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东莞市久别邂逅老朋友刘秀莲,不经意间谈起孩提时代的一件趣事:那是她扎着羊角辫儿的时候,一年春节,在老家汤桥,她跟着父亲到邻里家拜年,见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红对联,便问父亲:“爸,我们家怎么不贴红对联?”爸苦笑着说:“爸没文化不会写。”小秀莲心一颤,随即去找来纸笔,歪着头,咬着小嘴唇,竟然歪歪扭扭写了一副对联,掂着脚跟把它贴到大门两侧,令邻里唏嘘不已......那年刘秀莲读小学三年级,这也许称得上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跨越,初步显示了她外柔内刚的性格特征----不管可为不可为偏要为之。
父亲晚年得女,自是宠爱有加。然而到秀莲12岁时,父亲害了重病,家庭经济拮据,小秀莲被迫辍学。她开始由不谙世事到逐步成熟。16岁时,就用稚嫩的肩膀为父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她人机灵又能吃苦,大多农活她 一学就会,且玩命地干,她常常是妇女中第一个上工、最后一个收工的。劳动技能也提高得快,插秧一天可插一亩......心诚则灵,她16岁时被群众推举为大队(现在的村委会)副大队长兼妇女主任,此后6年中,她连续升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任不脱产的乡团委副书记、乡妇联主任,各项工作均受表彰,这是她从家里走向社会的跨越。
年轻的刘秀莲虽然当了村“官”,但萌藏在她心中最强烈的念头仍是学习,她念念不忘要读书。1974年她如愿以尝被九江师范录取。此后,她战胜一个个困难,操着敏捷的身手大步跨越:学生---老师---县妇联干部、副主席---律师。
八十年代她到县妇联工作,初涉妇女工作领域,实践使她体会到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要,此时的她已31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一面工作,一面还扎进了大部头的法律书籍中,刻苦学习,参加培训。1985年取得律师资格。此后,她一直坚守在维权工作岗位上,为妇女姐妹奔走呼号。在修水家乡工作期间,为妇女提供法律帮助、代理民事案件100余件,刑事辩护30余件,为妇女讲授法律知识课60多场次,多次被省市妇联评为维权工作先进个人。
满足现状不是刘秀莲的性格,刘秀莲40岁时开始了一次跨越---从内地到沿海,既是地域的跨越,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尝试。
调至广东省东莞市妇联后,她很快进入角色,领导分派她依然干老本行。为了工作需要,她用半年学会了粤语,刘秀莲用她的亲和力接触了大量的东莞妇女和外来女工,近年为她们讲授法制课60多场次,针对外来女工的实际问题,开展《外来女工劳动经济权益调查》、《外来女工婚恋透视》等一系列调查,经常为她们排忧解难。7年来,受理来信来访250多人次,还曾在家设立“法律帮助”热线电话,为众多妇女解答疑难问题,为妇女提供法律帮助200次以上。
去年秋天,在东莞市街头、酒吧等处出现卖花女拉路人兜售鲜花的现象,引起市妇联的关注,刘秀莲随即和同事就此开展调查,查清这是一伙5-14岁生活无着落、被人利用的江西儿童,查处指使、盘剥她(他)们的昧心老板,对其进行严厉教育,将14名卖花儿童解救出来,与有关部门联系,将其安全送回家乡。
在繁忙的工作中,年已47岁的刘秀莲仍坚持学习,1995年取得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大专毕业证书。几年来,她艰难的笔耕,先后在《中国妇女报》与省市报刊发表论文与新闻作品20多篇,并多次获奖;参与妇女素质教育丛书、妇女通讯集以及各类画册的策划、编写,为适应现代化办公,还取得了“电脑通行证”.....
刘秀莲虽然实现了地域的跨越,但她念念不忘的是修水老家,1998年听说家乡发生水灾,她立即组织同乡会募捐,自己带头。虽是杯水车薪,但也表达了她对家乡的一腔深情。
刘秀莲的“跨越”精神深深感染了两个女儿,她们不断上进:大女儿已取得两个本科文凭,在工作岗位上仍孜孜不倦;二女儿自费留学,漂洋过海,到英国深造去了。
人生跨越寻常事,贵在顽强超自我。
2001年0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