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打工经济的兴起,大多数农村青年离开父母外出务工,“空巢老人”日益普遍。面对“独守空房”的老人,大多数子女认为给了钱就是尽了孝,忽略了和老人的情感交流。“空巢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翘首企盼团圆、日日挂念儿女”的孤寂生活。
家住庙岭集镇的老胡告诉记者,他的子女全部在外做生意,平时两老的生活开销都是子女寄回来的,手头上也算宽裕。但今年7月份,老伴患病住院,在外的儿女都因生意忙抽不开身,没有回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70多岁的老胡既要照顾老伴,又要看家。“我不在乎吃多饱,穿多好,更不在乎给多少钱,我们需要的是儿女时不时回来看望我们。”老胡道出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话语。
赡养老人,除了生活供养,还包括精神慰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老人已经不愁吃穿。给“空巢老人”“精神赡养”,让他们有愉快的心境和温馨的生活,可能比物质的满足来得更迫切。家住渣津镇的熊老师,三个儿女均在外工作,每年过年回一次家,平时很少和家里联系。有时老人给他们打电话,说不了几句话孩子就要挂电话,让老人无可奈何:“我有退休工资,物质生活完全不用他们操心,就是希望和他们说说话,讲讲心事,这样就足够了。”家住庙岭的刘先生说,逢年过节别人家里全家团圆,自家却冷冷清清,心里很失落。其实,老人真正想要的并不难满足,或许就是一双“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的手;或许就是一份愿意“向妈妈说说生活的烦恼”、“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的心意。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农村留守老人隔代监护的现象也很普遍。几乎有一半留守老人负有监护教育孙辈的责任,甚至还有老两口同时监护两三个孙辈的现象。隔代监护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承受抚养的沉重负担。孙辈的教育、安全问题加重了留守老人的心理压力。“我没念过几年书,文化程度低,教育孙子确实无能为力,就怕耽误了他的学习。”渣津镇村民匡先生今年50多岁,他抚养着两个孙子和一个外孙,每次打电话,他都会要求儿女多打电话过问孩子的学习。
如何为“空巢老人”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是个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作为负有主要赡养责任的儿女首先要读懂父母,多换位思考父母的需求,多用温暖的方式尽孝道。其次老人要学会自寻乐趣,主动积极地需求温情,提醒儿女转变尽孝方式,真正做到“空巢老人”家空心不“空”。
谁给空巢老人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曾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