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当代人物 • 正文

吴和满:长征精神伴他71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olong



浔阳晚报记者葛先虎 李涛渊 九江新闻网记者 赵荣 

  10月15日,记者一行抵达宁夏固原,经过几天的采访,有太多事情让记者感动,特别是老红军坚强的人生,深深触动了记者心灵。老人坎坷一生,艰苦一生,但长征精神却深刻在老人的骨子里,伴随老人度过70多个春秋。 

 

  长征途中受伤掉队 

  1912年,吴和满出生在江西省修水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的他没进过一天学堂。1930年6月22日,年仅18岁的吴和满听人们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是咱穷人的队伍。深受地主土豪压榨的吴和满满心欢喜地参了军,变成了一个身穿灰布军装、头戴红五星的红军战士。 

  吴和满一入伍便参加了各种激烈的战斗。1931年参加过为期一个多月的钟鼓山战斗。那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面对国民党20万军队的“围剿”,吴和满和战友们一起“血拼”,终于取得了胜利。1933年下半年,国民党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红军的“围剿”,吴和满在守卫战中左腿负重伤。伤愈后,他被组织送到工农红军干部培训学校里学习。 

  学习一段时间后,吴和满被编入了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成为第三军团十一师三团四连排长,当时第三军团的军长就是彭德怀。几个月后蒋介石疯狂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红军部队被动的防守,处于挨打的困境。1934年8月下旬,在兴国县一个叫鲤鱼渡的地方,举行了长征誓师动员大会。 

  1935年10月,为拦截红军翻越六盘山,国民党在六盘山下布下重兵。在宁夏西吉县马莲川战役中,一颗子弹从吴和满腮帮子打进,打落牙齿,从上嘴唇穿过血流不止,另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右腿,他当场晕倒。醒来后发现战场上尸横累累,已空无一人。他艰难地爬进一个隐蔽的山洞。后来,一位上山割草的老汉发现了昏迷中的吴和满,背回家中救治。吴和满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固原生活异常艰辛 

  10月15日上午,记者和老红军的亲属来到吴和满在固原临时居住的地方。老人的家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低矮房子,里面摆着三张床,屋子里有一面土炕,土炕的前方放着一张几乎要“散架”的桌子,桌子上摆着一台报废的小电视机,在一个用木板支撑起来的临时而又简易的床上,吴和满坐在炕沿边,戴着帽子,额下长长的白胡须,岁月的流逝使得吴老的面庞颇为苍老。凑近吴老的耳朵,记者开始了对老英雄的采访。有时听不懂话,就请他的孙媳妇王贵喜翻译。 

  翻越六盘山伤愈后,吴和满失去了和部队的联系,流落到固原,一呆就是71年。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帮别人打长工、放牲口、做木匠,年近40岁时,才与一位死了丈夫且有一儿一女的妇女结婚,随后,便一直在家务农。吴和满还告诉记者,他真的家并不是这个地方,而是在乡下的窑洞里,现在由儿子住着。虽然日子过得有点艰辛,但吴老很知足:“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幸福多了。”老人的二孙子决定下午带记者去爷爷曾住过的窑洞看看。 

  下午4时左右,记者一行开始出发前往吴和满曾住过的村庄,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台村。 

  这个村子在固原市的东边。记者一行在黄土高原上一路颠簸,路上看见的主要是梯田、窑洞。约一小时后,记者来到了一块平地,有一个小院,这里就是老人在固原的“老家”。老人的儿子及家人、村长在这里等待我们一行。 

  一下车,记者直奔老人原来所住的窑洞。这个窑洞大约有4米深,高约2米,里面除了一张老人所住的土炕外,就是家里早就为老人准备的“寿材”。据老人的亲人介绍,原来老人一直居住在窑洞里,2001年左右才搬到固原市居住,有时还从固原市区和村里来回往返。由于雨水的原因,老人一家原来所居住的窑洞面临倒塌的危险,所以在老人原来所居住的窑洞边,修建了3个红砖固定的新窑洞。 

  参观完老人原来居住的窑洞后,记者来到了老人的亲人现在居住的新窑洞。我们在悬挂的像框里见到了老人与老伴生前的唯一一张合影,在另外的一个像框里,悬挂着一张10多年前老家的侄子寄来的照片,与记者同行的吴福美一眼就看出了是自己的父亲。 

  老人全靠孙媳妇照顾 

  生活这么艰苦,老人身体为什么还能这么健康?隔壁的邻居告诉记者,这多亏他的孙媳妇王贵喜。据了解,老人的饮食起居全部由王贵喜照顾。记者在老爷爷的家中看到,王贵喜,个子不高,但看上去是个非常贤惠和能干的女人。 

