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贫穷,大学被迫辍学;求生计,四天吃一顿饭;求发展,赤手闯荡深圳;一支笔,书画精彩人生——品读东方啸,方信——
东方啸原名丁赞民,1970年生,本县全丰镇人。是我国书画界实力派青年书画家。其艺术风格清新灵秀、雅俗共赏、气势宏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深圳南国书画家协会常备理事,南国书画院副院长,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理事,中国书画家交流协会理事,被聘任为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吴道子艺术馆名誉馆长,东方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等。
处于鲜花、掌声等光环中的东方啸,可谓书画翘楚,但是有几人知晓他的辛酸求学路,艰苦奋斗史呢。
五元钱上大学
东方啸出生在全丰镇最边远的一个小山村,自幼酷爱书画,家境贫寒的他学画都是在土墙上、场地上,用炭头、石子完成的。稍大点才得以用毛笔蘸清水在石头上苦练。12岁时,东方啸升入全丰镇中学读初中,也不在这一年,他才真正开始接触书法。勤奋好学的精神引起了镇中学杨鹏远老师的注意,在擅长书法的杨老师的关心下,他第一次知晓王羲之、怀素、柳公权、颜真卿、欧阳等,从此他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迷恋于书法中,贪婪地从各大名家的书法作品中吸取艺术的养分,埋头苦练书法艺术。这一练就是整整6年。
1989年,东方啸的父亲因病不治身亡。也就是这一年,忍着亡父之痛的东方啸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他心中的殿堂——九江师专艺术系。作为长子,东方啸深知家里的压力和自己肩负的责任,可是强烈的求学欲望占了上风,怀揣5元人民币,脚穿一双破旧的解放鞋,东方啸毅然走出家门,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勉强凑足了学费,踏上了求学之路,至今,他还珍藏着当年的“赞助费”。
四天吃一顿饭
1990年正月初,度完寒假的学子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返校,东方啸却郑起行李,抛弃心爱的专业,被迫中途辍学,在凛冽刺骨的寒风里,与同村的几名青年踏上了打工之路。
一路颠簸到九江,换船到南京,转火车到无锡,两天两夜的奔波,一行人才在九江吃了一顿饭,而这时他们都已身无分文,离江阴还有100多公里,没钱乘车的他们只有步行前往,又是两天两夜的行程,他们靠吃当地居民晒的萝卜干和倒掉的烂红薯充饥。在江阴他们在一个砖厂做工,雨季到来,砖厂停工,他们不得不到码头搞搬运。码头活计时断时续,万般无奈之下,东方啸告别同来的村人,独身伙同一群四川人,辗转来到河南鲁州煤矿挖煤。花最大力气、干最累的活、吃最差的食物、拿最少的工钱。东方啸咬紧牙关坚持着,微薄收入除补贴家用外已所剩无几,但即是如此,依然没有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不时买来纸笔墨,一有空闲就不停地画,这样的生活他一熬就是两年。
1992年正月,在广州街头,东方啸遇上了一个同样在找工作的广西打工仔。因语言不通,两连比带划地交谈着,东方啸在其本上写下“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对方惊叹其字的秀美,遂掏出仅有的40多元钱帮助东方啸一同来到深圳,从此拓开了东方啸的从艺术生涯。
一枝笔画世界
到深圳后,东方啸先后到电影院搞过广告,去酒店当过美工、美工主管、直到总经理助理。其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通过函授学习完江西大学艺术专业的全部课程,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圆了当初的大学梦。1997年他来到深圳市博雅艺术公司,他充分利用博雅出售各种艺术品的机会,品赏名家佳作,观摩高手表演,聆听大师教诲,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发愤苦练,使自己的书画技艺一次次得以升华。
1997年,对东方啸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博雅公司经理发现其书法功力不凡,挑选了几幅作品装裱挂售,而且顺利出售。初步尝试即告成功,对东方啸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与鞭策。
在经济条件改观后,东方啸开始游历祖国名川大刹,在开阔眼界,领略胜境之余,遍访名师,与王学促、刘炳森、黎雄才、白雪石、王成喜一大批书画大师均有交往,大师们对他亦青睐有加,不吝指教。在大师们的影响与帮助下,其书画造诣越来越深,并迅速为人们接受和喜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流传于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许多国际友人及艺术馆收藏。作品、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选集》等十多部辞书典籍。
1997年以来,他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2002年4月获“西北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书法和美术创作两个一等奖,被文化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聘为副教授,同时被文化部评予“国家一级美术师”。
回首过去,东方啸说人生不论在什么境况下,都要像松树一样“大雪压不垮,苦寒叶更翠”。目前他正准备到北京与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之后拟移居北京,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起新一轮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