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红色修水 • 正文

一张珍贵的黄埔老照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旭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斑驳泛黄的黑白合照。合照中四人,身姿挺拔,周身戎装,头戴大盖帽,脸部轮廊依稀可辩,给人一种英气逼人的感觉。
       照片粘贴在一张185×142mm的夹连纸上,规格为117×78mm。夹连纸上面写着“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二月十九日攻浙江临阵于衢州摄影纪念”。下面自右而左写着“朱赤,下衫人”、“张惺球,修城人”、“晏俭,白岭人”,左下方落款“师劲自浙江”。


王师劲、朱赤、晏俭、张惺球合照。
       照片是王铁猛烈士之弟,曾任少共赣北特委组织部长的王仲德珍藏,后王老将该照片捐赠给修水县党史办。时隔多年,曾多次采访过王老,参与党史资料收集工作的刘烈根老人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王老颤抖的手翻开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小心翼翼捧出两张照片,一张王师劲(即王铁猛)单身戎装照;另外一张就是这张合照……”
       倾听着刘烈根老师的介绍,透过泛黄浮银的照片,一群北伐军人英姿勃发的形象,跃然眼前。穿越时空,仿佛瞬间回到那烽鼓不息的大革命年代……
       1924年6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州岛建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一所为创建真正属于革命党的军队之学校。
       黄埔军校第一至六期,是国共两党合办真正意义上的“黄埔”。据统计,黄埔军校第一至六期,共招录学生12700多人。相关资料记载第一至六期有50多名来自赣西北修水的学生。其中一期2人、二期1人、三期12人、四期10人、五期18人、六期7人。
       国共两党合办的黄埔军校,从创办开始,校内就存在国共两种思想和势力的激烈斗争。黄埔师生经受了各种波折,有的跟共产党走,有的跟国民党走,有的殊途同归;有的为革命、为民族而献身,有的却走向反面,以人民为敌;有的名声显赫,有的默默无闻,有的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淘尽黄沙始见金,来自赣西北修水的黄埔学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涌现出钟烈谟、雷德、余锡祺、余锡祉、甘棠复、王铁猛、朱渭滨、朱赤、沈堃、王骏等10位革命先烈。他们中,钟烈谟、雷德、余锡祺、余锡祉、甘棠复等5人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战斗中英勇牺牲;王铁猛、朱渭滨2人在土地革命时期为苏维埃新中国而光荣献身;朱赤、沈堃、王骏等3人在抵御外族侵辱的抗日战场上壮烈捐躯。

