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黄晓彬
而《冲和堂记》则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家楼钥为黄氏家族所写的一篇记文。文中描述了黄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指出黄氏家族在仕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得益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他特别强调了家族和睦的重要性,认为家族成员之间应该没有厚薄之分,这样才能保持家族的繁荣和长久。
《冲和堂记》也由此载入了双井黄氏家谱。凡双井黄氏有子弟及第、擢拔、调任的,都会到冲和堂去读一读《冲和堂记》,省身念祖。
为方便黄氏族人阅读理解《冲和堂记》,本人特对《冲和堂记》作了注解,水平有限,注解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冲和堂记
(原文)
南宋 楼鑰(钥)
古有宗法,大宗小宗俱载礼经,圣人之用意深矣!阳羡周孝侯庙,碑后有宗簿、宗尉;溧阳史氏,旧有家谱,每一院各有簿尉之职。盖是时,宗法犹在,意必择其族之有才力者为之,若有司然。余姚虞氏,实世南之裔,有为农者,故谱尚存,自受氏以来,莫不可纪。如汉之诩吴之翻,凡有名于史者,皆略载其行事。历晋、宋、齐、梁、陈、隋,皆尝上于朝,而名臣为之修纂。齐则王俭修之,他悉类是。闻玉山鲁氏有谱亦然,唐史所载甚详。至武氏而谱法大坏,唐人犹能各守其阀阅,今则亡矣!(原文)
南宋 楼鑰(钥)
本朝惟一二名门,如杜祁公,上世自二代,春秋诸侯之子孙,千有余岁,不绝世谱。苏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见乎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途人也!吾之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谱所以作也!”鑰尝读而悲其言,故族党虽众,纵不能与之如同气,率体老泉之言以待之。
山谷先生文章妙天下,诗书冠百家,而至性尤为绝人。东坡先生荐之曰:“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其见于诗,如食莲有感等语,皆蔼然仁义之言。于元明知命,情义尤笃。晚谪宜州,患难极矣。学道纯熟,不知有死生之变。与再从弟靖民判官书,曰:“吾侪所以衣冠而仕宦者,岂己力哉?皆自高曾以来,积累所致冲和之气,在此一支耳,其实相去不远,幸深念之。”呜呼,此言发出于中心,其视群从功缌之亲,岂有厚薄之间?只此一语,可以睦宗党,可以立风俗,可以宽鄙而敦薄。圣人宗法之意,尽在是矣!
先生之诸孙犖,既刻之石,名曰“冲和文帖”,又建堂于家,仍以'冲和’匾之,皇太子为之大书。犖又求鑰为之记,顾骩骳之词,何足以发?窃尝佩服斯言,故勉书之。犖以才业之美,由郎曹宰掾为直显谟阁、两浙路转运副使,其他在仕籍者,多以治绩见称。故家簪缨之盛,在今日未有如黄氏者,兹非冲和一支之余庆耶?
