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日,修水县图书馆离休干部陈靖华先生因病在义宁罗家埚寓所逝世,享年八十五岁,这位修水文化系统的前辈,走时十分安详,就像他平素的低调,又像天边的一片云彩来也轻轻去也轻轻。他的去世,引起了生者的深深怀念,他是一个慈祥的长辈,亲友的痛惜会持续而绵长;他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好学的晚辈,会因一位无私师长远去而长歌;他是一个扎根修水六十年而又博学的文史工作者,修水文史界会因他的逝世而悲戚。
陈靖华先生1924年出生在修水上杭,1942年考入修水中学,后在杭州完成高中学业,1949年回到修水在文化系统工作。修水是江西幅员最辽阔的县,自有人类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算起,已有4500年的历史,陈靖华先生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在文博工作这个领域,默默耕耘六十年,使得修水的历史,由抽象变得具体。
文史研究,是一项浩繁细致而又枯燥的工作,在他工作的几十年间,他参与了修水图书馆创建,参与了八十年代黄庭坚纪念馆的筹备,参与了山背文化的发掘考证,他主创了《修水文物志》。修水是个“文章奥府”之地,历史上出现过修水八贤,是黄庭坚、万承风、陈宝箴、陈三立的故乡,为整理这些资料陈靖华先生作了大量搜集和考证,目前修水馆藏的国家级文物,大都经陈靖华先生搜集和发现,异常珍贵。在搜集考证过程中,他对修水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在人物、纪年、地理、风俗、牒谱、方志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笔耕不辍,经常有文章发表,为宣传修水历史文化,普及文史知识作出了贡献。八十年代初在修水报的修水名人专栏,就经常见到陈靖华先生的名字,他最早把黄庭坚、万承风、陈门五杰等修水人物介绍给大家,使县人耳目一新,一则“修水县名小考”的文章,足见修水历史的厚重与陈靖华先生对历史脉络的清晰,也普及了修水大众的历史知识。他知识渊博,文笔朴实简练,八十年代离休以后,他仍然不放弃对修水历史的研究,在前几年的一份高校学报上,我拜读过陈靖华先生的论文《范信忠其人》,这是一篇很有份量的黄庭坚研究论文,无论语言风格、考证、事证、推论都足见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国学功底,在今天这个物化了的年代,很难有人能静下心来,不计功利作象牙之塔的研究。翻阅修水历史研究,到处都留有陈靖华先生的印记,他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陈靖华先生是一个胸怀宽厚的长者,他关心国家大事,虚心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并以八十岁的高龄关注地方历史研究,扶持新人成长,特别是陆健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出现以后,陈寅恪研究成为热点,修水有文化大县的美称,一批热爱修水文化的年青人进入这一研究领域,陈靖华先生对上门求助的年轻人都是热情指点,毫不保留,他认为修水历史的研究必须后继有人,他以博大的胸怀毫无保留的支持这些后学。现已成名的研黄学者黄君、陈跃进,研陈学者刘经富、叶绍荣、张求会等,我都直接间接的有些交往,他们谈起陈靖华先生,无不感谢对他们的指点帮助,敬佩他的人品学识。陈靖华先生,就像一头拓荒牛,在修水这块文史沃土里,默默的劳作,不求名利,他用多年的努力,书写了修水历史文化的灿烂篇章,也诠释着道德文章的风采。
修水县文化局长戴嵩青在陈靖华先生悼词中动情写道:“陈公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师长,是我县文化界,尤其是文博工作领域的巨大损失。三呼陈公!陈公逝矣,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精神,他所取得的成就将与世长存。” (2009.01.08)
陈靖华先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三草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