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凭借着拼搏和坚持,在大上海成就了一番事业。上海时冠电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育球——敢想敢拼才会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善于积累,让石坳乡青年樊育球成为我县在上海创业大军中的佼佼者。“打工是人生资金和技术积累的过程,但人生的目标往往又要定格在打工之外。”樊育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樊育球于1981年出生在石坳乡水门村。1996年,刚初中毕业的他带着父亲给的100多元钱车费,与同伴一起远赴温州打工。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樊育球颇费周折后才进了当地人创办的一家小型电器厂。在厂里,他被安排在变压器生产车间,每天跟着师傅绕线圈,但他不甘于做这些。于是他白天绕线圈,晚上却在昏暗的灯光下“啃”书本,自学变压器设计、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积极参加厂里举办的电脑、电工知识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樊育球只做了半年的学徒就直接从事变压器的设计和研发,工资也从当初的每月300元骤升至1200元。在工厂四年,樊育球除积累了一些资金外还学到两样本领:一是掌握了变压器的生产流程,二是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温州话。
2000年,樊育球从温州回到家乡结婚生子,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2003年初,“停泊”三年后的他又重新“起航”——只身远赴上海。刚到上海,樊育球没有盲目地找工作,而是给自己就业设立了一个前提:一定要进温州人创办的电器厂。他说:“温州人做生意起点低,都是从几万元起步的,能学到很多东西,而外国人创办的厂就不一样,资金量大,很难模仿他们的起步模式。”不久,樊育球如愿以偿地进了一家温州人开的电器厂。
在厂期间,樊育球处处做一个“有心人”,不仅巩固了以前学到的技术,还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不久,樊育球开始主攻英语,他说:“做电器这一行,很多产品都要卖到国外,和外国人做生意,不懂点英语怎么行?”而一个只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人,要学会英语对话是何等的艰难,但他克服种种困难,利用各种场合学习英语。坐车听MP3,周末参加英语培训班,平时看到什么东西,总想用英语去表达一番。几年下来,樊育球竟能熟练地和老外“侃”上英语了。
2006年,樊育球拿出积攒的几万元,又在亲戚朋友处凑了几万元,和弟弟在上海九星商城开了一家电源设备经销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樊育球每天都要去外面跑销路,为了节省费用,很多时候都是步行的,往往一天下来,脚上要起好几个水泡。慢慢地,市场销售情况越来越好,他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工上,晚上请几个人加工产品。当时,很多温州人在上海从事电器行业,他的温州话足以让他和温州商人打成一片,而他的英语水平又让他在外贸中游刃有余,因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两年下来,他掘到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8年,樊育球投资200多万元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创办了时冠电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科研、制造、销售、产品保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电源企业,主要生产变压器、稳压器、调压器、电抗器、逆变电源、变频电源、EPS、UPS不间断电源以及配电箱等十多个系列一百多种产品。几年来,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中东、北非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樊育球的资产也成几何倍数增长。如今,樊育球在上海有了别墅,买了小车。但他依然惦记着家乡,每次闲暇之余,他会带着女儿到顶楼的阳台上,告诉她哪里是故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