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下午,西港镇政府门前一片喧哗,出去一看,只见两个人分别拉着梁振荣的两只手,一会把他拉向这边,一会拉向那边,这个说:“是我约好了的”,那个说“我比你先来”,争得十分激烈,……原来,中秋蚕种快要到了,两个村都要接梁振荣去办蚕桑技术培训班。
梁振荣是西港镇蚕桑站的桑管员,出身于蚕农的他精业务、懂技术、肯吃苦、能干事,特别对管桑养蚕的各种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十分全面,在西港有“蚕医”之称,蚕农在养蚕过程中有什么病情都来问他,他总是不怨其烦的讲,手把手地教,直到蚕农听懂、会干为止,他们都亲切称其为“灵菩萨”。在西港像上面这样争相请梁振荣去指导蚕桑生产的事常有发生,特别是小蚕饲养期间,请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近日在西港村,笔者又见到梁振荣正在帮养蚕大户梁正华收蚁。梁振荣虽显瘦小,但很有精神,他一边带笔者参观小蚕共育室,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从那洁净的小蚕室和呵护得新生儿一般的蚕儿可以看出他的细心,从那墙上贴的印有他电话号码的技术资料可以看出他联系群众工作是多么到位。听说要写梁振荣的事,梁正华赶紧抢着说:“像他这样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一心一意为我们服务的桑管员,早就要宣传他了。我们的蚕儿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梁振荣,他来了总能解决问题,能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养蚕离开了他这个师傅还真是不行。”
2003年以前,梁正华所在的西港村六、九组的蚕农养蚕技术落后,浓蚕、僵蚕现象严重,偏偏漏屋又逢连夜雨,当年蚕丝市场低迷,蚕茧价格下跌明显,蚕农对栽桑养蚕失去了信心,都拿起锄头准备下田毁桑。尽管镇、村干部费尽心机做工作,但蚕农们依然不理解,就在眼见局部毁桑会给全镇蚕桑生产带来困境的关键时刻,梁振荣挺胸一拍,大胆向该组蚕农承诺:我到你们这里驻点,搞好小蚕共育,杜绝浓蚕、僵蚕,保证你们张种产量在70市斤以上。但没有人会相信梁振荣会有回天之力,群众只当他在说大话(在此之前两个组的平均产茧量才28.5市斤)。梁振荣又冒着巨大风险与两个组的蚕农当即立下军令状:所有参加共育的农户如果张种产量达不到70市斤,全部由他负责。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他昼夜困守在六、九组,不畏日换三衣的麻烦,不畏昼夜只休息三、五个小时的辛苦,组织和协调蚕农认真搞好小蚕共育,有一次还带病坚持工作三昼夜。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51张蚕种平均产茧达到81.3市斤。尝到甜头的蚕农喜不自禁,自发组织自置锦旗、鸣放鞭炮、敲锣打鼓把一面“心系蚕桑为人民、精心传技结硕果”的锦旗送到了镇政府、送到了梁振荣的手中。目前这两个组已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蚕桑专业组,其桑园管理和养蚕技术都是全镇最好的,堪称全县高产桑园的典范。
蚕农梁学义原是有名的“浓蚕师傅”,原来他养的蚕每次都发病,有时几乎无收。2005年,梁振荣把他作为自己的“三低”帮扶对象,通过他的精心指导帮扶,当年梁学义4.8亩桑园养种14张,产茧1209市斤,产值12139元。当年在他帮扶的其他10户“三低”户也都打了个翻身仗:10户蚕农桑园面积28.6亩,养种91.75张,产茧7870市斤,产值78544元;亩桑产茧275市斤,亩桑收入2746元;张种产茧86市斤,产值856元。
今年为了确保首次试养续春蚕的成功,梁振荣又把其所驻西港村98张蚕种全面实行小蚕共育,认真细致地选好14个共育点,选准饲养员进行集中培训,严把消毒关,昼夜扑在共育点上,该村98张蚕种最终全面成功,没有一家发病,张种产量达到65.2市斤,高出全镇平均水平9.7市斤。
梁振荣是1981年调到西港工作的,他任劳任怨,一心扑在蚕桑工作上,二十多年如一日。为了改变乡亲们落后的思想观念,梁振荣曾与当地蚕农搞起了蚕桑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使群众看有示范、学有目标;为了给蚕农传授技术,他走村串户,不畏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全镇4000余亩桑园地头印下了他辛勤跋涉的足迹,1000余户蚕农家中留下了他循循善诱的声音;在早上的广播声中总能听到他的蚕桑技术讲座;每年全镇要分村、分组、分屋场办蚕桑技术培训班几十次,他总是主动到场讲课。梁振荣忘我的工作为西港发展成今天我县的蚕桑重镇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二十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县、乡表彰23次,2003年西港镇党委、政府还联合发文将他的事迹通报全镇,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向梁振荣同志学习。在荣誉面前他依然不骄不躁、忘我地工作。其实到目前他还是一个年财政拨款仅有800元的聘用技术员,但他认为能赢得乡亲们的好口碑,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就无怨无悔。
蚕农争相请回家———记西港镇桑管员梁振荣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o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