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浮梁印象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丁洪阶

  浮梁,一个名字中就蕴含着诗和远方的地方,据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而得名。

  说起浮梁,许多人也许不知道,但提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无人不晓。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充分体现了浮梁古城瓷茶文化源远流长。
  浮梁县位于赣东北,隶属江西省景德镇市,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得名浮梁县,距今已有1390年历史。中学课本上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广为传诵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诗句,还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年喟叹,就发生在这里,并带动了江南小邑浮梁县变得大名鼎鼎,遐迩闻名。
  今天是我们一行“嘉游赣.惠生活”到达景德镇市的第二天。行程共有2个景点,都在浮梁县:一是古县衙;二是瓷宫。
  我们早上8:10分从宾馆出发,半小时车程,刚8:40分就抵达了浮梁古县衙外的停车场。汪导去购票,我们一行拍了一张合影。不多时,汪导买好票带了一个古县衙专职美女讲解员过来。我们一行随着美女讲解员,开始了今天的参观。
  穿过一座写着“浮梁”二字的仿古门楼,紧接着是一条足有一两百米的通道,中间是青花瓷烧制的介绍浮梁历史文化的瓷画,写意风格,颇有意趣。等我们看完瓷画,穿过差不多三、四个仿古门楼,再往前走,通道的两边就是各种卖景德镇瓷器和号称浮梁茶的商铺。只见局工会主席桂延平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说:“昨天,我们在景德镇古瓷厂购买的瓷器买贵了。这里,品牌包装式样完全一样的产品,便宜30%一50%。”我走过去仔细端详一番,觉得咋天购物有点匆忙。为不留遗憾,返程时又同桂主席各购了一套瓷器。
  走了近20分钟,才到达古县衙门前。浮梁县衙,五品县衙,有中国第一县衙和江南第一衙之美称。传说宋代高僧佛印和尚,曾多次来此讲经说法,泛舟昌江,与大文豪苏东坡、黄庭坚等人互唱互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古县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红墙灰瓦,古朴庄重。步入县衙,仿佛穿越了时空,可以想象当年官员们在这里处理政务、为民解忧的情景。县衙内的每一块石碑、每一幅字画,都透露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不禁驻足细品。
  清晨,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县衙增添了一抹金黄的光辉。我迈过厚重的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青石甬道。甬道两旁,古柏参天,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沿着甬道前行,一座宏伟的仪门矗立在眼前。仪门是县衙的礼仪之门,平时关闭,只有在重大庆典或迎接上级官员时才会开启。仪门上方的匾额上,“浮梁县署”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彰显着县衙的威严。
  穿过仪门,便是县衙的大堂。大堂是县衙的核心建筑,也是县令审理案件、处理政务的地方。大堂内,正上方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寓意着县令要亲民爱民。大堂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公案,公案上放置着文房四宝和令签筒。公案后的屏风上,绘着一幅海水朝日图,象征着为官者要清正廉明,如旭日东升,普照大地。大堂的两侧,排列着各种刑具,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的严刑峻法。站在大堂中,仿佛能听到县令威严的声音,感受到那庄严肃穆的气氛。景区内,安排的县官升堂审案节目,十点钟便是在这里表演。
  从大堂出来,便是二堂。二堂是县令处理日常事务和会见宾客的地方。与大堂相比,二堂的氛围显得较为轻松和亲切。二堂内,布置简洁典雅,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案几上摆放着鲜花和茶具。在这里,县令可以与幕僚们商议政事,也可以与百姓们交流谈心。二堂的后面是三堂。三堂是县令的内宅,是县令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三堂内,有卧室、书房、客厅等房间,装饰精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在这里,县令可以放下繁忙的政务,享受片刻的宁静和温馨。
  除了县衙的主体建筑,县衙内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如六房、监狱、粮仓等。六房是县衙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对应着朝庭的六部。六房内,保存着大量的文书档案和文物,展示了古代县衙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监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里面阴暗潮湿,设施简陋,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刑罚的残酷。粮仓是储存粮食的地方,里面堆满了稻谷和麦子,展现了古代农业的繁荣。
  在县衙的后院,有一座花园,名为“清莲园”。花园内,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池塘里,鱼儿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里,县令可以放松心情,欣赏美景,也可以与文人墨客们吟诗作对,附庸风雅。清莲园的名字,寓意着为官者要清正廉洁,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只是因为季节使然,只见莲花枯枝,未见莲花影子。
  漫步在浮梁古县衙内,每一处建筑、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里不仅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县衙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微派和赣派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县衙内的楹联匾额,对仗工整,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官之道。县衙内的文物古迹,见证了浮梁县的发展历史,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游览浮梁古县衙,还真是买一送二的大优惠。刚开始就发现县衙的西南角有一红砖塔,想着红砖的,多半是近现代的产物吧!等游览完察院,顺道走到古塔前,才被塔前的介绍文字所震撼。
  浮梁红塔通高40.47米,7层6面,由须弥座、七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身皆用大型青砖实砌,后因受雨水侵蚀使塔身通体被外渗的红壤浆液染红,故又俗称“红塔”,始建于宋代建隆二年(961年),是江西省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古塔。和清道光年间修缮后保存至今的浮梁县衙相比,这才是真真真低调的奢华啊!