  据王贵喜介绍,他的爱人吴学龙出生后,公公就把他给了爷爷,并跟随爷爷姓吴。15年前,当她嫁给吴学龙后,爷爷就一直跟着他们生活。他们走到哪里,爷爷就跟到哪里。虽然家里困难,但爷爷想什么就给他买什么。爷爷的一日三餐,全部由她负责,早上给爷爷买一个甜酥馍,并帮他倒一杯水,端到他的炕边,中午爷爷一般是吃米饭,但由于老爷爷没有牙齿,米饭要特别软,晚上有时吃面条或甜酥馍。王贵喜还告诉记者,爷爷的年龄大了,晚上经常梦到打仗,梦到遍地都是死伤的战友,心里特别害怕。为此,她必须睡在爷爷的身边。 

  照顾了老人15年,会不会感到厌烦呢?王贵喜说,她爱人及爱人的两个弟弟,几乎是在爷爷背上长大的。小时候,他们几个走到哪里,爷爷就背他们到哪儿。虽然这不是她亲生的爷爷,但老人一生风风雨雨,特别命苦,作为孙媳妇照顾他是应该的。“我爷爷的身体好的很,我希望爷爷能活一百多岁。”采访结束时,王贵喜笑着说。 

  从15日到宁夏开始,不管爷爷参加什么活动,王贵喜都是跟在爷爷的身边,问寒问暖。10月16日,在爬六盘山时,由于六盘山弯道特别多,王贵喜又晕车,她吐得很厉害,但下午又跟着爷爷坐车去了离固原市50多公里的西吉县,去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纪念碑。她的二弟要去照顾爷爷,但王贵喜担心弟弟不细心。 

  骨子里的长征精神 

  吴和满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特别好,且大脑清醒。王贵喜告诉记者,几乎爷爷每天都要唱上一首在长征期间曾唱过的歌曲,有时还给她讲长征的故事。记者在采访时,吴和满便对记者说,做人要做到:两个相信,三个不要。即要相信党,相信政府;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鬼计,要搞马列主义,不要个人主义。 

  15日上午,原州区委宣传部请记者及修水亲属一行吃饭,并同时邀请了吴和满及他的家人。在饭桌上,他的一句话,让全桌的人都非常感动。在用餐期间,服务员给他端了一大碗米饭,由于他已经吃了一些东西,孙媳妇王贵喜担心他吃不完,并告诉他,吃不完就放在那里,但没有想到,吴和满居然说:“长征能吃到米饭就好了,这些饭不能浪费。”结果老爷爷碗里居然没有剩一粒饭。 

  原州区民政局双拥办主任海正贵告诉记者,吴和满在固原生活71年,从来没有找政府要一分钱,如果解放初期,他能到政府说一声,自己是老红军,现在应该能享受到军级退休待遇。1980年,中央要求地方民政部门调查西路军的情况时,他们才发现吴和满的老红军身份,由于他什么证件都没有,民政部门就要求他说出,他当时所在部队的番号、部队首长的名字及参加过的战役,并通过调查走访,这才知道他是老红军。目前,西路军老红军在固原仅有一两个。 

  近段时间,老人要经常参加一些活动,有时甚至要翻山越岭,有的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但老人表现得异常坚强。每次王贵喜问他头痛吗,冷吗,头晕吗,老人总是说:好着呢。 

  政府没有忘记老红军 

  据海正贵主任介绍,自从1980年民政部门了解到吴和满的情况后,民政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民政部的标准,每月按时发放补助金,目前他享受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的待遇,每年补助10200元。固原虽然贫困,但市政府每年还补助他医疗门诊费400元,如生病了政府还能适当给予报销。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民政部门都要上门慰问,并送一些慰问金和生活用品。 

  老红军想回家看看的消息经《宁厦日报》、《浔阳晚报》及九江新闻网报道后,受到了赣宁两省人民的高度关注。为了完成老人返乡的愿望,10月13日,原州区政府就对老人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老人血压高,民政部门找医生给他开降压药。14日,原州区政府的领导还上门慰问了老人。10月16日,原州区委宣传部为老人送上一台21寸纯平彩电。17日,固原市公路局为老人送去了一些慰问品和500元的慰问金。 

  海主任告诉记者,如老人去江西省亲,他们民政局还会给老人一些补助,并给老人买一套新衣服。 

  采访完吴和满老人在固原71年的艰辛生活,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人对革命忠贞不渝的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他的健在不仅仅是固原人民,同样也是九江人民的精神财富。我们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同时也希望老人能在耄耋之年,早日返乡省亲。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当代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