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修水57年,致力于农技推广工作。县农业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敖瑞初——一生“农”情不改。
敖瑞初1938年9月出生于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一普通人家,从小勤奋好学,14岁便考取樟树农业技术学校,学的是栽培技术。五年后毕业分配到我县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历任种子站和粮油站副站长、站长,土壤肥料站站长。作为一个外地人,敖瑞初曾放弃调回老家工作的机会。
“既然选择了农业,就要把自己当成农民,我没有其他的特长,只会干这一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辛苦算得了什么?”敖瑞初谈及他的“农”情往事,露出一脸自豪。“刚到修水时,人生地不熟,但我很快适应,没几天就随工作组到现在的太阳升镇三都村蹲点,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过去从事农业科技工作非常艰苦,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等全靠人力。虽然漫长而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孩子’渐渐长大长好,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县是农业大县,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敖瑞初和同事们根据当地气候因素、生产条件等情况,选用优良品种耕作改制,经过小面积试验和改良示范来适宜当地种植,进而大面积推广。1972年10月刚完,敖瑞初就撇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和同事一起去海南培育种子。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像个天然大温室,与修水相比可缩短育种时间。在实验田,经过多次对比试验,终于繁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种子,次年5月敖瑞初将种子带回修水扩大种植。就这样,敖瑞初往返海南育种工作持续到1976年。
与此同时,敖瑞初一边潜心钻研,不断提升理论水平。1981年初,他成为农艺师,1988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此后,他获科技成果奖23次,其中省、部级奖2项;1992年主持研究《赣北一季杂交稻再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再生稻栽培技术》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杂交中稻再生亩产吨粮主攻目标和要求》《赣北杂交中稻再生组合筛选研究》为国家级刊物摘登。1992年10月获省政府特殊津贴,翌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998年,正值花甲之年的敖瑞初从县农业局土壤肥料站站长岗位退下来后,但他继续服务“三农”发挥余热,成为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一员。2010年,敖瑞初等人先后在山口镇桃坪村、太阳升镇农科所村用宜优673超级稻作中稻再生稻种植,采取适时早播、培育壮秧等一系列措施。2010年至2013年试验示范片共种中稻再生稻142.5亩,经过验产实现头季稻亩产1200斤-1259斤,再生稻亩产337斤-557斤,其中有34.7亩两季亩产过了吨粮。四年来2个村推广中稻再生稻面积1500余亩,年增优质再生稻谷16万余斤,近百农户尝到甜头。
“目前修水再生稻生产进入到超高产时段,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对工时收入要求较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作为省科技厅课题项目负责人,要团结好课题组同事,齐心协力找到增产的关键措施和技术,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76岁高龄的敖瑞初坚定地说。
敖瑞初:一生“农”情不改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