  一座五品县级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置身其中,细细品味,就像在做一趟穿越岁月时空走廊的旅行,顿觉心也怡然,意也怡然。
  今天行程的第二个景点就是:瓷宫。
  汪导在大巴上侃侃而谈,参观“瓷宫”主要目的,一是领略景德镇“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观赏“瓷宫”的雄伟壮观。二是参观“瓷宫”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向投资建设者余二妹老人学习。学习她平时连50元钱的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却顷其毕生家资2000万建“瓷宫”的伟大精神!学习她2010年,已时年86岁的耄耋老人执着建“瓷宫”的伟大壮举!
  据说,2010年,时年86岁的耄耋老人余二妹缘于一次天津之旅,在天津一座“瓷房子”的启迪下,已是80高龄的她决定要建一栋属于景德镇的“瓷房子”,因为老人的执着坚持,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快速且持久地执行下来。从租地、设计到建筑装饰,老人都在一线亲自操刀或指挥。2015年,“宫殿”竣工开放,且成功获评2A级景区。
  老人余二妹是瓷宫的主人。余老太太12岁便从事陶瓷创作与收藏,用其一生收集的6万多件瓷器创建了一座瓷都人梦想中的宫殿。在外人眼中,余二妺是“疯狂”和“执着”的,因为她的瓷宫倾注了她一生的心血,耗费了全部家当。
  汪导介绍未完,旅游大巴已到“瓷宫”停车场。
  汪导下车边走边介绍,这个地方叫新平村,刚好位于景德镇去往瑶里古镇的主干道上,也算占了地利的优势。人们驱车经过此地,远远地看到这些造型奇特的建筑,通常都会忍不住拐进来看看,久而久之,瓷宫也就名声在外了。
  随着导游我们进到距停车场最近的也是最早的第一座“瓷宫”参观,但见“瓷宫”外形很像一只色彩斑斓的巨大圆型“蛋糕”。导游说,这是最早修建的一座,为三层圆形,仿客家围屋的样子,大门上方还镶嵌着“千年瓷宫万年藏”的瓷制匾额,里面的瓷器装饰也最为完整和漂亮。
  走进瓷宫,只见内部四周墙壁上,贴满了陶瓷碎片,还有青花、粉彩等陶瓷瓷板画,画框用小型陶瓷罐围绕。在第一层的顶部,贴满了瓷盘、瓷瓶、瓷碗等各式各样的陶瓷,蔚为壮观。
  “瓷宫”内部分为三层,共计1200余平方米。第一层是以青花为主的高温瓷,第二层是老茶花盘子,第三层则是古典粉彩颜色釉。此外,她还将第一层和第二层用来放置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瓷板画,第三层放置“五百罗汉”等佛教题材瓷板画,通过陶瓷的表现形式融入“瓷宫”中。瓷宫外墙上镶嵌了各色瓷器,主要有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瓷器一半嵌入墙体,摆放成各种造型,风格别出心裁,大胆粗犷。
  我很好奇,不知瓷宫顶部瓷碟是如何粘贴上去的。瓷宫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要将瓷碟贴在屋顶,先要将瓷碟底部打磨,再用水泥和强力胶水混合,将瓷碟粘贴上去。要粘贴大型瓷盘,则要在瓷盘底部打孔,再固定粘合,施工难度不小。可惜的是山顶上第二座圆形“瓷宫”还未完工,因管理工作未跟上,二楼、三楼墙上粘贴酒瓶有少数遭人为破坏,还未完工,被人掏出来摔在地上,实在可惜。
  千年瓷宫景区的“瓷宫”共建有四座“瓷宫”,其中,三座是圆形“瓷宫”,一座是四方形“瓷宫”。新平千年瓷宫景区的“瓷宫”建筑风格不象天津市的“瓷房子”,而更象是福建省的土楼。目前,两座圆形土楼一座四方形的“瓷宫”对外开放了,而另一座圆形“瓷宫”,外观已经建好,内部未装饰装修,尚未对外开放。
  结束参观,在返程的车上。我陷入沉思:不知为何,这座乡下的瓷宫,其创意正是来自天津的瓷房子,看后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更多的是惊叹和敬佩。或许,它的设计和造型是单纯和古朴的,甚至有些“土”,但这些和它所处的环境以及它的主人又是如此协调,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并发自内心地赞赏。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