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一一题记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耳畔不断地响起这样的旋律,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青春是一段时光,青春也留下了许多往事。八十年代末,自已有幸到江西省团校进修两年,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如今,虽然青春早已不再,临近花甲之年,但那段激情燃烧的省团校岁月和青春往事,依然铭刻在心,记忆犹新,每每忆起,脑海里依然会浮现那热烈而红火的场面,那面鲜艳的团旗和红色的团徽仿佛还在我胸前闪光…… 那是1989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石坳乡政府上班。突然,乡政府办公室张文书叫我接团县委李晓刚书记(现任省供销社主任)的电话,我受宠若惊。原来,李书记为我争取到当年基层团干部报考省团校的指标,我连忙在电话中一再感谢李书记的关心。那个年代,报考省团校要由团县委逐级向省市团委申请名额,然后由团县委分配符合条件的基层优秀团干部报考。 报考手续很简单,只是填一张表格,单位同意报考盖个公章即可,难就难在笔试。我从县新华书店迅速购买了2大本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应考,令人沮丧的是报考不久,意外生了一场大病,在当时的渣津区医院一住就是近2个月,我是边看书边接受治疗。一出院就马不停蹄赶到九江市三中参加成人高考,笔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我顺利录取了。清晰记得七月初当接到省团校邮寄过来的《录取通知书》时,心情很是兴奋。当时,石坳不少乡村干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赶来向我祝福。因为在那个年代,在修水能到省团校进修,相当于一只脚已踏入了县直机关上班的大门。我知道这个幸运里,也有自己平时的随时准备,无非是被机遇垂青而已。 修水网 那年,我刚刚23岁,正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龄,正是朝气蓬勃、放飞梦想的青年时光。记得报名头天下午,父亲陪我从路口老家坐班车50多公里到县城在当时的宁红旅社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特地起了个大早,清晰记得一个人乘坐早上6:30分从修水开往南昌的班车。那个年代,去南昌山路十八弯,沿途走走停停,风尘仆仆坐了近8个小时才赶到南昌市长途汽车站。走出车站出口,欣喜地发现一辆淡绿色印有“江西省团校”的班车,正停在大门口等候。就这样,一路顺风来到了位于梅岭脚下的一一江西省团校。 省团校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校园里面的规划整齐,建筑物布局合理、讲究对称,不大的面积上有漂亮的办公大楼、宿舍楼、家属区、教学楼、礼堂、食堂、医务室、运动场和精美的图书馆、还有果园。当时团校欢迎新生入学的氛围做得也非常到位,新生似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交了费,顺利完成了报到的相关手续后,迅速走到4人一间的寝室,印象中比修水师范住宿条件要好很多。同寝室的新同学付宝成、陈亮、袁军非常热情,一见如故。尤其是还遇到了修水初见面的老乡一一从黄坳乡政府同年考取的陈世江同学,面对这么多的“新",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惶恐,带着这种新鲜感,带着神圣感,带着组织的希望,更带着自己的憧憬和梦想,我来到了省团校,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进修生活。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省团校进修,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也是我人生新的驿站。共青团岗位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奋进的鼓点,是共青团岗位,让我得到了历练,积累了经验,收获了成功。我是从共青团岗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当年的一名乡团委书记,到后来的党员领导干部。难忘省团校期间,学校和班里组织的一次次共青团活动,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充满了憧憬和梦想;尤其是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正值五月的鲜花盛开,各种纪念活动丰富多彩,歌声嘹亮。 追溯我的省团校情缘,还得从分班和班干部说起。我们那一届八九级有思想政治和文秘两个班。我分在思想政治班,班主任是刚大学毕业不久,年轻帅气阳光的姜和忠老师。校学生会是乐亚山,班长第一年是彭建荣,第二年是刘祖,班党支部书记刘慧兰,“两委"班干部还有吴志高、邓力胜、黄小平、李飞云、彭建湘、孙荣华、邓贵鑫、李成茂和我(担任班支部组织委员)。 江西省团校地处南昌市梅岭山麓,隶属于共青团江西省委,是我省唯一一所培养共青团干部的学校。提到这,我要铭记青春史。两年省团校岁月,是我人生的青春史,思维的活跃期,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青年时期,从事共青团工作,能够与时代共命运,与青年共呼吸,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荣光,更是一种骄傲! HULING 我来团校后,对团干部和青年工作不熟悉是我最大的“短板"。在补齐这一“短板"过程中,我永远忘不了戴宝富、付宝成、袁军、陈亮、王运凯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尤其是戴宝富同学来团校前就是国企一一新余钢铁厂的团委书记,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那时一个班分配一块黑板,用于设计制作的黑板报,颇见功力,多次在全校班级评比中获奖。付宝成、袁军同学在国企上班,对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思考和探求,特别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记忆中,感觉那时的团校老师一个个似乎都非常敬业。当时团校图书馆资料缺乏,有的老师就到行政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或省图书馆查阅,亦或到附近高校旁听所教课程,密密麻麻记录的小卡片来补充上课内容。