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修水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采访,车间内机声轰鸣,工人们铆足劲生产。总经理王祥辉告诉记者:“公司去年6月竣工投产,完成投资8000万元,是江西首家丝绸企业,年可加工蚕茧3.5万担,生产丝绸100万米。” 这家企业的投产,使修水县有了蚕丝的终端产品,蚕桑产业形成制种、催青、收烘、缫丝、丝绸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彻底告别了“修水的丝、浙江的绸”的局面。修水县蚕桑局局长刘新华笑着告诉记者:“未来几年,修水县将大力促进蚕桑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标准化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产茧20万担,蚕桑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筹资建桑园 修水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修水县去年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推进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该县采取“财政整合一块,企业和合作社拿出一块,蚕农自筹一块,信贷支持一块”的融资方式,按照“效益为先、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据统计,修水县去年投入蚕桑产业资金7025.9万元,其中整合12项财政支农资金共2740.29万元,带动社会投资4285.61万元,这在修水县是前所未有的。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该县仅去年就新扩桑园3000亩,完成标准化桑园建设1.08万亩,建设大蚕室和养蚕大棚1.46万平方米。目前,该县36个乡镇中就有31个乡镇农民种桑养蚕,其中桑园面积超万亩的乡镇1个,超千亩的村15个,超百亩的农户25户,全县桑园面积共有9.3万亩,占全省桑园面积的一半。 小蚕集中养 蚕茧质量是蚕桑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修水县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按照“栽桑管桑服务到田间,养蚕技术服务到农户”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蚕农新扩低改桑园和标准化桑园建设的指导。该县仅去年就投入80.5万元对种桑5亩以上的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共600多人进行了4次集中培训,并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碟,让农民掌握养蚕新技术。同时实行小蚕集中养,大蚕分散养的养蚕方法,已建有小蚕共育点34个。 修水县蚕桑局高级农艺师徐俊告诉记者:“小蚕要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成长,需要配备空调。如果家家户户养小蚕,成本就高了。小蚕集中养不仅可以预防蚕病发生,还可以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增加蚕农收入。” 该县还大力推广方格簇养蚕法,切实提高蚕茧产量和品质,去年就推广了方格簇100万片。徐俊说:“采用方格簇养蚕,蚕茧层厚薄均匀,品质好,产量高,价格比一般蚕茧高20%以上。全县采用方格簇养蚕法的蚕农去年有60%,今年力争达到80%。” xiushui.Net 为破解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体制不活问题,修水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体制,已建立18个蚕桑生产合作社,全县2万多蚕农加入了蚕桑生产合作社。 卖丝改卖绸 随着浙江、江苏等地经济的发展,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致使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而修水县与浙江、江苏等省的蚕桑大县比,蚕茧质量好,同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备发展蚕桑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只要找准发展方向,一定能引进浙江、江苏等地丝绸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形成产业集群,促进蚕桑产业美丽蝶变。 目前,修水县已有3家蚕茧加工企业,其中2家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修水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有了丝绸生产线,生产蚕丝被、丝绸、服装等产品。总经理王祥辉告诉记者:“由蚕茧加工成蚕丝,利润比较低;由蚕丝加工成丝绸,利润比较高。修水县需要引进丝绸生产配套企业,降低丝绸生产成本,把蚕桑产业扩展到织绸、服装、综合开发等行业,促进蚕桑产业优化升级。” 蚕桑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该县马坳镇黄溪村12组蚕农陈先富,去年种了6亩桑园,企业上门收购蚕茧,仅养蚕收入就有2万余元。 本文来自修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