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石平
《徐纯中墓志》,全称《宋故徐纯中墓志铭》,北宋元祐七年(1092)刻立,黄庭坚撰并书。志长74厘米,宽65厘米,小行楷,共24行,548字。1988年出土于江西省修水县,现藏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
徐纯中墓志碑拓
一、黄庭坚其人及书法艺术特色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颖悟,读书数过即能成诵。英宗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国史编修、宣州知州等职。哲宗朝,黄庭坚任《神宗实录》检讨官,绍圣初,新党谓其所编《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初,羁管宜州(今属广西),卒于贬所。谥“文节”。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书法精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早年学周越,但未脱尽俗气,经过不断学习,并受苏轼的影响,黄字的挺拔拓展的风姿,完全融会了苏轼书法精神,他求变创新,博采众长,走向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庭坚楷书很见造诣,初学唐代褚遂良、薛稷,后学颜鲁公,他谓之“楷法欲如快马入阵”,所以他楷书饶有生气,无丝毫板滞气, 行笔稳健、雄放飘逸、结体严谨。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 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 沉静典雅。
黄庭坚《王长者墓志铭稿》,纸本,书约于元祐元年(1086),30.3×78.5l厘米,33.5×65.3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 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
《经伏波神祠》,北宋黄庭坚行书,纸本,33.6 × 82.6厘米,凡16行,166字。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藏。
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 等,结字雄放瑰奇, 笔势飘动隽逸, 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 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黄庭坚书法长卷《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X72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在书法美学和书法理论上,也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随人做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人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自然天工,笔圆而韵胜”,“若使胸中有书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
黄庭坚书《黄处士墓志》,元祐八年(1093)刻立。篆书5字,楷书16行322字。40cm*57cm。2008年出土于修水县溪口镇
二、《徐纯中墓志》的主要内容及黄庭坚祖籍问题
从志文内容可知,墓主徐纯中,系黄庭坚姑母之子,为黄庭坚之表兄,而其妻则是黄庭坚堂叔之女,故又可称为黄庭坚之堂姐夫。其家世清贫,怀才不遇, 黄庭坚撰书此墓铭,带着浓重的悲伤与同情,一气呵成,前后贯注,极富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
据《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年表》,“宋哲宗元祐七年,48岁,正月,护母枢抵家。五月,叔父黄廉殁于京师。从黄龙系僧人晦堂和尚游。七月,书《青原山诗刻》。九月,书《书赠余莘老》。十一月,书《徐纯中墓志》。”黄庭坚于元祐七年正月护母柩由师抵家。此志当是在修水老家所撰写的。
墓志铭领款题为“金华黄庭坚”,在黄庭坚自书题款中极少见。据黄庭坚在《叔父和叔墓碣》《故给事中黄公行状》两篇文章中说,其六世祖黄赡系自浙江金华迁至分宁双井,故黄庭坚的作品,一般署款多为“双井黄庭坚”、“豫章黄庭坚”等(分宁县从汉至唐先后五次被称为豫章县)。可能是因替近亲题写,加之为丁母忧期间,官号等不便加上,而题金华或亦寓不忘其祖之意。
《戒石铭》在宋代是一件具有广泛影响的书作。它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赵构以所得黄庭坚书攽布天下郡县者。
近有学者考证,黄庭坚祖籍浙江金华浦江县。上海图书馆藏有光绪五年(1879)木刻活字本《黄氏五族总谱》,为黄氏江南五大族的总谱。据《五族总谱》所载,双井黄氏始祖为黄玘,其父为黄浩,伯父黄洪,祖父黄萦,黄萦是一位隐士。唐末为避乱,黄玘诸兄弟四散迁徙,其中黄玘随其子黄赡迁至分宁。黄赡移居分宁后,传至第五代,有黄向、黄昉二人,相约返回祖居地浦江。《五族总谱》中保留的《向府君墓志铭》一文有详细记载。此文首先介绍了黄向五世祖黄赡由金华迁居分宁的过程,再由黄赡而下一代代介绍到黄向。而后记述了黄向与黄昉商量返回浦江的理由:“因思金华故居,追先世之废祀。”又云:“分宁乃父母生养之邦,金华则祖宗肇基之处。”
于是黄向与堂弟黄昉相率回到浦江,卜居东市,开黄氏东市一派,黄向因而成为东市派之祖。现在浦江县浦阳街道东街柏树里,即古时东市,仍有黄氏的祖厅堂楼,名“理和堂”,为明代建筑遗址,是浦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详见方勇《黄庭坚祖籍在浙江浦江》,《光明日报》2017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