保持投入的持续性。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和专项经费,由县政府统一调度,重点用于支持油茶基地建设、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等。要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油茶产业,支持企业、村组、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引导鼓励广大山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等闲置地种植油茶,聚少成多,形成规模发展。 创新经营管理,蓄积发展活力。要广泛宣传油茶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以及产业政策和种植技术,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油茶积极性。要促进集约化经营和管理,引导农民依法、自愿建立油茶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联户种植、成片开发。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大户建立油茶基地,充分发挥大户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管理。规范、鼓励和支持林地有偿流转,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引导油茶基地规模开发。要加强培训,开展定期培训和定向指导,从整地、种植、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果等每一个环节实行技术指导,培训村、组干部和林农科技示范户。要高标准建立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民学习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示范样板,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壮大龙头企业,增添发展动力。要进一步整合现有油茶企业资源,引导企业在油茶良种使用、精细栽培管理、精深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建好油茶产业科技园,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加工一体化。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支持现有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引进科技研发和销售等高端人才,加大对油茶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在不断改进茶油精深加工基础上,加大对油茶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茶枯、茶籽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油茶产业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