嘉定三年春三月上已日四明楼鑰记
双井黄氏三十九世孙 黄晓彬
古时就有宗法制度,大宗(指嫡长子一系)、小宗(指嫡长子之外的其余子孙)的宗法制度在礼经中都有详细记载。圣人这样做用意深远啊!江苏阳羡纪念西晋周处的周孝侯庙,碑后有记载宗族世系的谱牒,有负责管理宗族事务的制度。江苏溧阳史氏,旧时就有家谱,每一院都有管理家族内部事务的职位和人员;大概在那个时候,宗法制度还存在,想必一定会选择他们同族中有才干有能力的人来担当这些管理的职位,像有司那样严格、公正办事。余姚虞氏,都是虞世南的后裔,有为农的人,所以家谱还在,自从有了姓氏以来,家族的历史都有记载。如三国时期的贾诩、虞翻,凡是在历史有名之人,都大概地记载他们的事迹。历晋、宋、齐、梁、陈、隋,各朝代都曾向朝廷呈献他们的事迹,且有名臣负责修纂工作。南朝齐是王俭开始修的,其他的也都差不多。听说玉山鲁氏拥有自己的族谱,这份族谱详细记录了鲁氏家族的历史和世系,与唐史记载相吻合。到武则天的时候,谱法遭受严重破坏,但唐朝的人仍能各自坚守家族名望,现在,宗法制度已不复存在了。
本朝只有一两个有名望的家族,如杜祁公杜衍的家族,前代祖先自二世起,就是春秋诸侯之子孙,历经千余年,世谱从未断绝。苏老泉有段话说:“情感体现在亲人之间,而亲疏关系则通过服制(古代丧服制度,用以区分亲疏关系)来体现。如果没有了服制,那就意味着亲情的断绝,一旦亲情断绝,彼此就成了路人。我感叹,那些现在视同路人的人,最初可是兄弟啊,兄弟起初又一奶同胞,出自一人啊。可悲的是,同出于一人之身,最后却分裂到如同路人的地步,这就是我编写家谱的原因。”鑰【yuè同钥】(作者)曾经读到这段话内心万分悲凉!所以家族之人即使再多,如果不能像亲人一样,大家就拿苏老泉的话去对劝说他。
黄庭坚的文章妙绝天下,诗书为百家之首,而至纯的品性更是卓绝于世。东坡先生推荐他的时候说“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在诗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食莲有感”等语句,都是充满和气、仁爱、道义的言辞。黄庭坚于绍圣元年达知命之年,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更加坚守情感与道义上的专一。晚年被贬到宜州,人生的困境达到极致。对道法的感悟已达超凡脱俗,对生死的变化已超越其外。黄庭坚在《与再从弟靖民判官书》中说:“我辈之所以能够穿着华丽的衣服,担任官职,难道只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这都是得益于高祖、曾祖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冲和(团结互助)之气,这种气息在我们这一脉中流传,其实离我们不远,希望我们深深的感念。”呜呼,这番话真是发自肺腑啊!在对待家族中的亲戚时,无论是亲近的还是稍微疏远一些的,我们都不应该有所偏颇,都要一视同仁啊!只此一句话,就可以增强宗族间的和睦,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改善粗鄙的习俗并敦促人们变得更加敦厚。圣人们制订宗法的意义,尽在这句话里啊!
太史庭坚公的本族孙辈黄荦【luò】,将这段话刻于石上,取名叫“冲和文帖”,又在家中建一堂屋,仍以“冲和”作为堂屋的匾额,此匾并由皇太子亲自题写。黄荦又请楼鑰为“冲和堂”作记。考虑这些委婉赞美的话,又怎么值得发表出来呢?我私下里曾经对这句话深感佩服,所以勉强写下这篇记。黄荦以才学被世人赞美,由郎官至直显谟阁、两浙路转运副使;黄氏其他在仕途为官的人,大多都以显著的治绩赢得后世的称赞。所以说世代为官、门第显赫的家族,在今天没有像黄氏这样的,这难道不是冲和一支,先祖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吗?
嘉定三年(南宋1210年)三月初三日 四明(明州)楼鑰记
注:
楼鑰(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旧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家。四明楼氏在当时亦是显赫家族。
黄荦(1151年—1211年),双井黄氏九世,户部尚书黄叔敖之孙。而黄叔敖之父黄廉和黄庭坚之父黄庶乃亲兄弟。因此本文称黄荦为黄庭坚本族孙辈。黄荦以父荫补将仕郎,授龙泉簿,摄县事。历知汀州连城县,湖州归安县。召为司农寺丞、吏部郎中。出为两浙转运判官,寻升副使。移淮南转运副使兼提刑,加秘阁修撰。宁宗嘉定四年卒,年六十一。黄荦工诗善书,有杂著二十卷、《介轩诗词》三十卷,均佚。见袁燮《絜斋集》卷一四《秘阁修撰黄公行状》。
双井黄氏三十九世孙 黄晓彬 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