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修水县渣津镇小斗岭上有大片桃林,当地人称之为“桃树埂”,我的母校——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修水县小斗岭分校就在“桃树埂”上。母校的桃园虽然不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桃花源,但依然在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共大修水县小斗岭分校办得好。伟大领袖毛主席称赞道:“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这样的学校确实是很好的。” 那时,拖拉机充当农村货物运输的主要角色,当一名司机自然是很风光的。专业学校没有数理化课程,语文是副课,也只不过是瞎子戴眼镜成了摆设。摆在学生眼前的主要课题是全校几百亩、各系几十亩的耕地。桃树埂、墩嘴上就是我们农技系的“半工”主战场。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那时,学校做到寸土不空,科学利用,桃林套种花生、黄豆。劳作中有苦有乐。有趣的是女生更会忙里偷闲,她们每月有那么几天例假,在劳作任务每天到班到组时,班里少一个同学就多一份工作量,无奈之时,天真的我,曾气愤地追问老师,为什么女生经常可休假几天?女班主任冯老师回答说:“你为啥不是女生?”说完便随手指着桃树,“你看看那桃树的桃花,有的在含苞,有的已绽放,你明白吗?” 繁重的劳作,这对正处身体生长期的我能量消耗确实是难以承受,每天每顿不足三两大米饭,加豆腐花或海带汤,真是饥不堪言。长年累月,不论酷暑严寒,风里雨里,挖土、除草、砍柴成了生活常态,有时农机专业课也便成了学业副课。 有人若问,读共大几年收获了什么?我想最大收获是磨炼了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毕业后扛起锄头可挖地种菜;拿起柴刀可上山砍柴。此外,农机一类的机械,我只要听听发出来的异声便可知晓哪里有什么故障。 xiushui.Net 近年来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买了小汽车,年逾六十岁的我,考汽车驾照科目三一把过。共大那几年,特别庆幸有缘认识了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结识了来自全县各地的优秀同学。 图片作者和同学们在一起。 “社来社去”是我们的毕业去向,换句话说就是哪里来到哪里去。步入社会后,在茫茫人海里,漫漫岁月中,我们不等不靠,不屈不挠、不改初心,不负韶华,奋发努力,自强不息,最终找到了各自的位置,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平凡中度过了不平凡人生。 五十年后的今天,早已是时过境迁,母校已是面目全非,当年的情景已是不复存在,成为时代的产物。尤其是记忆中的桃树埂,更是荡然无存,不见桃树踪影,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年是我们七四届五十周年毕业同学聚会佳期,七月十五日我们农机系同学从四面八方归来相聚,我们农机系原有八十多位同学,本次能相聚的只有五十多位。不知还有三十多位同学为什么没有来,有的一别五十年从未见过,有的远走他乡无缘聚首。犹使人心痛的是,另有十多位同学已经离开了人世。 五十年啊,半个世纪,相聚难时别亦难!此时此刻,我思维绪千万,百感交集。多年未动笔的我能写点什么?写不好也总比不写好,于是乎,便提笔抒发我心中所感所想所恋,但是,此时的时光早已把我带回到从前的“桃树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