一学期下来,学生对老师授课进行评议打分,记得结果基本都能达到优良标准。事后,同学们激动地说,以前我们真的是小瞧团校老师了。记忆中行事干净利落教《中国革命史》的卢大有老师、幽默而又热情教《科学社会主义》的熊国泰老师、善于激励启发且犀利而深刻教《社会调查学》的李小平老师、温和而典雅教《形式逻辑》的刘安卿老师、总是含着笑引经据典又娓娓道来教《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李建一老师、管理很有一套教《管理心理学》的蔡超老师、总让人心情愉悦教《青年工作理论》的陈丽萍老师及巾帼不让须眉教《BASIC语言》于波老师等一大批年轻老师讲的都是前沿知识,联系的都是最新实际,更是我们团干部的需求。印象中,学生特别喜欢上张剑萍老师教的《英语》课,本来多数同学英语基础差。但看到小巧玲珑、美丽可人、脸上总是面带微笑的张老师,同学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了弥补团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更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外请专家或领导来学校做专题报告。有时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有时请团省委、行政学院或省内各高校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或领导作国内外形势报告,碰巧时还请外省市团校校长来介绍外地经验。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也让本校教师和学员及时了解了全国青工理论教学的“前沿”状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团校时光,印象最深的是周末舞会,每逢周五下午,政治班里最活跃的要数乐亚山和付宝成,乐亚山负责音响及舞厅灯光布置,付宝成负责书写并张贴舞会广告,两年过去,付宝成同学的“舞"字草书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给广大学员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到了晚上七点,只要学校教学大楼三楼灯光一开、舞曲一放,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的男女学生,亦或是江西省文艺学校或周边企业上班的少男少女鱼贯而入,俨然成为团校周末一道靓丽风景线。跳交谊舞,无疑是当时团校学员最理想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众多的年轻人相聚在舞池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已经成了团校学员的集体记忆,几乎每个周末都去舞厅消磨时光。其实那时除了跳交谊舞,大家也跳迪斯科,舞厅几乎每半个小时穿插一次。在临近结束时,舞场内一定会是一阵强劲的迪斯科音乐。大家在群舞一曲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记得团校为了提高学员舞技,还特地从江西师范大学请来专业舞蹈老师,辅导学员国标等交谊舞。记得当时有一名师大女老师在辅导交谊舞过程中,为了更形象直观教学,情急之下将舞蹈动作”123、223”换成“进去了、又出来了",惹得学员们哄堂大笑。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随着舞技不断增长,我们的“野心”也在逐渐膨胀,团校的舞厅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爆棚”的自信心。那两年,我们一路欢快地从团校舞厅到了农大的舞厅,再从农大的舞厅跳到行政学院的舞厅,最后转战南昌市工人文化宫的舞厅。就是这种简单的交谊舞会,居然成就了刘安卿和彭彤彤"一对师生恋"佳话,袁军和汪雁(江西农大学生)一对跨校学生美满姻缘,让别人艳羡不已。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希望。团校,是一个历练场所,更是一个温暖、友爱、活泼、凝聚的大家庭。在省团校的进修既紧张又繁忙,因为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学员们在为期两年的团校学习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已,清晰了脚下的路,明亮了远方的光。尼采曾说:“人应当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超越自己并不在一个节点,而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团校是我们漫漫人生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前行的航向,激励着我们不断乘风破浪、超越自己。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忘不了刘祖同学利用学习之余“带徒弟练武功”的情景;忘不了春季每逢周末,随同袁军、陈亮、杨华、乐亚山、颜志武、王运凯、乐国良、吴伟清、刘勇、高向前、姜银池、万志强、黄小平、余义峰等同学到梅岭风景区、农大葡萄园和人民公园踏青的情景;忘不了随同彭建湘、赖平川和赖伟浩前往庐山进行暑期社会调查的情景;更忘不了临毕业时,按照团校的惯例,鼓励学员走出去搞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实践调查,为此,我有幸结伴随同刘祖、乐亚山、陈亮、孙荣华、李方生、赖平川、张春生等同学前往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几个城市进行为期十多天的社会实践调研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终有不得不说的话,别了,省团校!带着我已然定格的青春印记,带着对共青团事业难舍的留恋,别了,共青团!团校两年,对于我来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能得以投身最富激情的学业,结识一批始终坚持信念、为理想而战的良师益友,我无怨无悔!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春如花,人依旧。离开团校已整整33年了,这些美好的回忆,思绪万千,充满了怀念与感动,默默时,会想到;伤心时,会念到;喜悦时,会忆到……两年的省团校经历,就算过了再久,也像陈酿的酒,愈久愈浓,对团校学友的思念,藏于心灵深处,再长的时间也无法消磨他们……青春于我们只有,仅仅只有一次,就让省团校的青春岁月永远定格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