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致力于蚕桑新技术研究、推广和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蚕农送去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挽回蚕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县蚕桑局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和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站站长徐俊——片丹心献蚕桑
徐俊于1962年出生在竹坪乡南圳村,1981年考入樟树市农校,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山口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91年因工作扎实和基层经验丰富调入刚成立的县蚕桑局,现任蚕桑局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和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站站长。
我县是全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但蚕农栽桑养蚕较为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病虫害便一筹莫展。为了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养蚕致富“引路人”,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栽桑学》、《养蚕学》和《桑树病虫害防治学》等专业书籍,自费订阅多种专业杂志,虚心向专家请教,经常与同事交流探讨。刚到蚕桑局不久,一次接到庙岭一位桑管员反映,称该乡部分桑园发生了一种虫害,桑枝封顶不长、叶片细小、叶质差。徐俊立即赶到现场采集样本,分析后确诊为桑芽瘿蚊,这是一种列为全国联防联治的桑树疑难病虫害。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徐俊一头扎进对桑芽瘿蚊病的研究中,他每三天到发病桑园采集样本一次,回来后详细绘制图表,终于绘制出芽瘿蚊活动曲线图,掌握了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春季适时摘芯、夏伐后毒土防治、秋季用药喷梢保芽的综合防治技术,使桑芽瘿蚊病虫害得到彻底控制。因为在防治桑芽瘿蚊病上取得重大突破,徐俊当年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我县桑园暴发了桑粉虱虫灾,受灾面积迅速蔓延。徐俊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准确预报灾情,及时向领导汇报桑粉虱灾情的严重性,建议统一订购桑药,在全县范围内统防统治。此举有效遏制了病虫害,为蚕农避免损失1000余万元。此后,全县每年对桑园进行统防统治,防治成本大大降低,防治效果显著。
徐俊致力于蚕桑新技术的研究,努力破解蚕桑技术领域中的一个个难题,引领蚕农走科技养蚕致富之路。以前我县小蚕共育水平较低,采用在木架上搭蚕盘的办法,具有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大的弊端。徐俊潜心琢磨,在2008年匠心独运地提出用木制叠式蚕框饲养小蚕,即统一制作长方形的木蚕框,共育小蚕时叠放在一起,这样既便于操作,又减少了占地面积。据核算,在一个25平方米的小蚕共育点饲养小蚕,原来只能饲养20张蚕种,改用木制叠式蚕框后可饲养蚕种50张。去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新建养种100张以上的小蚕共育公司25个,均采用木制叠式蚕框技术。
在蚕桑技术研究领域徐俊勇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针对蚕农冬季过分剪梢的现状,徐俊深入山口、西港等乡镇试验,重点研究桑树的剪梢强度与桑树产叶量的关系,提出桑树剪梢后桑树茬应保持在一米以上,为我县冬季标准化桑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他非常注重蚕桑新技术的推广,前些年,他受到“修水风光挂历”的启发,萌发了把栽桑养蚕、防病治虫等技术印到挂历上,然后送给蚕农的想法,并得到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安排由他准备资料,收集图片,将一年四季的蚕桑技术要点根据时令逐月编入挂历中,受到蚕农的极大欢迎,得到省市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评价。后来,徐俊又将小蚕共育知识编成《小蚕共育操作细则》,将小蚕饲养技术编印成册,被广大蚕农奉为“宝典”。小蚕共育技术在全县推广后,徐俊又奔波在小蚕共育技术推广第一线。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在这小蚕共育关键时期,徐俊干脆吃住在挂点乡镇的小蚕共育点,经常一呆就是半个月。去年5月,妻子患病住在医院,家里多次打电话催他回家,可他放心不下手头的工作,最后在妻子动手术的当天上午才赶到医院。当他迈进病房时,妻子没有责备他,因为她知道,蚕桑事业就是丈夫的“生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徐俊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编写了近10万字的栽桑养蚕培训材料和技术资料,并参与《科学栽桑养蚕》光盘的台词撰写和拍摄技术指导,参与全省出版的《农业常用技术》的编写,撰写了如《续春蚕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在修水蚕区的推广与应用》和《规模化优质蚕业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等一批论文,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共10余万字。近年来,先后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3项,并成为中国蚕学会会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江西省第八、九届植物保护学会理事。2009年被评为全市情系“三农”十佳人物,2010年底被评为“全省服务创业明星”。