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修水报》月末特刊上有一篇记者采写的通讯,题为“逐梦,再晚都不迟”,说的是1958年出生的卢曙光,从2013年开始有意了解修水的历史文化,听老辈人讲述以前的故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几年来在《修水报》发表涉及人物、名胜、历史事件的文章近30篇,深受读者欢迎。新疆乌鲁木齐的修水籍老干部刘定中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一直关注家乡的这份党报,曾在《修水报》发表读后感,称赞卢曙光“搜寻历史记忆,创作出长人见识、催人奋进、教人牢记民族优良传统的作品,确实难能可贵”“在突出历史真实性和厚重感的前提下,大胆以史的意识,文的遐想,开辟了写作历史散文的新天地”。记者在文中最后说:卢曙光坦言会一直写下去,会把推介修水、发现修水、赞美修水作为写作方向,这也是作为修水人的一种责任。到时再把这些小文结集,方便喜欢的读者阅读。 在此之前的2017年7月6日,《修水报》推荐卢曙光的作品《沧桑西摆两千年》,在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第二十四届江西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获三等奖。 时过五年的2020年7月,卢曙光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读者的承诺,汇集49篇历史散文、93副对联、27篇辞赋的作品集《幕阜拾零》,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修水籍著名作家、江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法元先生称赞“一本难得的修水书,一个难得的修水人”“作者乡愁浓郁,字里行间无不涌现对故土的一往情深”“作者功力深厚,无论散记还是联赋,都堪称上流之作”。他还在一次对修水当代文人的赞许中,把卢曙光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代表作家”加以推崇。曾两次出席全国作协代表大会的修水籍著名作家詹谷丰先生称,卢曙光的目光“穿透世俗文字的迷雾,抵达一条河流的源头”“《幕阜拾零》是修水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文本”“它的价值和意义,会通过时间的检验,在读者口碑中获得市场的通行证”。 本文来自修水网 《幕阜拾零》中的作品,其考证严谨、语言洗练、风格清新简洁,在修水文人圈内的反响更是可想而知,有几位文友给卢曙光送了个雅号:文史大哥。既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认可,亦体现了卢曙光在修水文学界的影响力。 令人惊诧不已的是,《幕阜拾零》出版两年半后,即2022年12月,卢曙光的长篇文史著作《盛世宁红》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修水报》对这位本报副刊骨干作者的新作出版为之欣喜,连续刊发该书两篇序文。 我国著名茶学家、现年九十四岁的刘祖生教授在序文中说:“他全靠顽强的意志,独特的爱好,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调查,多年积累,矢志不渝地努力在做一件有意义而又充满难度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这一点特别令人敬佩和欣慰。”称赞卢曙光是位“生龙活虎、学识渊博、热爱茶叶事业,又有独立思考的年轻学者”。认为“《盛世宁红》一书的意义,不只是宣传修水茶业,对丰富中华茶文化宝库也有重要贡献”。 朱法元先生在序文中称作者“功不可没,有三功可陈”:一有“梳理之功”,“正本清源,为宁红茶乃至整个修水茶的产生、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准确可信的论证”。二有“褒扬之功”,“怀着钦佩崇敬之情,竭力推介了大批茶界名人”。三有“宣传之功”,“以茶说地,无形中倾力推介了修水,使修水的山水风光、人文底蕴,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宣扬传颂”。 本文来自修水网 《盛世宁红》的出版在县内引起了强烈反响,2023年5月13日,县茶科所、县文广新旅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联和漫江乡政府借举办宁红茶源节之机,召开《盛世宁红》新书发布会,邀请卢曙光介绍创作体会。5月30日,漫江红大讲堂邀请卢曙光主讲“漫江三大茶商的历史贡献”。6月14日,县政协理论学习讲坛邀请卢曙光主讲“宁红在近代茶叶市场的地位”。之后,不少涉茶单位、有关部门将此书作为与外交往的礼品。随之,卢曙光应邀参与宁州古城公建展馆方案的审核,被县茶叶学会评为优秀茶叶科技特派员,被县政协吸收为文史研究会会员。 同年12月23日,卢曙光应邀出席《纪念万里茶道第一关(姑塘)设关3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了“修水在万里茶道的重要地位”的论文。该文主要内容是:修水宁红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便深受市场欢迎,赢得了“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声誉,修水是万里茶道的主要茶源地之一,但在万里茶道的学术研究中,修水宁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从万里茶道阶段的划分,宁州曾是中国最繁荣的茶市之一,咸同年间宁红仍是俄销出口之大宗,宁红陆路北上主要线路及其它茶马古道,宁红制作技术的辐射传播,宁红在九江茶市的地位共六个方面,对修水在万里茶道和九江茶市的地位进行论述,以达到宣传介绍宁红的目的。 HULING 此文有如一石击水,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对百年宁红的重新认识。不仅收入大会论文集,又于今年6月全文刊发在2024年第2期《九江职业大学学报》。引人瞩目的是,卢曙光还在此次论坛上针对学术界出现否定九江为“三大茶市”之一的论述,大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更多来自他对茶叶历史研究的深透。获得论坛采访媒体的高度评价,《香港商报》称之为“思维碰撞的火花”。 近十年来,卢曙光自始至终认为,修水历史悠久,有许多尚未发现的历史遗闻遗留,值得花时间花力气去关注去挖掘。2023年他还完成了另一文史研究课题,完成了《“江南第一社”——太阳升人民公社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的撰写。 记得卢曙光在《幕阜拾零》后记中,提及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唐晓荣先生询问其文章结集出版之事时,卢曙光对其关心一再致谢。唐主任说:“不是你要感谢我,而是我们要感谢你。”笔者当时亦在现场,认为此话说得太好了!确实,我们修水人都要谢谢卢曙光!要谢谢他这位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花甲之年仍然不忘初心,尽力为修水地方的史学研究作出贡献!要谢谢他作为一名企业下岗职工,这么多年“赔工赔钱”到外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资料,跑遍全县古迹遗址调查走访,搜集原始史料,写就一篇连一篇的地方文史佳作!要谢谢他即使在外经商,没有安静的书桌和稳定的通讯地址,没有谁为他提供旅差费,前往大连、东莞、广州、成都拜访陈门五杰家人,与他们建立起非亲戚却胜似亲戚的亲密关系,在义宁陈氏研究中“超越了一般研究者从资料到资料的文献转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笔者以修水老报人的身份写就此文,最后要再说一声:“谢谢你,文史大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