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高中毕业外出务工。12年后,他放弃年薪50万元的收入,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于2010年回乡,投资200万元创办山口镇红星牧业生猪养殖场。王中华——
王中华,今年31岁,山口镇石口源村二组人。别看年纪不大,却有着15年的制鞋业经验。1998年高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在浙江温州飞龙鞋业做一名流水线工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先学技术。”两年后,他辞工专门到人才市场去应聘,别人都是找自己熟悉的工种应聘,他却专门应聘自己不熟悉的工种。他笑着说:“你们以为我真有这么傻,我这是学艺呢!”
两年后,王中华回到厂里提出承包车间一道流水线的想法,老板看他是块料,也就同意了。从此他把车间当成家,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在飞龙鞋业,王中华每年能挣到50万元的收入,同事、乡邻羡慕不已。2010年回乡过春节,王中华看到县委、县政府发出返乡创业号召时,毅然作出一个决定,放弃温州的事业,回乡创办养猪场。当王中华把自己的想法向家人和朋友和盘托出时,就像平静的湖面丢进了一块大石块,刹那间激起阵阵涟漪。温州鞋厂的老板听到消息后惊诧不已:这是怎么啦?放着大把的钱不挣,回乡办什么养猪场?
然而,王中华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喜欢田园式的生活,家乡山好水好,加上近几年返乡创业政策好,回乡发展生态养殖,前景广阔。
2010年,王中华投资200万元,在山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50亩,做厂房、砌猪舍。投资10余万元修建一条800余米长的水泥路直通养猪场,在养殖模式上实行自繁自养。他投资10万元从湖北购进50头良种母猪,聘请县畜牧水产局山口站站长雷鸣亮为技术顾问,自己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并虚心求教,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母猪饲养是一个耐心细致的过程,要根据猪的生长习性,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饲养,还要加强保健、驱虫、消毒等日常管理。有一次,一头母猪不吃食,王中华了解到是因为感冒了,要打针治疗。第一次给母猪打针,王中华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针没打成,还弄得浑身是猪粪。最后,王中华不得不叫人把母猪四只脚用绳捆住,才从母猪的耳背注射成功。有一天凌晨,一头母猪要下崽,王中华一直守在母猪旁。从猪仔顺利产下到脐带怎么剪,从小猪喂初奶到母猪产后消炎……王中华从零开始学。有一次,10头母猪同时下崽,王中华连续4天3晚没有睡过觉,直到一头头小猪顺利生产下来。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王中华掌握了自繁自养、防疫卫生、科学配料等一整套生猪养殖技术。如今,通过自然繁殖的近200头肥猪,今年底即可出栏。
王中华告诉记者,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在技术、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与鼓励。去年,县畜牧水产局把他家的养猪场作为全县14户规模养殖场,奖励1万元;今年初,山口镇政府把王中华树立为“养猪大户”、“科技示范户”。下一步,王中华计划把养猪场扩大到年出栏500头规模,朝着规模化、科技化、良种化目标迈进。
王中华——执着成就梦想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