王铁猛(王师劲)
       1926年11月,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国民革命军攻克南昌和收复福建后,为消灭北洋军阀在长江下游的势力,决定移师浙江战场。1926年12月15日,北伐军分两路攻克并集结浙西衢州。在战斗的间隙,王铁猛、朱赤、晏俭、张惺球四位黄埔同学,修水老乡在衢州城南市街影楼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合照中的北伐军人,有两位来自黄埔三期,即照片中左右两人:一个是共产党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队支队长,修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王铁猛;另一个是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国民党64名重要将领之一,陆军88师262旅少将旅长朱赤。
      王铁猛、朱赤分别来自仁乡的水源和上衫,两人同庚,出生于1900年。王铁猛的父亲王少竹,朱赤的父亲朱清南,为人正直,耕读传家,在仁、西两乡享有盛名,两人素有来往。王少竹,是个开明绅士,主持公道,为穷人说话。王少竹的言行举止,对王铁猛以后参加革命有着一定影响;朱清南,是个有几亩田地山场,见多识广的乡贤。晚来得子的朱清南,望子成龙,对儿子寄予厚望,给儿子取名为“亲民”,寓意为“亲善为民”。
       民国时期的大桥镇“仁义高小”是一所国立小学,教师不乏留日留美的饱学之士。眼光深远的王少竹、朱清南将儿子送到仁义高小读书。在学校时,王铁猛、朱赤和后来成为修水党组织领导人的陈秋光、樊庆隆、樊惠吉和朱再尧等同学志趣相投,形影不离,是仁义高小品学兼优的一拨学生。
       从仁义高小毕业后,王铁猛考入修水县立中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思想受到了很大启发和教育。朱赤被推荐到仁乡东港渡小学执教,任教期间以教书育人为已任,阅读进步书刊,深得学校师生喜爱。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铁猛、朱赤萌生了投笔从戎,报国为民的思想和志向。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仁乡、西乡一带。1925年7月,王铁猛、朱赤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进入军校后,王铁猛立志扫除北洋军阀,做一名王师劲旅中的坚强战士,改名王师劲,不久军校被中共党组织吸收为党员。毕业后,被分配在军委会总政治部任宣传员。1926年7月随师北伐,转战江西、浙江、江苏等地。1927年4月,被军委会总政治部任命为宣传队支队长,修水县党史办现保存有王师劲任支队长的委任状: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委任状
(字第102号)
委任王师劲为本部宣传支队长
主 任:邓演达
副主任:郭沫若
中华民国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鉴印:李庄
核对:陈步海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在黄埔军校内大肆“清党”,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很快波及到北伐军中,党组织将一些暴露了身份的党员有计划转移,王铁猛被安排离队回乡,以仁义高小为中心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在仁乡一带开展农民运动。
       1928年9月,王铁猛担任修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游击大队党代表,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发动武装斗争。王铁猛是修水早期党组织、苏维埃政府领导人之一。1930年1月10日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年仅30岁。
       进入军校后的朱赤,如饥似渴学习政治、军事理论和军事战术技能,很快成为班队出类拔萃的学员。毕业后,朱赤相继任国民革命军见习排长,随师北伐,渐次升任排长、连长之职。1932年参加“一·二八”松沪抗战,因功升任营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赤时任88师262旅3团团长,率部于上海闸北八字桥一带设防,打退日军多次向闸北防区的猛烈进攻,攻占日海军司令部。不久,晋升88师262旅少将旅长。
       10月底,朱赤262旅所部524团团副谢晋元奉命率“八百壮士”固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国民党50万大军撤退。朱赤率262旅退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固守平堰-雨花台防线。
      12月12日清晨,日军集中飞机100余架,大炮10余门,分数路进攻雨花台阵地,朱赤亲临阵地指挥,战斗到仅剩一个连的兵力,突围无望。朱赤决心拼力死战,命令士兵将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绳子把导火索串连起来,等到日军进攻至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遗尸遍地。朱赤同全体官兵共赴国难,壮烈殉国。
       合照中站在中间右手边的是黄埔四期步科学员,国民党胡宗南部464团团长晏俭。
       晏俭(1900-1936)字绍显,号少仙,西乡白岭人(今白岭镇)。1926年1月考入黄埔四期,曾任国民革命军排长、副连长、连长,跟随胡宗南征战多年,递升至232旅464团上校团长。
       据称晏俭骁勇善战,以勇猛著称,是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的得力干将。1936年11月,胡宗南部“进剿”陕北红军,与红军主力鏖战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豫旺镇)山城堡。晏俭争强好胜,死命拼守,结果兵败阵亡,死后被追赠少将军衔。一代虎将,未及冲锋陷阵抗日战场,沦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牺牲品。
       悠悠百年,沧桑巨变。随着时代的远去,多少黄埔学子和他们的故事湮没在滚滚红尘中,成为一个个永远的谜。“这张合照中间左手边的‘张惺球’,是修水高乡人(今义宁镇),黄埔学生,其他情况暂无考证,有待学界进一步发掘。”刘老师的话略带遗憾,把我们从浮想联翩的思绪中带到现实。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声革命者来!吸引着象王铁猛、朱赤这样的无数热血男儿投身黄埔,大浪淘沙,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接受洗礼,书写森罗万象的答卷,演绎了五彩纷呈的人生!”刘老师百感交集,如是说。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朱旭东:江西修水人,从事检察、纪检监察工作卅余年。业余爱好收集整理撰写革命题材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红色修水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